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体育论文 >

高校业余中长跑运动员无氧耐力训练方法实施过程的研究

发布时间:2020-05-24 04:16
【摘要】:近年来中长跑的运动成绩逐渐提高,跑速越来越快,中长跑项目的世界记录也是在不断地被打破。中长跑运动是一项典型的集速度与耐力于一体的综合体能主导类项目,中长跑运动要求运动员既要有较强的耐力水平,还需较高的速度能力,两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从生理学基础的角度去看,它是磷酸原代谢系统、糖酵解代谢系统和有氧代谢系统混合功能的项目。运动员在大学期间,有氧能力基本已经达到高峰,而无氧耐力则有着较大的进步空间,在训练过程中应该以人体代谢系统恢复的非同步性特点为依据,着重提高中长跑运动员的无氧耐力。高校中长跑运动员和专业的运动员相比,训练时间短,而且学习压力大,学训矛盾将导致训练的系统性不能保证,高校业余中长跑运动员的竞技水平与专业运动员相差很大。本文运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专家访谈法、数理分析法、对比分析法,以黑龙江省8所高校业余中长跑队为调查对象,通过对中长跑运动员赛前训练进行跟踪调查分析,探究高校业余中长跑运动员提高无氧耐力素质水平训练方法的实施过程,为高校中长跑运动的训练提供理论依据。本文得出如下结论:影响中长跑运动员无氧耐力的因素主要分为环境因素和运动员自身因素,它们将会直接影响运动员坚持运动的时间和途中、终点阶段速度的发挥。从高校业余中长跑运动员的起始状态判断得出,教练员在平时练习中对无氧耐力训练的不重视是导致运动员无氧耐力水平不高的主要原因。在高校业余中长跑运动员无氧耐力训练方法实施过程中,哈师大采用的慢速间歇训练法和快速间歇训练法相结合,并穿插短时持续训练法和重复训练法,是提高高校业余中长跑运动员无氧耐力最有效的实施过程。高校业余中长跑运动员无氧耐力赛前的训练主要分为一般准备期、专项准备期和赛前直接准备期三个阶段。在这三个时期中哈师大严格遵循机体能源系统恢复特点和人体承受负荷后变化规律去调整负荷量、练习强度和间歇时间的节奏全面提高运动员的竞技能力。本论文通过对中长跑运动员的心率指标、训练负荷和运动成绩的纵向和横向对比,得出运动员身体承受剧烈负荷的时间增加,负荷强度和负荷量都有提高,哈师大运动员的糖酵解系统供能能力提高幅度较大。总结归纳高校业余中长跑运动员无氧耐力训练方法的实施过程,加强和中长跑项目强校在训练和理论上的交流,丰富训练方法和手段,从而培养出优秀的中长跑运动员,为教练员和运动员提供有益参考。
【图文】:

折线图,无氧耐力训练,准备期,动态变化


表 14 一般准备期无氧耐力训练负荷强度一览表 距离 组数哈师大 哈工大组间间歇 规定时间哈师大 哈工大备注80 米100 米300 米2 32 32 3相对充分 9.6s 9.3s12.5s 12.1s45.0s 43.0s心率 170—180 次/分左右通过表 14 可以看出,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一定的距离,与两所学校的运动员在始诊断的运动成绩相比,运动员所承受的负荷强度不会太大,约在 70%—80。哈师大的中长跑运动员在每组练习之间的安排了相对充分的间歇时间,,并走、坐、按摩等积极间歇的方式,而哈工大则采取的是消极间歇方式。从表还可以看到,哈工大的练习组数多一组,要求完成一定距离的时间也短,中运动员承受的负荷相对较大。为了更清楚的了解高校业余中长跑运动员在一备期的所安排的负荷情况,将根据训练计划把两所学校的负荷量和负荷强度动态折线图。

折线图,无氧耐力训练,准备期,赛前


600 米800 米1500 米2 32 22 25:00 分 4:00 分8:00 分 6:00 分10:00 分 8:00 分1:20.0s 1:15.0s1:57.0s 1:52.0s4:15.0s 4:12.0s左右在此阶段,哈师大是以测验的形式对规定的训练距离进行规定时间的训练,面锻炼运动员的心理稳定性,另一方面提高运动员的运动智能,积累比赛的。通过表 24 可以看到,同一训练距离,两所学校要求完成时间都比在专项准有所提高。在同一练习距离的前提下,完成时间的缩短也会相应的提高负荷,人体所能承受的最大负荷强度的心率也就在 210 次/分左右,在经过以上训,心率达到了 190—210 次/分,已经到达最大负荷强度。规定 300 米完成的是 40.0s、600 米完成的时间是 1:20.0s、800 米完成的时间为 1:57.0s、150成的时间是 4:15.0s。以上的要求,可以说是达到哈师大业余中长跑运动员的水平。哈工大在整个训练过程中,一直遵循着大负荷的理念,可以看到,哈要求的强度与其运动员自身相比,并不能达到最大强度。为了更清楚地看到直接准备期运动员的负荷情况,依据这个阶段的训练计划将两所学校运动员受的负荷量和负荷强度的节奏变化情况用折线图展现出来。
【学位授予单位】:哈尔滨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9
【分类号】:G822.2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司红波;杨建昌;;初级中长跑运动员疲劳的生理学判定与恢复[J];内蒙古体育科技;2007年01期

2 王廷俊;;核心稳定性训练对中长跑运动员专项训练的影响研究[J];大连大学学报;2018年06期

3 孙楚;;中长跑运动员恢复训练研究[J];当代体育科技;2019年09期

4 阚立新;;中长跑运动员力量的训练方法[J];田径;2018年05期

5 王有凤;;中长跑运动员的力量耐力训练分析[J];田径;2018年09期

6 陈福春;;中长跑运动员提高成绩的方法研究[J];成才之路;2017年06期

7 杨峰;;运筹帷幄,决胜千里——浅析初中非专业中长跑运动员比赛中的常用战术[J];体育师友;2012年02期

8 卫中华,胡志干 ,封其路;给中长跑运动员的七点忠告[J];中国学校体育;1995年01期

9 郭成吉;中长跑运动员怎样保持“后劲”[J];中国学校体育;1997年01期

10 王建军,王文海;浅谈中长跑运动员终点冲刺战术的应用及训练[J];中国学校体育;2002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许弟群;王人卫;;习服降低青少年中长跑运动员湿热环境运动的炎症反应[A];第四届(2016)全国运动生理与生物化学学术会议——运动·体质·健康论文摘要汇编[C];2016年

2 王雯;汤雨竹;孙楠;张蕾;杨洋;;大数据在中长跑运动员选拔上的应用初探[A];第十一届(2016)中国管理学年会论文集[C];2016年

3 闵筠;樊蓉芸;刘海平;马福海;胡建忠;李文安;;世居高原男子中长跑运动员在高原交替训练期间肺功能的研究[A];第五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C];1997年

4 刘海平;刘志强;闵筠;马福海;胡建忠;樊蓉芸;李文安;;世居高原中长跑运动员海拔2260m~2630m交替训练期间生理机能的研究[A];第五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C];1997年

5 林松;;辽宁省少年女子中长跑运动员身体形态与机能特征的研究[A];2015第十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三)[C];2015年

6 周成林;赵洪朋;金帆;李朝林;谢红;;辽宁优秀女子中长跑运动员形态、机能和心理素质与运动能力的相关研究[A];第3届全国青年体育科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汇编[C];2002年

7 马福海;刘志强;李桦;闵筠;刘海平;胡建忠;樊蓉芸;李文安;方进新;李生月;;世居高原中长跑运动员不同海拔地区交替训练方法的研究[A];第五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C];1997年

8 陈志荣;芦家延;程斌华;路炳明;陈勇虎;;浅谈少年中长跑运动员柔韧、协调性在运动训练中的重要性[A];《体育科研》2005年第4期(总第100期)[C];2005年

9 段海俊;胡奇;;关于我国中长跑运动员早期训练问题的探讨[A];《体育科研》1991年第1期(总第41期)[C];1990年

10 柳爱平;;试论中长跑运动员的放松训练[A];《体育科研》1999年第4期(总第76期)[C];199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6条

1 中国驻英国大使 傅莹;中国有耐心等待世界认识中国[N];科技日报;2008年

2 刘文涛;从“天边跑者”想到的[N];西藏日报(汉);2016年

3 李春耕;体育跨越热点多[N];山西日报;2007年

4 范志庆;学会在仿效中创新[N];常州日报;2006年

5 记者 王谦;兵指亚运,中国田径备战全面展开[N];中国体育报;2002年

6 代刚;全运会:体育的大银行[N];中国妇女报;200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德正;高校业余中长跑运动员无氧耐力训练方法实施过程的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9年

2 刘芳;优秀女子中长跑运动员刘芳备战2013届全运会赛前训练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17年

3 步政龙;高原—亚高原交替训练对世居高原中长跑运动员有氧运动能力影响[D];成都体育学院;2017年

4 刘涛;湖北省高校中长跑运动员意志品质的比较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6年

5 潘子辉;中长跑运动员意志品质的测量及相关分析[D];西南大学;2011年

6 于彦;对甘肃省男子中长跑运动员速度耐力训练方法的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12年

7 王莉;对我国六名高水平女子中长跑运动员竞赛期专项训练负荷变化的分析[D];北京体育大学;2006年

8 孙函夏;男子中长跑运动员气体代谢与超声心动图的实验研究[D];西安体育学院;2011年

9 姚庆昊;第十一届全运会山东省男子中长跑运动员战术分析[D];山东体育学院;2011年

10 郝晓帆;女子中长跑运动员专项体能训练方法探研[D];扬州大学;2015年



本文编号:267844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tylw/267844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eea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