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体育论文 >

不同干预方式对功能性踝关节不稳者姿势稳定性的影响研究

发布时间:2020-05-15 16:58
【摘要】:研究目的:踝关节在扭伤后会出现疼痛、肌力下降、本体感觉功能弱化、姿势控制能力降低以及扭伤反复出现的后遗症状,但一般患者在踝关节损伤后缺乏针对提高功能性缺失的锻炼,而容易形成踝关节的再次扭伤,最终陷入恶性循环。因此针对这一系列的功能性变化,一种综合的、全面的、符合人体正常运动状态,能让患者回归到运动本身的运动方案值得探讨。本研究主要是探讨利用12周的健美操训练与12周的本体感觉训练,对功能性踝关节不稳(FAI)患者进行运动干预,对两种训练方案进行效果分析。为功能性踝关节不稳者进行综合高效适合的康复训练提供一些科学依据和理论支撑。研究方法:选取符合纳入标准的功能性踝关节不稳(FAI)且无训练基础的在校女大学生30名,随机将其分成三组,实验组(本体感觉训练组10名、健美操训练组10名)和对照组(不进行任何形式的干预,10名)采用三维测力台(1000Hz,9281CA,Kistler,瑞士)系统、星形伸展平衡测试垫、ISO-Med 2000等速肌力测试系统采集受试者的静态、动态姿势稳定性指标和踝关节肌肉力量定量分析他们的姿势控制能力。研究结果:1)静态姿势稳定性测试结果:在经过12周的干预训练后,健美操训练组与本体感觉训练组的压力中心动摇距离、最大动摇径、平均摆速以及压力中心偏移面积等指标均显著降低,静态姿势稳定性得到明显提升。对照组的各项指标均无明显变化。2)动态姿势稳定性测试结果:(1)20cm台阶无初速度的跳跃着地测试健美操训练组与本体感觉训练组在干预训练后,在跳跃着地测试中,除VSI(垂直方向的稳定指数)以外的APSI(前后方向的稳定指数)、MLSI(左右方向的稳定指数)以及DPSI(总体稳定指数)均得到了显著提升。两种训练方式间无明显差异。对照组测试结果在入选时与训练后比较没有显著性差异。(2)星形伸展平衡测试本体感觉训练组和健美操训练组训练后在外前方、内后方、内方以及内前方都存在显著性差(P0.05)。而其他四个方向(前方、外方、外后方、后方)不存在显著性差异;两种训练方式间无明显差异。对照组各指标间前后对比无明显差异。3)等速肌力测试结果:本体感觉训练组与健美操训练组在训练后的峰值力矩、相对峰值力矩均得到提高,肌肉力量明显增加。其中本体感觉训练组在相对高速运动(180°/s)时,其做功能力要强于健美操训练组,而健美操训练组在提高踝关节内外翻肌力(PTI/PTE)的均衡发展方面存在显著效果。研究结论:1.健美操训练提高了功能性踝关节不稳(FAI)患者的静态姿势稳定能力、动态姿势稳定能力及踝关节周围肌肉力量,利用针对性较强的健美操下肢操化训练,改善功能性踝关节不稳(FAI)患者姿势控制能力、肌肉力量以及协调性取得了良好的效果。2.在对本体感觉训练与健美操训练的对比分析中发现,两者都可以提高患者的姿势控制能力,且不存在显著性差异;在肌肉力量的测试中发现,相对于健美操训练,本体感觉训练后拥有更强的高速运动(180°/s)能力,而健美操训练则可以使踝关节的内外翻肌力(PTI/PTE)得到更均衡的发展。
【图文】:

测试图,星状,动态,平衡测试


17动态姿势稳定性测试图2.3.4 八点星状伸展平衡(SEBT)测试:本实验采用美国产的八点星状伸展平衡测试圆盘进行测试。在测试前,所有受试者均要进行左右脚踝关节运动和屈膝蹲起作为准备活动以充分进行热身,避免在测试过程中因热身不充分而导致拉伤等情况的发生。随后测试人员进行讲解测试方法,,并辅助以示范动作后,受试者的支撑脚需要站在星形偏移平衡测试盘的中心,并将两手放于腰部,然后另一只脚抬起作为伸出脚,在相应的位置尽可能远地向前伸出并使脚尖触及地面。以左腿支撑为例,右脚依次向正前(0/360度)、右斜上(45 度)、右侧(90 度)、右斜下(135 度)、正后(180 度)、左斜下(225 度)、左侧(270 度)和左斜上(315 度)8 个方向上向前伸展的达到最远距离,当受试者脚尖触地时,记录者依次记下最好成绩,每个方向上做两次,取最好成绩。完成一脚测试,并在休

测试指标,压力中心


求受试者以每个角速率以其最大速度重复其运动 6 次,并且在整个测试期间关节运动的范围保持恒定。等速肌力测试图2.4 测试指标(1)依据分组进行身体形态的测量,包括:身高、体重、下肢长等。(2)静态姿势稳定性:记录 COP 相关数据,计算的相关参数有:压力中心动摇距离、压力中心前后最大动摇径、压力中心左右最大动摇径、压力中心平均摆速、压力中心前后摆速、压力中心左右摆速、压力中心偏移面积。(计算公式如下:)压力中心动摇距离:战 压力中心前后最大动摇径:DX=MAXX-MINX压力中心左右最大动摇径:
【学位授予单位】:天津体育学院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9
【分类号】:G804.6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晓英;;试论音乐与健美操的关系[J];内蒙古体育科技;2005年03期

2 胡红果;;开展健美操训练,切实活跃初中体育课堂[J];黑河教育;2017年07期

3 索彩霞;我带小学生健美操训练的体会[J];中国学校体育;2004年05期

4 陈文君;;科学性健美操训练对健康体能的影响[J];黑龙江科学;2016年23期

5 袁坤;;以操塑形 以形韵操——谈形体训练在健美操训练中的应用[J];当代体育科技;2017年02期

6 蔡向阳;;浅谈健美操训练对大学生身心和谐发展的影响[J];当代体育科技;2017年08期

7 韩丹;张丹丹;;浅析健美操选修课训练对女大学生身心的有利影响[J];当代体育科技;2017年12期

8 战美迎;;高校健美操训练对策探析[J];黑龙江科学;2017年13期

9 韩柳;;健美操训练中舞蹈意识的培养策略探析[J];青少年体育;2017年07期

10 肖瑶;谭成清;;浅析健美操训练中运动性疲劳产生的原因[J];内江科技;2017年08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7条

1 周彤;;中专、高校女子健美操训练形式探究[A];《体育科研》2006年第4期(总第104期)[C];2006年

2 谢琴;李卫东;雷虹;;健美操训练对大学生身体自我和特质焦虑影响的实验分析[A];第七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一)[C];2004年

3 徐颂峰;周建社;王炜;;学校健美操训练与我国竞技健美操训练社会化途径的研究[A];第七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一)[C];2004年

4 杨芳;;湖南省青少年竞技健美操运动员现状调查与分析[A];《西部体育研究》2010年第2期(总第118期)[C];2010年

5 赵新飞;陶磊;;开展健美操训练,促进学生身心和谐发展[A];2014年4月现代教育教学探索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4年

6 刘晓燕;蔡衍;;健美操训练对大学生心境变化的影响研究[A];第8届全国运动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6年

7 杨珍娥;;爱在这里涌动[A];全国教育科研“十五”成果论文集(第二卷)[C];2005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3条

1 记者 杨林涛;健美操,能否“跳”出衢州文化新产业[N];衢州日报;2012年

2 本报记者 孙玉珍 本报通讯员 贺柏林 李纲陵;“五对接”酿造和谐[N];陇东报;2007年

3 夏欣欣;盲目运动和节食减不了肥[N];北京科技报;200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梁珊珊;不同干预方式对功能性踝关节不稳者姿势稳定性的影响研究[D];天津体育学院;2019年

2 常成超;健美操训练对中学生身体自尊的影响研究[D];广州体育学院;2018年

3 邸云婷;表象训练在长春市普通高校健美操训练中的应用研究[D];吉林体育学院;2016年

4 刘利;核心稳定性理论在普通高校健美操训练中的应用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09年

5 樊汶桦;水中健美操健身效果的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10年

6 林辉;健美操训练对女大学生踝关节本体感觉和肌力特征影响的实验研究[D];苏州大学;2013年

7 卢强;健美操训练对大学新生社会适应能力影响的研究[D];华东交通大学;2014年

8 孙萌;健美操运动对女大学生健康体适能影响的研究[D];吉林体育学院;2014年

9 李海肖;竞技运动员核心力量训练的理论研究及其在健美操训练中的应用[D];北京体育大学;2008年

10 王莉莉;我国15-17岁健美操运动员训练内容的框架研究[D];苏州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266535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tylw/266535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cdfb6***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