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学”概念研究之研究
[Abstract]:By using the unified thinking of literature and history and logic, this paper takes a look at the present research situation of the concept of physical education, and combs the development ideas of the concept of physical education. The study holds that physical education is a special and complete scientific knowledge system for the study of physical activity, and the understanding of the concept of physical education should be interpreted from the macro, meso and micro "triple implication" in order to avoid the concept whirlpool caused by essentialism.
【作者单位】: 山东师范大学教育学院;山东师范大学体育学院;
【基金】:山东省研究生科技创新规划资助项目“《体育学》课程建设”(SCX1306) 山东师范大学研究生科研创新计划资助项目(BCX201601)
【分类号】:G80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赵小娜;高新民;;概念起源问题的新问题及其解答[J];江海学刊;2014年03期
2 胡德海;;关于什么是教育学的问题[J];中国教育科学;2013年02期
3 郭红卫;;Physical Education和Education Physique出现时间考[J];体育学刊;2013年01期
4 刘一民;房蕊;;体育学的逻辑起点及其学科体系重建:体育行为观视角[J];天津体育学院学报;2012年05期
5 鲁长芬;罗勤鹏;;体育学、体育科学与体育学科辨析[J];天津体育学院学报;2009年04期
6 鲁长芬;杨文轩;罗小兵;;对体育学科分类的分析与调整建议[J];体育学刊;2009年04期
7 富学新;杨文轩;邓星华;鲁长芬;龚建林;;美、英、俄、德高校学科专业设置对我国体育学科体系建设的启示[J];体育学刊;2007年06期
8 张岩;元体育学是对体育学的超越[J];体育与科学;2004年06期
9 张岩;什么是体育学——兼与《体育学》和《体育方法论的思考》等作者的商榷[J];体育与科学;2004年05期
10 邵伟德,马楚红;体育学科分类体系的科学性探讨[J];中国体育科技;2004年01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孙晋海;我国高校体育学学科发展战略研究[D];苏州大学;2015年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黄柳倩;黄翔;温宗林;陈红涛;余文军;梁锋;程明;;影响广西大学生健康体育行为的因素研究[J];广州体育学院学报;2017年01期
2 许新;李莉;;难美项群青少年运动员艺术表现力提升之管窥[J];体育科技文献通报;2016年11期
3 韩丹;;论体育源起和体育概念的源流演变[J];哈尔滨体育学院学报;2016年04期
4 王科飞;;2004—2015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体育科学立项统计分析[J];中国科学基金;2016年04期
5 么广会;张龙;姚孔运;彭杰;;生命关怀视野下体育课程若干问题的思考[J];六盘水师范学院学报;2016年03期
6 刘一民;刘翔;;现代本体论视界中的体育本体探源[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6年05期
7 袁金宝;马文国;唐军;;武术学科发展历程回顾及未来展望[J];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16年03期
8 刘一民;;论体育学基本理论范畴体系[J];体育学刊;2016年01期
9 熊文;;身份、地位、品格:体育社会科学的3个元问题[J];体育科研;2016年01期
10 熊文;;体育社会科学理论和学科体系构建的若干基本问题[J];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16年02期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韩丹;;谈体育概念的源流演变及其对我们的体育认识和改革的启示[J];体育与科学;2010年04期
2 杨文轩;;体育学科体系重新构建刍议[J];天津体育学院学报;2009年04期
3 鲁长芬;罗小兵;龚建林;;发达国家体育学科体系研究的特点与启示[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08年04期
4 鲁长芬;;我国体育学科体系研究的必要性及策略[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08年02期
5 李醒民;;科学是什么?[J];湖南社会科学;2007年01期
6 杜以德;;成人教育学科体系的逻辑起点[J];教育研究;2006年10期
7 谢佩娜;;中美高校体育与健康课程内容的比较及启示[J];体育学刊;2006年03期
8 韩丹;“体育”就是“身体教育”——谈“身体教育”术语和概念[J];体育与科学;2005年05期
9 陆小聪;国外体育社会科学发展状况的分析——以日本的事例为中心[J];体育文化导刊;2005年04期
10 张岩;什么是体育学——兼与《体育学》和《体育方法论的思考》等作者的商榷[J];体育与科学;2004年05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7条
1 冯宝忠;中国迈向体育强国途径的研究[D];苏州大学;2012年
2 张振龙;我国体育社团基本法律制度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12年
3 王琪;西方现代体育科学发展史论[D];福建师范大学;2011年
4 王英峰;英国体育管理组织体系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10年
5 翟亚军;大学学科建设模式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07年
6 万力维;控制与分等:权力视角下的大学学科制度的理论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5年
7 陈宁;高等体育院校办学特性和模式的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5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安连慧;论高校体育与素质教育[J];晋中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0年03期
2 ;体育科学与体育科学体系[J];安徽体育科技;2001年01期
3 彭先奎;体育科学概念应具有科学性和权威性——对体育科学概念涵义的浅析[J];内江师范学院学报;2001年01期
4 黄力生,陈海啸;论体育科学的性质、特征及体育科学体系的分类[J];体育科学研究;2001年04期
5 钟秋;论体育精神的教育价值[J];体育文化导刊;2002年03期
6 冯大志,宋久存;浅谈体育科学和其他科学的关系[J];辽宁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05期
7 刘云民;体育对人类生存的重要性[J];辽宁体育科技;2002年01期
8 林新利;试论普通高校体育教师的素质[J];河南机电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3年04期
9 宋盛林,杨明远,杜忠杰;高校体育在培养高素质人才中的作用[J];辽宁体育科技;2003年04期
10 张尚晏,王建军;浅谈如何提高体育教师的地位[J];零陵学院学报;2004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卢雁;;体育科学新视野——论适应体育学的形成与发展[A];第八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一)[C];2007年
2 李俊辉;孙思哲;;体育科学发展动力机制的理性思考[A];第七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一)[C];2004年
3 叶永延;;撰写体育论文(自然科学范围)的方法[A];运动生物力学研究方法[C];1986年
4 杨小永;王健;;体育学科体系的分类——宏观、中观、微观[A];第五届全国青年体育科学学术会议、第二届中国体育博士高层论坛论文集[C];2008年
5 刘静民;马新东;;研究型大学体育学科建设的思考[A];第十七届全国高校田径科研论文报告会论文专辑[C];2007年
6 叶显葵;;研究体育课程的性质 加强体育课程改革[A];中华教育理论与实践科研论文成果选编(第3卷)[C];2010年
7 葛吉生;;深化体育课程改革推进精品体育课程建设[A];第二十一届全国高校田径科研论文报告会论文专辑[C];2011年
8 张锐;王东敏;;浅析我国“体育”概念的争议与思考[A];第十五届全国高校田径科研论文报告会论文专辑[C];2005年
9 徐刚;;论体育科学的学科本质属性及学科分类的划分意义[A];第八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二)[C];2007年
10 ;《重庆体育科学》简介[A];第十七届全国高校田径科研论文报告会论文专辑[C];2007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缪晖 叶楠;体育产业亟待调整[N];中国体育报;2000年
2 ;体育文化与体育文化人的特征[N];中国体育报;2002年
3 方炜杭 连聪;福建体工会—— 共谋体育科学发展[N];中国体育报;2012年
4 本报记者 刘敏;科学规划体育产业发展 积极推进国家基地创建[N];中国体育报;2013年
5 黄心豪邋曹_g;体育:提升大都市形象[N];中国体育报;2008年
6 本报记者 蒋玮;60年,山西体育走出特色之路[N];发展导报;2009年
7 曹_g;国际体育科学研讨会在京举行[N];中国体育报;2012年
8 记者 邹丽;湖北举行体育局长会[N];中国体育报;2013年
9 本报记者 王彦;强度体育,中国需要你[N];文汇报;2013年
10 全国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办公室;提高体育学项目研究的质量[N];社会科学报;2005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胡庆山;体育课程实施主体论[D];华中师范大学;2009年
2 孙继龙;体育标语研究[D];山西大学;2010年
3 黄海燕;体育赛事综合影响的事前评估研究[D];上海体育学院;2009年
4 张细谦;体育课程实施研究[D];华南师范大学;2007年
5 郭建平;创意体育产业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2年
6 张晓龙;价值论视野中的体育哲学[D];上海体育学院;2009年
7 杨明;我国度假体育发展模式研究[D];上海体育学院;2010年
8 刘文董;我国体育博彩的规范化发展研究[D];上海体育学院;2010年
9 曾庆涛;我国体育教师评价体系研究[D];河南大学;2011年
10 方春妮;体育产业集群研究[D];上海体育学院;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若光;体育文明:建构一个理论观点型核心概念[D];南京师范大学;2008年
2 李娟;论体育科学学术社团的改革与发展[D];北京体育大学;2007年
3 蔡梅清;茂名市不同社会阶层体育参与研究[D];吉首大学;2013年
4 王哲;运城市城市居民休闲体育参与状况调研报告[D];延边大学;2015年
5 王金利;基于知识图谱的体育赛事国际研究可视化分析[D];华中师范大学;2015年
6 郭志波;同步小康进程中贵州省县域体育发展现状研究[D];贵州师范大学;2015年
7 郑榕榕;临沂市沂南县公务员体育健身行为研究[D];曲阜师范大学;2015年
8 张玉阳;广东省城乡体育软实力差异性研究[D];广东外语外贸大学;2015年
9 马岗峰;徐州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前体育教育专业课程设置优化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5年
10 赵啸鹏;裕固族传统体育的现代困境与建议[D];西北民族大学;2015年
,本文编号:249918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tylw/249918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