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体育论文 >

我国优秀女子链球运动员“晚抬早落”技术特征的研究

发布时间:2020-03-23 00:08
【摘要】:女子链球是我国传统的优势田径项目,虽然起步较晚,发展速度很快,成绩迅速增长,运动水平跻身于世界前列,为我国在国际大赛中争得了荣誉。相对于男子链球项目在器械重量以及生理特征女子链球项目更侧重速度,现阶段该项目成绩已达到很高水平,世界纪录是由沃达尔奇克在2016年8月29日创造的82.98米;因此我们需要让科学介入,突破旧观念的束缚,重新认识该项目特征。本论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选取与研究对象较接近的成绩,针对项目属性从节奏、速度、轨迹三个方面,运用运动学、生物力学等学科知识对对我国优秀女子掷链球技术进一步剖析,发现我国选手的优势和存在的主要问题,寻求正确发展方向;为训练方法、手段、内容、训练计划完善提供依据;为运动员进一步改进和完善投掷技术提供帮助。本文以我国7名优秀女子链球运动员为研究对象,采用2台型号为EX-FH25的卡西欧高速摄像机进行定焦三维拍摄,两台摄像机拍摄频率同为120帧/S,主光轴夹角大约90°,摄像机离地面高度约1.2米;选用美国ARIEL公司的APAS运动分析系统,对所拍摄影像进行解析,计算出论文研究所需要的数据。通过对数据分析得出以下结论:(1)我国运动员在旋转阶段每圈用时呈递减态势,单双支撑用时随每圈时间的缩短而缩短,符合链球技术要求;单双支撑用时上,在第三圈、第四圈我国优秀运动员普遍出现单支撑用时长于双支撑用时的不合理现象,与“晚抬早落”技术中延长双支撑时间缩短单支撑时间不符;(2)从速度上看:我国运动员普遍对预摆速度的利用率较高,在球速变化中,球速整体是呈上升趋势的,增量随着圈数的增加而缩减。在旋转阶段,我国运动动员链球速度的增加主要在双支撑阶段,单支撑阶段的速度下滑较为明显,罗娜、燕妮李雨茂单支撑阶段出现较明显加速现象;(3)从器械轨迹上看:我国运动员在旋转阶段普遍存在斜面角偏大与重心高度较高,在右脚着地瞬间,上体抬起幅度略高,左侧膝关节弯曲的不够,压得不紧;链球轨迹长度第三圈与第四圈轨迹长度缩短,单支撑阶段轨迹长度也都出现大于双支撑阶段轨迹长度。
【图文】:

女子链球,时间比例,运动员,阶段


最后将拍摄的所有视频数据导入电脑,用于后期的动作解析。图 1 比赛拍摄机位示意图图 2 三维坐标拍摄示意图3.2.3 生物力学测试法选用美国 ARIEL 公司的 APAS 运动分析系统,对所拍摄比赛影像进行解析,模型采用日本的松井秀治人体模型;首先对框架进行标定,对运动员投掷过程进行打点解析,其中身体选取 16 个关节点,设置 19 个标志点,附加 1 个器械点,共 20 个标志点;然后进行 3D 格式转换,对各标志点数据进行数字平滑处理,平滑系数为 8,最后选取论文研究所需要的参数数据。3.2.4 数理统计法运用 EXCEL 对解析所得数据进行相关计算,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和图形的绘制。1 号机2 号机落地区1 号机2 号机护笼落地区

器械,速度变化,女子链球,双支撑


我国优秀女子链球运动员“晚抬早落”技术特征的研究支撑时间缩短 0.025s,是由第三圈单双支撑时间的分配不合理的延续所造成的。综上所述,我国运动员以第二圈为分界,在第三圈开始出现单双支撑时间分配不合理及单支撑缩短时间小于双支撑缩短时间的不合理现象,随着圈数的增加每圈用时的缩短,旋转节奏的加快,这种不合理的现象直接延续至第四圈。4.2 我国优秀女子链球运动员器械速度变化的研究4.2.1 旋转过程中器械速度特征的研究运动员通过旋转,将链球在每圈旋转中的增速叠加积累,从而使链球达到最大速度后出手;然而在旋转过程中链球的增速与降速是呈规律性的交替态势的,并不是一直在增速的状态。在图 4—图 10 中可以看出,我国优秀女子链球运动员在旋转过程中链球速度随着时间以及旋转速度的加快,整体呈上升趋势,,在单支撑阶段球速有轻微下降,在双支撑阶段球速有明显增速,这也是符合现代链球技术特征的。
【学位授予单位】:西安体育学院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8
【分类号】:G824.4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昌亚;邰崇禧;陆彩凤;;我国优秀女子链球运动员投掷技术特征的运动学分析[J];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15年01期

2 王安治;;我国优秀女子链球运动员张文秀旋转技术的运动学比较分析[J];广州体育学院学报;2013年01期

3 董海军;;我国优秀女子链球选手旋转技术时空特征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1年05期

4 张晋伊;;我国优秀女子链球选手投掷技术整体节奏的运动学研究[J];价值工程;2011年10期

5 万炳军;郭义军;;我国高水平女子链球运动员专项能力控制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1年03期

6 董海军;田有惠;;北京奥运会女子链球铜牌得主张文秀投掷技术的运动学研究[J];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11年01期

7 郭义军;杨世强;宇文展;张斌南;;张文秀备战奥运会训练过程控制的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0年08期

8 邓罗平;许占鸣;;国内外女子链球优秀运动员旋转技术的运动学分析[J];体育学刊;2009年01期

9 智勇;冯海涛;董海军;;我国优秀女子链球选手投掷技术运动学特征的研究[J];广州体育学院学报;2007年05期

10 陈老虎;;我国优秀女子链球运动员旋转速度的比较研究[J];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07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康利则;;优秀女子链球运动员投掷技术的运动学分析[A];第七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二)[C];200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张青粉;我国优秀女子链球运动员投掷技术的运动学分析[D];中北大学;2016年

2 闫新芳;我国优秀女子链球运动员投掷技术的运动学分析[D];山西大学;2009年

3 韩立娟;对我国三名优秀女子链球运动员技术的运动学特征分析[D];北京体育大学;2007年

4 刘瑛慧;我国优秀女子链球运动员的技术分析[D];北京体育大学;2005年



本文编号:259583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tylw/259583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c82b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