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体育论文 >

中国城市社区妇女体育参与的限制因素研究

发布时间:2020-04-23 12:10
【摘要】:近年来,虽然妇女体育研究领域取得了一些成果,但妇女在参与体育活动、体育管理以及体育就业上的歧视问题依然存在。不管是西方发达国家还是我国,妇女的体育参与状况都不容乐观,妇女的体育活动参与率较低。妇女因其自身的局限性及所扮演的社会角色,在一定程度上限制她们的体育参与。当前我国学者多是基于个体的需求层面研究妇女体育参与的限制因素,从而提出解决对策,而城市社区是妇女日常生活的重要区域,社区的体育服务供给情况是否会影响妇女的体育参与情况,有待于我们进一步探讨。因此,本研究以中国城市社区妇女体育参与的限制因素为研究对象,深入了解她们在社区体育参与中的行为特点及其限制因素,为促进我国妇女体育参与提供更好地解决方法。本文采用了文献法、调查法、数理统计法等方法,选取北京、上海、广州、成都、武汉、郑州、西安、哈尔滨8个城市为调查地区,对调查城市社区妇女特征及社区体育参与情况、体育参与限制因素特征、城市社区体育供给限制因素以及发达国家解决城市社区妇女体育参与限制因素的成功案例进行调查与研究。得出以下结论:1.我国城市社区妇女体育参与限制特征包括个人层面(包括年龄、文化程度、职业、收入、婚育情况)和社区层面(社区性质)六个特征,涉及到自身限制、体验限制、人际限制、结构限制四个维度。其中,年龄在31-40岁,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私营企业主,两万元以下收入,离异或独居妇女,郊区城镇居住者是限制城市社区妇女体育参与最明显的特征。自身限制因素中对城市社区妇女影响最明显的3个因素为缺乏技能、没有兴趣、缺乏自信;体验限制因素中对城市社区妇女体育参与影响最明显的3个因素是没有人指导、没有女性教练员指导、伤病;人际限制因素为伙伴;结构限制因素中对城市社区妇女体育参与影响最明显的5个因素是工作、家务、场地、女性锻炼设施以及女性体育活动。而结构限制是影响我国城市社区妇女体育参与的首要因素。2.我国城市社区妇女对社区提供的体育设施供给、健身指导供给、体育信息供给、体育活动组织供给总体情况不太满意,尤其是社区的健身指导供给和体育活动组织供给。在体育设施供给上,限制社区妇女体育参与的主要因素是社区体育场地及设施配备不足、健身场所距离较远等;在健身指导供给上,限制社区妇女体育参与的主要因素是社会体育指导员数量不足以及业务能力较低、社区体质监测类型单一等;在体育信息供给上,限制社区妇女体育参与的主要因素是社区体育信息宣传渠道较少且宣传途径较为传统等;在体育活动供给上,限制社区妇女体育参与的主要因素是活动经费不足、体育活动单一以及宣传不到位等。3.发达国家在促进妇女和女孩积极参与体育活动以及解决妇女体育参与障碍时,涉及到的部门组织范围更为全面,提出的解决措施更具有针对性和可实施性。其中,英国为促进妇女和女孩的体育参与解决障碍的案例研究主要集中在情感障碍和实际障碍方面;美国为促进妇女和女孩的体育参与解决障碍的案例研究主要集中在缺乏自信、技能和活动方面;加拿大为促进妇女和女孩的体育参与解决障碍的案例研究主要集中在内部障碍、外部障碍和影响障碍方面;澳大利亚为促进妇女和女孩的体育参与解决障碍的案例研究主要集中在实际障碍方面。这些发达国家为促进妇女体育参与的案例研究取得了很大的成功,妇女体育参与率明显上升,为我国解决妇女体育参与遇到的时间、机会、场地设施、活动、信息等限制问题提供较好的借鉴之处。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针对我国城市社区妇女体育的发展提出以下对策与建议。1.政府部门:在体育设施供给上,政府部门应加大对社区体育供给的投资力度,体育设施要更加符合女性的锻炼需求和托儿设施;在健身指导供给上,要培训更多的女性社会体育指导员以及妇女健身志愿者,多为女性提供免费的健身课程与健身项目;在体育信息供给上,要建立体育信息网络,通过线上线下等多种渠道进行宣传;在体育活动供给上,要和相关体育组织、学校以及企业机构开发适合不同身体情况、不同时间、不同年龄、不同能力水平的体育活动项目。同时,为促进妇女的体育参与制定相关的政策文件纲领,以及可操作的具体实施行动计划。2.社区部门:在体育设施供给上,社区部门应合理规划场地设施的位置以及制定灵活的使用场地设施时间表,并定期进行维护和翻新;在健身指导供给上,引进专业的社会体育指导员,举办健身知识讲座以及活动项目指导,培养妇女以及女孩的体育参与意识以及技能培训,定期对社区的妇女进行体质监测,同时针对不同妇女的身体情况制定具有针对性的锻炼计划;在体育信息供给上,建立社区体育信息服务网络,利用线上和线下的方式进行宣传,在社区的商店超市、幼儿园、健身广场等人群密集的地方建立体育信息宣传栏,定时发布和更新女性健身知识和活动信息,包括时间和地点、服装,更换设施,照顾孩子等;在体育活动供给上,加强和其他组织合作,开发适合女性的非传统体育活动项目,举办多种类型的体育活动以及家庭体育活动,以满足不同年龄段、不同婚育情况、不同健身能力水平妇女的体育需求。
【学位授予单位】:河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8
【分类号】:G812.46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壮;张俊琴;朱丽慧;杨咏絮;;社区老年人体育健康促进的问题与对策[J];湖北体育科技;2018年12期

2 黄继珍;;对我国红色苏区体育的协调发展的研究[J];内蒙古体育科技;2010年02期

3 欧平;;重视体育健康 培养和谐体育健康生活方式[J];内蒙古体育科技;2005年04期

4 刘文亮;;天津市体育健康产业发展问题与对策研究[J];中外企业家;2017年33期

5 赵新辉;陈家恒;;体育健康大数据服务平台的构建研究——以河南省为例[J];现代信息科技;2018年08期

6 ;《体育健康知识画刊》2014年上半年增刊征稿通知[J];中国学校体育;2013年S2期

7 钟卫东;巩莲莲;;大健康理念下学校体育健康发展研究[J];中国学校体育;2016年11期

8 王琼;;安徽鼓励学校安排家庭“体育作业”[J];江西教育;2016年32期

9 肖玉美;;“悦动创生”型体育课堂实施策略[J];体育教学;2017年03期

10 谢建民;;体育中考的意义、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甘肃教育;2017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吕东旭;李建国;杨建设;;健康城市的体育健康促进体系研究[A];第八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二)[C];2007年

2 姚小林;韩冰;;建立青少年体育健康促进体制的思考[A];2011第九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1)[C];2011年

3 袁圣敏;彭淳;王曼;季苇;;云计算视野下的体育健康数据处理[A];2015第十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三)[C];2015年

4 郝国臣;;高校实施体育健康卡的构想——以中北大学为例[A];第二届全民健身科学大会论文摘要集[C];2010年

5 傅密红;;初中体育健康课程设置的研究与实验[A];基础教育理论研究成果荟萃上卷(三)[C];2005年

6 王斌;;肢体残疾人体育健康观念的研究[A];残疾人体育研究——首届全国残疾人体育科学学术会议论文选编[C];2004年

7 蔡菊英;刘琦;赵淼;;农村体育健康发展的新思考[A];都市型高等农业教育教学改革论文专辑[C];2007年

8 王真;;高中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的实践分析[A];《教师教学能力发展研究》科研成果集(第十一卷)[C];2017年

9 刘志民;钱宗梅;;控制球场暴力与维护上海市赛场秩序和社会安定的研究[A];第八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二)[C];2007年

10 张英男;;论体育健康与身心发展的关系[A];中华教育理论与实践科研论文成果选编(第十二卷)[C];2016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 韩秉志;运动热潮带火体育产业[N];经济日报;2018年

2 南宁市体育局副调研员 谭道德;以加快建设健康南宁为抓手 着力推进我市体育产业更高质量发展[N];南宁日报;2018年

3 首席记者 贾献培;聚焦体育健康 共创美好生活[N];昆明日报;2017年

4 四川大学校长 谢和平;优秀人才首先是健康公民[N];中国青年报;2013年

5 从江县职业技术学校 龙壬;在中职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终身体育健康意识[N];贵州民族报;2018年

6 本报记者 朱建婷 通讯员 张力;体育强县展风采[N];湄洲日报;2018年

7 本报记者 袁琳;体育领域将迎来“消费大潮”[N];中国改革报;2016年

8 宋时飞;给体育消费添把火[N];中国经济导报;2016年

9 记者 方学 李想;我国将加快培育形成体育消费热点[N];中国经济导报;2016年

10 本报记者 徐金忠;体育消费“富矿”加速挖掘[N];中国证券报;201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吕东旭;健康城市的体育健康促进体系研究[D];上海体育学院;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沈芬芬;关注孩子的体育诉求[D];安徽工程大学;2018年

2 邵申;梳理、比较及反思:上海市体育中考若干问题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8年

3 梁钊国;农村初级中学体育教师现状的质性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18年

4 陈光中;广州市中考体育项目设置对体育教学的影响分析[D];首都体育学院;2017年

5 李超;影响中学生体质健康的因素及体育课程的应对措施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16年

6 李瑞珍;中国城市社区妇女体育参与的限制因素研究[D];河南大学;2018年

7 王毅恒;河南省普通高考增加体育科目未来发展前瞻[D];河南大学;2018年

8 曾新平;体育学科“国培计划”培训满意度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6年

9 彭艳芬;体育产业微信公众平台传播效果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7年

10 魏亚楠;江苏省体育产业政策执行效果研究[D];江苏师范大学;2018年



本文编号:263771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tylw/263771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2c54b***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