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体育论文 >

高原训练环境对我国优秀混合泳运动员叶诗文和汪顺技术影响的个案分析

发布时间:2018-12-12 08:39
【摘要】:通过技术录像拍摄以及长期系统的训练观察记录和问询,结合游泳运动训练的技术要求,对比运动员高原与平原训练的各项技术指标,分析高原训练环境对我国优秀混合泳项目运动员叶诗文和汪顺技术所造成的影响,研究高原训练中的技术问题,提出有效的解决办法。研究结果表明,高原训练环境对蛙泳技术的影响最大,其次是蝶泳,再次是自由泳,对仰泳的技术影响相对要小一些;随着不同段落训练手段强度的增大,高原环境对运动员技术的影响也随之加大,有氧强度和速度训练的影响相对较小,耐乳酸以及最大乳酸强度训练的影响相对较大;高原训练对有氧能力和肌肉恢复能力较差的运动员技术影响较大;高原短池训练对混合泳运动员的技术影响大;高原训练要求应根据运动员自身的条件选择合适的训练技术要求。
[Abstract]:Through technical video recording, long-term systematic training observation and inquiry, combined with the technical requirements of swimming training, the technical indexes of athletes training in plateau and plain are compared.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influence of plateau training environment on Chinese elite medley athletes Ye Shiwen and Wang Shun, studies the technical problems in plateau training, and puts forward effective solutions. The results show that altitude training environment has the greatest influence on breaststroke technique, followed by butterfly stroke and freestyle, which has a relatively small impact on backstroke. With the increase of the intensity of different training methods, the influence of plateau environment on athletes' skills is also increased. The influence of aerobic strength and speed training is relatively small, and that of lactic acid tolerance and maximum lactate intensity training is relatively greater. Altitude training has a great influence on the technique of athletes with poor aerobic ability and muscle recovery ability, and short pool training at high altitude has a great influence on the technique of medley swimmers. Plateau training requirements should be based on the athlete's own conditions to select appropriate training technical requirements.
【作者单位】: 国家体育总局体育科学研究所;浙江体育职业技术学院;
【基金】:国家体育总局体育科学研究所基本科研业务费资助项目(基本16-13)
【分类号】:G861.15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高原训练中应注意的问题[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00年04期

2 冯连世;高原训练过程中运动员的营养与补充[J];游泳;2000年04期

3 王安利;高原训练的利与弊①[J];田径;2001年11期

4 王安利;高原训练的利与弊②[J];田径;2001年12期

5 周绍良;对高原训练的几点思考[J];中国体育教练员;2002年03期

6 刘卫华,林建棣;高原训练研究综述[J];解放军体育学院学报;2002年01期

7 陈彩珍,卢健,文野,徐菊生,柯华,冯晓峰,谭若翔,苏枝建,王庆聚;国家皮划艇运动员高原训练的机能监测和评价研究[J];广州体育学院学报;2002年01期

8 胡耿丹;高原训练中若干训练学问题研究进展和展望[J];广州体育学院学报;2002年01期

9 熊正英,张琳,武胜奇;高原训练对运动能力的影响机制探析[J];南阳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年03期

10 张薇,张鸽;浅谈模拟高原训练手段的应用[J];甘肃科技纵横;2003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冯连世;;高原训练的实践与研究[A];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一届运动会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9年

2 郭健龙;李山;;高原训练研究方法审视[A];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一届运动会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9年

3 陈耕;韩佐生;杨新平;韩晓东;王琳;;基于兰州—榆中梯度环境的高原训练实践研究[A];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一届运动会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9年

4 谢婉媚;苏志雄;方晓辉;邱俊廉;;血氧饱和度在高原训练时的个体差异及其在训练学上的应用[A];第七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二)[C];2004年

5 胡耿丹;;对高原训练中若干训练学争议问题的探析[A];第七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二)[C];2004年

6 赵晋;田野;贵州亚高原训练研究课题组;;高原、亚高原训练对世居亚高原运动员最大力量的影响及其机制研究[A];第八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一)[C];2007年

7 徐国琴;林文_";黄森;翁锡全;;不同模拟高原训练方式对大鼠睾酮水平的影响及机制[A];第九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2)[C];2011年

8 刘刚;李国强;;对中跑运动员高原训练期间生理生化指标的研究和分析[A];第九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3)[C];2011年

9 王世涛;;优秀马拉松运动员高原训练期间部分生化指标变化规律研究[A];第九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3)[C];2011年

10 张冰;李贤标;刘俊玲;张舒;;模拟高原训练动物模型的建立[A];第七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二)[C];2004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陈泽;建国际一流高原训练基地[N];云南政协报;2008年

2 孟军;把多巴训练基地建成国际一流高原训练基地[N];青海日报;2006年

3 陈們;高原训练营养与康复国际研讨会召开[N];青海日报;2006年

4 曹_g;全国高原训练工作会议召开[N];中国体育报;2006年

5 本报记者 滕继濮;怎样让高原变成“领奖台”?[N];科技日报;2008年

6 侯婷婷;高原有优势 训练是根本[N];云南日报;2008年

7 孟军;国家高原训练研究重点实验室在多巴基地挂牌[N];青海日报;2008年

8 记者 孟军;青海尖扎国家水上高原训练基地建成[N];青海日报;2008年

9 娄莹;省体科所入选首批“高原训练重点实验室”[N];云南日报;2008年

10 娄莹;云南高原训练研究硕果累累[N];云南日报;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赵晋;高原、亚高原训练对世居亚高原运动员运动能力的影响及其机制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06年

2 王刚;长时间亚高原训练中男子赛艇运动员身体机能状态和专项训练方法监控的研究[D];上海体育学院;2013年

3 宋小波;青少年游泳运动员高原训练应激与适应的观察[D];北京体育大学;201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强;陕、蒙、甘三省高原训练基地资源配置现状与发展对策研究[D];西安体育学院;2013年

2 宋凯;国家优秀男子铁人三项运动员高原训练期间身体机能变化特征的研究[D];曲阜师范大学;2015年

3 朱欢;优秀男子赛艇运动员6周高原训练期间无创微循环相关指标变化特点及与其机能状态之间的关系研究[D];上海体育学院;2015年

4 陈麒麟;亚高原训练对安徽省优秀男子散打运动员部分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D];安徽师范大学;2015年

5 王云峰;Ala-Gln对高原训练大鼠骨骼肌蛋白合成的影响及其与mTOR的关系[D];扬州大学;2015年

6 童博;哈尔滨游泳集训队少年组运动员高原训练前后生理指标和训练效果的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6年

7 葛晓川;高原训练后模拟高住低训对Hbmass的维持效果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16年

8 于加倍;高原训练后模拟高住低训对运动员血液流变性的影响[D];北京体育大学;2016年

9 夏宇馨;模拟高原训练对吉林省优秀速滑运动员专项耐力影响的个案分析[D];吉林体育学院;2016年

10 王兴波;云南省呈贡高原训练资源的优化配置与发展策略研究[D];云南师范大学;2016年



本文编号:237427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tylw/237427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dedb***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