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体育论文 >

西安市花绳运动现状调查研究

发布时间:2020-07-01 02:36
【摘要】:研究目的:西安市刁家村是花绳运动的发源地,“绳王”胡安民正是花绳的创始者。陕西西安作为花绳的故乡,140年的传承史将其推上了非物质文化的舞台,2013年被录入陕西省第四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本研究通过对西安市花绳运动的现状进行调查研究,梳理西安市花绳运动的发展演变史,整理西安市花绳运动的项目内容并分析其特点,调查目前西安市花绳运动的开展现状及影响因素,并提出相应的建议。旨在促进西安市花绳运动的广泛传播和文化传承,也为各地区花绳运动的开展提供理论借鉴作用。研究方法:本文主要运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访谈法、逻辑分析法等研究方法,较为系统的探究了西安市花绳运动的历史演变、发展现状以及影响因素,并提出了相应的建议。研究结论:1)西安市花绳运动的发展经历了萌发-传播-衰落-重现-逐渐成熟-新高度六个阶段的历史演变。2)西安市花绳运动是区别于竞技跳绳运动的民间花样绳操,主要源于宫廷娱乐和日常生活劳动,融合民间舞蹈、秧歌、杂技等动作元素,并不断集绳舞、绳操、绳技、绳阵为一体的适合各种人群健身锻炼的花样绳操类运动。3)西安市花绳运动主要内容分为12大类:绳操、绳舞、绳技、绳拳、绳阵、趣味跳绳、跳长绳、多绳交叉跳绳、行进动作跳绳、接力赛和跳绳拉力赛。根据不同年龄段、不同技术水平的参与者所习练的绳路不同。4)西安市花绳运动表演服装沿用清朝服装特点,器材使用原始的木制手柄,绳体材质与西北大学共同研制,耐跳且不易折断。5)西安市花绳运动经历六代人的绳技传承,主要传承方式为家族传承、师徒传承、社会传承。6)西安市花绳运动以学校发展为基础;民间组织表现在以刁家村训练点为中心,逐步发展至西安周边地区,作用于全民健身;体育竞赛作为西安市花绳运动发展的重要检验,主要表现在参加人数的逐年增加,竞赛项目逐渐丰富,赛事规则逐渐修订,并趋于完整。7)主要存在的问题:(1)项目内容需要不断丰富;(2)在学校发展中缺少花绳课程教材、教师师资力量较为薄弱,缺乏专业教师;(3)民间组织中缺少系统化的广场健身绳舞操及固定的花绳培训点;(4)竞赛中缺乏宣传和管理机制。建议:1)优化创新民间花绳的特色;2)进行花样跳绳校本特色课程的开发;3)加强师资建设,提高教师专业水平;4)形成系统化的广场健身绳舞操;5)研发适合大众的花绳健身软件;6)建立中国花样跳绳培训基地。
【学位授予单位】:西北民族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8
【分类号】:G898.1
【图文】:

个人


①。图1 个人绳技五摇跳②图2 蹲下蹬腿跳③3.2.1.1 跳绳四个基本功跳绳四个基本功是初学者必须掌握的个人绳技,也就是我们所常见的传统式跳绳。它是学习花样动作的基础,也是比赛和展演中成绩得以稳定的关键。(1)双踏锣:即双脚跳(2)二摇:第一节起跳一次绳从脚底过两次(3)前后打:体前体后抡绳(4)蹲下式:即身体重心在前脚掌,下蹲跳绳。3.2.1.2 跳绳八节操跳绳八节操主要分为三套,针对不同年龄的习练人群,所使用的套路有所不同。第一套八节操是中级跳绳操,适合大中小学生和中青年人学练;第二套八节操是初级跳绳操,适合初学小学生或中老年人学练;第三套八节操是高级跳绳操,包括很多高难动作,如四面转身式、空中旋转式、双踏锣一股两响、蹲下旋转式、脚尖式等

西安市花绳运动现状调查研究


蹲下蹬腿跳③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颜敏;;跳绳运动的起源与发展探究[J];安徽体育科技;2015年04期

2 王文文;;高校开设花样跳绳的可行性研究[J];搏击(体育论坛);2015年04期

3 吴琼;张鲲;;论花样跳绳运动的人文价值[J];四川体育科学;2015年02期

4 王海英;马云慧;;跳绳的现代转型审视[J];体育文化导刊;2014年08期

5 张建伟;;论中国古代的跳绳运动[J];兰台世界;2014年10期

6 张斌;赵胜国;;广州市中小学体育课程引入花样跳绳的可行性分析[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年03期

7 张秀梅;胡摇华;赵琦;;高职高专开设花样跳绳课程的可行性研究[J];内江科技;2012年07期

8 凌昆;;从中医角度探讨跳绳的健身作用[J];中医临床研究;2011年17期

9 杨小凤;李建国;林承德;陈鹰;;花样跳绳对13~15岁少年健身效果影响的实验研究[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11年03期

10 杜秀群;吕士丁;;论休闲体育与社会发展[J];山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6年04期



本文编号:273617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tylw/273617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5235d***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