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功能视角下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学位授予单位】:温州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9
【分类号】:G812.5
【图文】:
图 4-1 举国体制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模式的教育过程(二) 传统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方式面临的困境与形成原因1.举国体制下后备人才培养面临困境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迅速发展,我国各个社会系统都顺应市场经济体制
图 4-2 举国体制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过程中学习时间变化图基础教育是每个人教育阶段的根基,我国举国体制竞技体育绝大多数运动员的基础教育都是通过借读教育系统或者就读于体育系统中完成的,由于在基础义务教育阶段各地运动员分布比较散,不会专门针对他们进行专门的教育体系,加上学习时间有限,导致运动员的义务教育水平整体下降,与普通学生也有明显的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远花;吴希林;;德国青少年体育发展及竞技后备人才培养经验与启示[J];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14年04期
2 谭刚;;国家主义视野下的竞技体育[J];体育学刊;2013年06期
3 胡安义;吴希林;蔡开明;;德国竞技体育后备人才的培养与启示[J];体育文化导刊;2013年09期
4 王正伦;王爱丰;唐永干;陈勇军;;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竞技体育“举国体制”[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6期
5 卢元镇;;中国竞技体育现行管理体制的制度性代价[J];体育学刊;2010年03期
6 钟秉枢;;我国高水平运动员培养之路的探索[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9年12期
7 李建国;;日本体育人力资源发展状况及对我国体育发展的启示[J];体育科研;2009年05期
8 肖建忠;刘克军;;从学源视角对运动员实施体育职业教育的探讨[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8年02期
9 王宏江;刘青;;美国、澳大利亚和日本竞技体育管理模式研究[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07年03期
10 葛幸幸;;“丁俊晖模式”对竞技体育社会化发展带来的启示[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7年05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王向宏;我国竞技体育人才培养体系优化整合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1年
2 刘亚云;社会转型期中国竞技体育人才培养模式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刘攀;新中国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理念的变化与发展研究[D];首都体育学院;2008年
本文编号:271390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tylw/271390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