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体育论文 >

羽毛球与柔力球在青少年健身中的普适性对比研究

发布时间:2018-11-15 13:21
【摘要】:本文对羽毛球与柔力球在青少年健身中的普适性对比分析,目的是展现出柔力球对青少年健身的良好作用,推动柔力球项目在青少年群体中的开展,使青少年达到健身目的同时,感受到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进而提高对柔力球热情,增加学习的柔力球积极性。本文通过对青少年群体、普适性、羽毛球、柔力球等相关概念进行界定,对青少年身心发展的普遍规律进行探讨,分析了柔力球项目和羽毛球项目的开展现状,从羽毛球与柔力球的文化背景、技术特点、运动损伤、运动强度以及外在影响因素上进行对比分析,并且用文献资料法、观察法、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法和访谈法得出下面的结论:1、柔力球有较为浓厚的文化背景,能使青少年在练习中能切身体验到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2、柔力球项目的技术特点更柔和,从根本上改变了传统的硬性击球方法,更符合人体的生理规律。3、柔力球项目的运动强度可调节性更强,青少年疲劳感比较低,练习持续时间更长,更有利于青少年健身。4、青少年在健身时进行羽毛球项目比柔力球更容易受伤,柔力球作为健身项目具有更高的安全性。5、参与柔力球训练的必要消费更低,场地限制更小,也没有人数上的限制。
[Abstract]:This paper makes a comparative analysis of the universality of badminton and flexibility ball in youth fitness. The purpose of this paper is to show the good effect of flexibility ball on young people's fitness, and to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flexibility ball in the youth group. At the same time, young people can achieve the goal of fitness, feel the charm of the excellent traditional culture of the Chinese nation, and then improve the enthusiasm to the flexible ball and increase the enthusiasm of learning the flexible ball. Through defining the related concepts of youth group, universality, badminton, flexible ball and so on, this paper probes into the general law of the development of teenagers' body and mind, and analyzes the present situation of the development of flexibility ball and badminton. This paper makes a comparative analysis on the cultural background, technical characteristics, sports injury, sports intensity and external influencing factors of badminton and flexibility ball. The following conclusions are drawn by mathematical statistics and interview: 1. Flexible ball has a strong cultural background, which can enable teenagers to experience the excellent traditional culture of the Chinese nation directly in practice. 2. The technical characteristics of the flexibility ball project are softer. Fundamentally changed the traditional hard hitting method, more in line with the physical laws of the human body. 3, the flexibility ball sports exercise intensity is more adjustable, young people feel less fatigue, practice longer duration, More conducive to adolescent fitness. 4, young people in fitness badminton than flexibility ball is more likely to be injured, flexibility ball as a fitness project has higher security. 5, participation in flexibility ball training necessary consumption is lower, The space limit is smaller, and there is no limit on the number of people.
【学位授予单位】:北京体育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7
【分类号】:G812.45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黄建军;;柔力球运动现状分析及未来发展的定位思考[J];哈尔滨体育学院学报;2011年03期

2 金嘉鹏;;济南市柔力球运动现状分析及发展策略[J];齐鲁师范学院学报;2012年02期

3 张艳青;;柔力球运动的发展现状及对策[J];军事体育进修学院学报;2012年04期

4 周建东;;对柔力球运动概念的再认识[J];搏击(体育论坛);2012年12期

5 冯永福;凌灏;;从文化学的视角谈柔力球运动的传承与发展[J];内江科技;2013年01期

6 周建东;;关于中国老年体协推动柔力球运动发展的历史分析与理性思考[J];搏击(武术科学);2013年06期

7 曹璐;张臣;;柔力球和瑜伽对女大学生体质影响的研究[J];西安文理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年02期

8 周建东;刘龙;;走出项目边缘化窘境——对竞技柔力球未来发展的思考[J];搏击(武术科学);2013年07期

9 刘淑慧;;中国柔力球国际交流发展途径及传播对策[J];当代体育科技;2013年24期

10 王洪武;;小小柔力球健身有“五力”[J];金秋;2014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3条

1 华雪;王体帅;王艳;;大众体育之星——柔力球运动[A];第二届全民健身科学大会论文摘要集[C];2010年

2 华雪;;影响柔力球套路比赛观赏性的因素——以2011年北京市柔力球比赛为视角[A];第九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2)[C];2011年

3 姚远;;柔力球练习对城市老年女性睡眠的影响研究[A];第九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3)[C];2011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保健时报记者 穆晶晶;老年人青睐柔力球[N];保健时报;2007年

2 本报记者 左亚军;省中老年人柔力球赛在我市举行[N];永州日报;2007年

3 本报记者 蒲智;铜仁柔力球吸引世界眼球[N];铜仁日报;2008年

4 朱虹;柔力球引领运动时尚[N];人民日报;2008年

5 本报记者 孙肖娜;柔力球何以变成神奇小球[N];中国体育报;2012年

6 深圳商报记者 黄青山 通讯员 黄子珩;以“四个统一”推进柔力球器材标准化[N];深圳商报;2012年

7 尹丽萍;第一套柔力球规定套路发布[N];中国体育报;2013年

8 记者 刘伟;市老体协柔力球培训基地挂牌皇岗[N];深圳特区报;2010年

9 记者 蒋艾m: 张敏;10年,我们越活越精彩[N];雅安日报;2010年

10 李伟哲 陈华 曹纯菲;迎引抛绕 拍上旋“乾坤”[N];中国体育报;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戴丽;山西省高校柔力球运动发展现状与对策研究[D];太原理工大学;2014年

2 陈丹;高校柔力球运动的推广历程与发展策略研究[D];山东体育学院;2014年

3 刘茂林;柔力球锻炼对老年女性平衡与灵敏能力及足底压力的影响[D];南京师范大学;2015年

4 曹跃;柔力球套路比赛规则的研究[D];山西大学;2015年

5 石晓庆;太原市高校柔力球运动的体育文化价值研究[D];山西大学;2015年

6 陈翠冉;柔力球与残疾人健康促进[D];山东体育学院;2015年

7 白锦昊;柔力球运动与乒乓球运动对学生身体素质特征影响的比较分析[D];西安体育学院;2015年

8 童胜玢;柔力球表演套路技术特征和编排特点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15年

9 钦怿;柔力球运动发展动因与发展对策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15年

10 谢曼Z,

本文编号:233342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tylw/233342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3f8a6***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