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体育论文 >

陕西省优秀女子举重运动员关节肌群等速肌力测试与研究

发布时间:2020-04-19 14:36
【摘要】:研究目的:举重运动是一项以体能为主导的快速力量项目,在举重比赛中,需要以力量为基础,技术为保障才能取得良好的成绩。举重比赛中试举成功的标准是通过规定形式的动作,将杠铃举起并符合规则要求,举重过程中身体形态由屈曲到伸直到身体保持直立静止为止视为成功。因此,本研究就身体的膝关节、髋关节、腰背部等主要关节部位由屈到伸的肌肉力量入手进行研究。发掘陕西优秀女子举重运动员的关节肌群肌力规律与特点,探讨对该运动成绩有影响的关节肌力。为举重运动员合理安排训练、科学规划训练范围、关节肌群防伤防病、运动选材等方面做参考依据。研究方法:本文主要应用德国产Isomed2000测试训练系统,对陕西省优秀女子举重运动员的髋关节、膝关节、腰背部位进行等速肌力测试,探究三个关节和部位的肌群峰力矩特征,快(240°/s、180°/s)、中(120°/s)、慢速(60°/s)三个角速度模式下的关节肌群力量的特征,同名肌群的差异性,屈伸肌群的峰力矩比值,以及各屈伸肌群相对峰力矩与相对抓举、挺举成绩之间的相关性分析等。研究结果:(1)受试者膝关节相对峰力矩值:慢速:屈1.42±0.36、伸3.08±0.67,中速:屈1.25±0.29、伸2.61±0.48,快速:屈1.23±0.34、伸2.47±0.41。受试者髋关节相对峰力矩值:慢速:屈1.26±0.18、伸3.12±0.47,中速:屈1.15±0.21、伸2.0±0.65,快速:屈1.14±0.2、伸3.11±0.56。受试者腰背部相对峰力矩值:慢速:屈2.24±0.2、伸3.97±0.91,中速:屈2.39±0.28、伸4.15±0.52,快速:屈1.83±0.39、伸4.66±0.49(2)受试者膝关节屈伸肌力比值:慢速:0.46±0.07、中速0.48±0.09、快速0.48±0.1受试者髋关节屈伸肌力比值:慢速:0.4±0.05、中速0.41±0.06、快速0.37±0.07受试者腰背部屈伸肌力比值:慢速:0.59±0.13、中速0.58±0.07快速0.39±0.06(3)受试者膝关节同名肌力比值:慢速:屈1.15±0.09、伸1.1±0.13中速、屈1.07±0.12、伸1.06±0.13、快速:屈1.1±0.12、伸1.02±0.06受试者髋关节同名肌力比:慢速:0.99±0.11、伸0.96±0.1、中速:屈1.04±0.16伸0.95±0.18、快速:屈1±0.09、伸0.93±0.18。(4)受试者髋关节240°/s快速爆发力模式下右侧屈肌相对峰力矩与相对挺举成绩有显著的相关性(r=0.778),同样在120°/s中速模式下左侧髋关节屈、伸相对峰力矩值对相对挺举成绩有显著相关关系(r=0.825)(r=0.764)。60°/s慢速模式下左侧屈肌相对峰力矩与相对挺举成绩有显著相关性(r=0.837)。腰背中速屈、伸肌的相对峰力矩对于相对挺举成绩有显著相关性(r=0.842)(r=0.798)。研究结论:(1)陕西优秀女子举重运动员的膝关节屈伸肌峰力矩随着运动速度的增加而降低。髋关节、腰背部关节的伸肌峰力矩随着运动速度的增加而增高。(2)陕西优秀女子举重运动员伸肌爆发力优于屈肌,膝关节、髋关节、腰背部关节和肌群都存在一定的损伤风险。(3)陕西优秀女子举重运动员双侧同名肌差异在20%以内,未达到临床上引起重视的程度。在膝关节的慢速屈、慢速伸、和快速屈,髋关节中速屈、中速伸、快速伸运动模式下存在有超出20%的情况,需引起重视。(4)陕西省优秀女子举重运动员髋关节慢速屈、中速屈伸、快速屈相对峰力矩与相对挺举成绩有显著相关性,腰背部的中速屈伸相对峰力矩与相对挺举成绩有显著相关性。
【图文】:

柱状图,峰力矩,膝关节,柱状图


图 3 膝关节相对峰力矩值柱状图由表 2 和图 3 显示数据可以看出,女子举重运动员的膝关节屈肌相对峰在 1.23-1.42N.m/KG 之间,伸肌相对峰力矩值在 2.47-3.08N.m/KG 范围研究的男子膝关节相对峰力矩值 1.54-1.79N.m/KG 之间,伸肌在7-3.33N.m/KG 之间。周越研究的青年女子举重队员屈肌相对峰力矩范围

柱状图,峰力矩,髋关节,柱状图


图 4 髋关节相对峰力矩柱状图由表 3 数据和图 4 可以看出,本研究女子举重运动员的髋关节屈肌相对均值范围 1.14-1.26N.m/KG 之间,伸肌相对峰力矩在 2.0-3.12N.m/KG 之间研究的青年女子举重运动的髋关节屈肌相对峰力矩在 0.73-1.09N.m/KG 区肌相对峰力矩在 2.24-2.89N.m/KG 之间。优秀女子举重运动员的屈肌相对
【学位授予单位】:西安体育学院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8
【分类号】:G884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熊伟;;优秀举重运动员早期训练所需营养研究[J];饮食科学;2018年10期

2 高仕红;;举重运动员的疲劳消除与恢复探讨[J];山西体育科技;2008年04期

3 仇永亭;;浅析举重运动员的选材与训练[J];山西体育科技;2013年01期

4 胡光平;高林;;少年举重运动员的训练内容与安排[J];山西体育科技;2008年Z1期

5 仇永亭;;浅谈青少年举重运动员训练[J];山西体育科技;2010年01期

6 龙玉萍;;浅谈举重运动员的膝部保护性训练[J];内蒙古体育科技;2013年04期

7 关虹;;举重运动员在比赛中良好的心态及改善方法[J];湖北体育科技;2017年11期

8 徐艳;;举重运动员竞技能力参赛变异因素及对策分析[J];辽宁体育科技;2016年05期

9 朱围国;张琦;;上海市青少年举重运动员后备人才培养现状及对策研究[J];体育科技;2016年03期

10 丁志华;;青少年举重运动员挺举技术训练方法探析[J];中国体育教练员;2017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陆俊波;;对贵州省举重运动员抓举技术的运动学分析[A];第十八届全国运动生物力学学术交流大会(CABS 2016)论文集[C];2016年

2 吴洋洋;;对贵州省优秀举重运动员抓举技术的运动学分析[A];第十八届全国运动生物力学学术交流大会(CABS 2016)论文集[C];2016年

3 冯葆欣;;优秀举重运动员身体机能的生理评定[A];第五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C];1997年

4 张文涛;;世界优秀女子举重运动员竞技表现特征探踪及奥运展望[A];2015第十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二)[C];2015年

5 王向东;杨洁;刘梦飞;;优秀举重运动员抓举技术的敏感指标分析[A];第十四届全国运动生物力学学术交流大会论文集[C];2010年

6 李昭洁;;优秀举重运动员抓举技术特征分析[A];第十五届全国运动生物力学学术交流大会(CABS2012)论文摘要汇编[C];2012年

7 周浩祥;陶大浪;陈文斌;;我国优秀女子举重运动员抓举技术的运动学分析[A];第十五届全国运动生物力学学术交流大会(CABS2012)论文摘要汇编[C];2012年

8 孙雅琴;;河南省举重运动员专项技术动作的肌肉用力特征研究[A];第十五届全国运动生物力学学术交流大会(CABS2012)论文摘要汇编[C];2012年

9 洪长清;谢敏豪;严翊;;举重运动员免疫与内分泌机能评定指标体系的结构研究[A];第九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4)[C];2011年

10 陈吉棣;杨则宜;吴玉珍;;举重运动员蛋白质需要量的调查研究[A];中国生理科学会第三届全国营养学术会议暨营养学会成立大会论文摘要汇编[C];1981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蔡松春;莫踏错比拼的“跑道”[N];中国纪检监察报;2017年

2 国内力量训练专家 亚洲举重联合会副主席 钱光擰;力量与运动(上)[N];中国体育报;2017年

3 记者 胡宇芬邋通讯员 张丝雨;科技攻关助举重运动员摘金夺银[N];湖南日报;2008年

4 王安 资深媒体人;郭文s慕鹋剖撬腫N];中国青年报;2008年

5 朱磊;七部门组成联合调查组赴沪[N];法制日报;2008年

6 ;在金牌的背后[N];人民日报;2006年

7 庞湘华 南宁支队;成绩面前树立“三种意识”[N];人民武警报;2014年

8 本报记者 王一焱 通讯员 张桂霞;她用不懈追求诠释了体育精神[N];联合日报;2010年

9 高云才;常怀感恩之心[N];人民日报;2008年

10 董飞侠;耕作要防四种痛[N];江苏科技报;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杨素冠;优秀举重运动员全程性多年训练的阶段性特征[D];北京体育大学;2004年

2 王向东;抓举技术的生物力学研究及杠铃杆端点的自动识别[D];北京体育大学;2006年

3 董晋;我国优秀女子举重运动员抓举技术的运动学评价和诊断体系的研究与建立[D];山西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黄海江;陕西省优秀女子举重运动员关节肌群等速肌力测试与研究[D];西安体育学院;2018年

2 许良福;福建省少体校举重运动员的伤病情况调查与防治对策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17年

3 宋俊希;吉林省举重运动员皮肤电情感识别与调节策略的研究[D];吉林体育学院;2017年

4 万菁;高水平女子举重运动员赛前情绪状态、状态自信心与竞赛成绩关系的研究[D];成都体育学院;2016年

5 贺志勇;湖南省优秀举重运动员流动的社会学分析[D];湖南师范大学;2013年

6 褚庆猷;山东省残疾人举重运动员心理健康状况调查研究[D];吉林大学;2013年

7 赵全勇;举重运动员中级选材指标体系构建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0年

8 梁辉;女子举重运动员的表象训练研究[D];苏州大学;2007年

9 崔玉婷;优秀青少年女子举重运动员大负荷力量训练期间生理生化指标变化特征研究[D];西安体育学院;2014年

10 邱红霞;膝关节损伤女子举重运动员大赛前的训练和恢复[D];北京体育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263340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tylw/263340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d336b***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