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体育论文 >

贵阳市省属高校大学生体育生活方式现状调查与分析

发布时间:2020-05-15 19:38
【摘要】: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科学技术的不断提高,人们的生活方式正在发生巨大的改变。快速的生活节奏使多数现代人过着两点一线的生活,工作压力大,饮食快餐化,没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去做适当的运动,因此现代人身体的亚健康问题越来越严重,在这样的发展中,体育所显示出的功能和属性也越来越多,正在改变人们的观念。一种文明、健康、科学的体育生活方式正逐渐被人们重视。根据《中长期青年发展规划(2016-2025年)》的发展目标:持续提升青年营养健康水平和体质健康水平,使青少年体质达标率不低于90%,高校体育是实施素质教育和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的重要途径,又是终身体育中最重要的、带有决定性意义的中间环节。增强体质、增进健康、促进大学生身心全面发展是高校体育的最基本的任务和根本目标,这也是开展高校体育教育工作的根本动力,所以对大学生的体育生活方式的研究,使大学生在大学时期形成与实际生活相适应的体育生活方式,从而提高其身体素质和心理健康,建立良好的运动习惯,为终身体育打下基础。课题研究以贵阳市省属高校大学生体育生活方式作为研究对象,运用访谈法、逻辑分析法、数理统计法、问卷调查法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1、贵阳市省属高校大学生的体育价值排在前三位是强身健体、调节心理、增进友谊,但在对培养意志、竞争上进的体育价值认识不深刻。男女生在体育价值观上也存在差异。男生对体育的兴趣程度高于女生。2、健身走,慢跑成为了贵阳市省属高校大学生选择频率最高的体育锻炼项目。男生和女生在项目选择上也有所差异。男生更喜欢对抗性强,活动量大的项目篮球、足球。而女生更喜欢运动量略少,直接对抗性小的运动项目,选择羽毛球、健美操项目的女生相对较多。3、贵阳市省属高校大学生体育人口约为59.5%,每次参加体育的锻炼时间多为30-60分钟,每周锻炼次数为1-2次,每次参加体育的强度以中等强度为主。4、贵阳市省属高校大学生的消费主要是体育实物类消费,其次是体育信息消费,体育劳务类消费,体育消费向着多元化方向发展,大学生经济来源单一,体育消费整体水平不高。5、贵阳市省属高校大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时间大部分在一天课程结束后的下午或者晚上进行体育锻炼。体育锻炼的形式主要是和同学一起,学校组织,参加体育社团,选择参加体育活动的主要场所是校内的免费场所。6、限制贵阳市省属高校大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因素主要有:无人陪伴、自身懒惰,没有恒心、学习压力大、体育场地的问题、没兴趣、缺乏相应的指导。7、贵阳市省属高校大学生在体育锻炼后的精力、心理健康变化上都有效果,对体育锻炼后的效果整体满意度高。男生在体育锻炼后体力上的变化明显高于女生。针对贵阳市省属高校大学生体育生活方式,本文提出以下建议:1.加强对学生体育价值观的引导,促进学生终身体育思想的形成。2.加强校园体育文化建设,营造良好的体育氛围。3.建立健全高校课外体育生活辅导制度。4.体育教学内容的改革,建立体育生活方式科学的检测和评估体系。
【学位授予单位】:贵州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8
【分类号】:G807.4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徐玉娟;沈丽英;;高校高年级学生体育生活方式的现状调查和探讨[J];四川体育科学;2006年04期

2 常波;常先厚;;从大学生体育生活方式论高校田径教学的走向[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4期

3 李仕丰;;论体育生活方式的主导因素——主体体育意识[J];体育成人教育学刊;2005年06期

4 张玉秀;生活方式、体育生活方式的界定及其研究状况分析[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3期

5 马连鹏;普通高校体育教育教学改革与大学生体育生活方式培养研究[J];四川体育科学;2005年02期

6 刘凯,杨明哲;论生活方式与体育生活方式[J];体育成人教育学刊;2005年03期

7 林立;新时期大学生体育生活方式的研究[J];闽江学院学报;2005年02期

8 李鸿斌,芦国才;青海省高校大学生体育生活方式的调查[J];青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年01期

9 李振斌,马连鹏;大学生体育生活方式与普通高校体育教育教学改革[J];南阳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年12期

10 常生,陈及治;大学生体育锻炼行为研究现状分析[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4年10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佟强;当代中国市民体育生活方式转型与人的发展研究[D];吉林大学;2014年

2 李文川;上海市老年人体育生活方式研究[D];上海体育学院;2011年

3 杜熙茹;珠江三角洲城市职业女性体育生活方式研究[D];上海体育学院;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赵华清;鲁东大学教工体育生活方式研究[D];鲁东大学;2017年

2 赵媛;山西省文理科大学生体育生活方式的比较研究[D];山西大学;2017年

3 李柏辰;安徽省普通高校教师体育生活方式的调查研究[D];淮北师范大学;2017年

4 王洋;少数民族预科生体育生活方式调查与分析[D];吉首大学;2016年

5 范丽琼;高职院校学生体育生活方式的现状及影响因素研究[D];湖南农业大学;2015年

6 罗杨;湘西州土家族、苗族中学生体育生活方式的研究[D];吉首大学;2015年

7 洪肖肖;互联网时代大学生体育生活方式的现状调查研究[D];山东大学;2014年

8 袁淑娟;秦皇岛市高校学生体育生活方式现状调查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4年

9 李林;工业城市居民体育生活方式与生态化建设的互构性发展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4年

10 朱园园;大学生体育生活方式的现状研究[D];郑州大学;2014年



本文编号:266553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tylw/266553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6ac6***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