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研究目的:运动员在大强度训练后,还应加入专门性的恢复性的训练,以加快运动员恢复过程,提高恢复效率,并帮助运动员适应训练内容与强度。瑜伽作为一种运动方式,具有调节体适能的作用,将其作为运动员训练后恢复的方法,实现训练后的恢复,是近来运动员恢复课题研究的内容之一。本文根据跆拳道运动特征,结合运动员训练后的恢复需求与瑜伽在帮助运动员训练后恢复的意义,研究瑜伽作为恢复手段对跆拳道运动员身体机能与身体素质指标的影响这一课题,以实验法为主要研究方法,明确瑜伽帮助跆拳道运动员训练后身体机能指标的具体影响情况,以丰富运动员训练后恢复的理论研究,并指导跆拳道运动员训练后恢复的实践,体现出研究的理论与实践价值。研究方法:研究以陕西省跆拳道队二线队员20名男性队员为研究对象,均衡身高体重等因素,将队员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每组10人,开展为期八周的以瑜伽恢复性训练作为跆拳道运动员训练后恢复手段的效果检验实验。研究结果:1.晨脉测试结果显示,第一周实验组比对照组高出0.97次/分,两组间没有显著性差异(p㧐0.05)。第二周实验组心率降低0.54次/分,对照组心率上升1.91次/分,实验组比对照组低0.4次/分,没有显著性差异(p㧐0.05)。第三周实验组上升1.51次/分,对照组心率上升0.73次/分,实验组比对照组高0.38次/分,没有显著性差异(p㧐0.05)。第四周实验组上升1.29次/分,对照组上升2.18次/分,实验组比对照组低0.51次/分,没有显著性差异(p㧐0.05)。第五周实验组上升0.06次/分,对照组上升0.13次/分,实验组比对照组低了0.7次/分,没有显著性差异(p㧐0.05)。第六周实验组降低1.63次/分,对照组降低1.72次/分,实验组比对照组低0.61次/分没有显著性差异(p㧐0.05)。第七周实验组降低0.42次/分,对照组降低1.09次/分,实验组比对照组高了0.06次/分,没有显著性差异(p㧐0.05)。第八周实验组降低0.88次/分,对照组降低0.22次/分,实验组比对照组低0.6次/分,没有显著性差异(p㧐0.05)。2.训练前心率结果显示,第一周实验组比对照组高出0.91次/分,两组间没有显著性差异(p㧐0.05)。第二周实验组心率上升0.39次/分,对照组心率上升0.91次/分,实验组比对照组高0.39次/分,没有显著性差异(p㧐0.05)。第三周实验组上升1.09次/分,对照组心率上升1.08次/分,实验组比对照组低0.55次/分,没有显著性差异(p㧐0.05)。第四周实验组上升0.87次/分,对照组上升0.14次/分,实验组比对照组高0.18次/分,没有显著性差异(p㧐0.05)。第五周实验组上升0.1次/分,对照组上升0.86次/分,实验组比对照组低了0.58次/分,没有显著性差异(p㧐0.05)。第六周实验组降低0.71次/分,对照组降低0.76次/分,实验组比对照组低0.53次/分没有显著性差异(p㧐0.05)。第七周实验组下降0.12次/分,对照组下降0.2次/分,实验组比对照组低了0.45次/分,没有显著性差异(p㧐0.05)。第八周实验组降低0.44次/分,对照组降低0.02次/分,实验组比对照组低0.91次/分,没有显著性差异(p㧐0.05)。3.大强度训练后即刻心率结果显示,第一周实验组比对照组高出0.57次/分,两组间没有显著性差异(p㧐0.05)。第二周实验组心率上升0.68次/分,对照组心率上升0.33次/分,实验组比对照组低出0.22次/分,没有显著性差异(p㧐0.05)。第三周实验组上升1.64次/分,对照组心率上升0.99次/分,实验组比对照组高出0.43次/分,没有显著性差异(p㧐0.05)。第四周实验组上升1.27次/分,对照组上升0.7次/分,实验组比对照组高出1次/分,没有显著性差异(p㧐0.05)。第五周实验组上升0.12次/分,对照组上升0.12次/分,实验组比对照组高出1次/分,没有显著性差异(p㧐0.05)。第六周实验组降低1.73次/分,对照组降低1.01次/分,实验组比对照组高出0.28次/分,没有显著性差异(p㧐0.05)。第七周实验组下降1.05次/分,对照组下降1.62次/分,实验组比对照组高出0.85次/分,没有显著性差异(p㧐0.05)。第八周实验组降低1.12次/分,对照组降低0.35次/分,实验组比对照组高出0.08次/分,没有显著性差异(p㧐0.05)。4.运动后2分钟心率结果显示,第一周实验组比对照组高出0.82次/分,两组间没有显著性差异(p㧐0.05)。第二周实验组心率上升0.44次/分,对照组心率上升1.1次/分,实验组比对照组高出0.16次/分,没有显著性差异(p㧐0.05)。第三周实验组上升1.27次/分,对照组心率上升0.82次/分,实验组比对照组高出0.61次/分,没有显著性差异(p㧐0.05)。第四周实验组上升0.84次/分,对照组上升1.9次/分,实验组比对照组低出0.45次/分,没有显著性差异(p㧐0.05)。第五周实验组上升0.14次/分,对照组上升0.29次/分,实验组比对照组低出0.6次/分,没有显著性差异(p㧐0.05)。第六周实验组降低1.32次/分,对照组降低0.94次/分,实验组比对照组低出0.98次/分,没有显著性差异(p㧐0.05)。第七周实验组下降1.18次/分,对照组下降1.94次/分,实验组比对照组低出0.22次/分,没有显著性差异(p㧐0.05)。第八周实验组降低2.03次/分,对照组降低1.3次/分,实验组比对照组低出0.95次/分,没有显著性差异(p㧐0.05)。5.恢复后心率结果显示,第一周实验组比对照组高出0.39次/分,两组间没有显著性差异(p㧐0.05)。第二周实验组心率上升0.14次/分,对照组心率上升0.39次/分,实验组比对照组高出0.14次/分,没有显著性差异(p㧐0.05)。第三周实验组上升0.43次/分,对照组心率上升0.8次/分,实验组比对照组低出0.23次/分,没有显著性差异(p㧐0.05)。第四周实验组上升0.75次/分,对照组上升0.63次/分,实验组比对照组低出0.11次/分,没有显著性差异(p㧐0.05)。第五周实验组保持在89.42次/分,对照组上升0.12次/分,实验组比对照组低出0.23次/分,没有显著性差异(p㧐0.05)。第六周实验组降低0.52次/分,对照组降低0.53次/分,实验组比对照组低出0.32次/分,没有显著性差异(p㧐0.05)。第七周实验组下降0.29次/分,对照组下降0.39次/分,实验组比对照组低出0.12次/分,没有显著性差异(p㧐0.05)。第八周实验组降低0.71次/分,对照组降低0.49次/分,实验组比对照组低出0.34次/分,没有显著性差异(p㧐0.05)。6.主观体力感觉程度结果显示,第一周瑜伽恢复性训练干预后,主观体力感觉程度的评分实验组在8.75±1.45,对照组在9±1.50,实验组比对照组低0.25分,差异不显著(p㧐0.05)。第二周,实验组升高0.25分,对照组升高0.25分,实验组低于对照组0.25分,差异不显著(p㧐0.05)。第三周,实验组与对照组分数保持不变。第四周,实验组分数不变,对照组升高0.25分,实验组低于对照组0.5分,差异不显著(p㧐0.05)。第五周,实验组升高0.25分,对照组保持不变,实验组低于对照组0.25分,差异不显著(p㧐0.05)。第六周,实验组与对照组分数保持不变。第七周,实验组分数降低0.25分,对照组降低0.25分,实验组低于对照组0.25分,差异不显著(p㧐0.05)。第八周,实验组降低0.25分,对照组分数没有变动,实验组低于对照组0.5分,差异不显著(p㧐0.05)。7.血红蛋白的测试结果。实验前测试指标中,实验组血红蛋白水平的平均值为142.11g/L,对照组血红蛋白水平的平均值为141.01g/L,两组间血红蛋白含量相差0.1 g/L,没有显著性差异(p㧐0.05)。实验后测试中,实验组的血红蛋白水平达到平均142.97g/L,升高了0.87 g/L,对照组则达到141.18g/L,升高了0.17 g/L,实验组的血红蛋白值较对照组上升更多。两组间的差值,实验组比对照组高出0.79 g/L,差异未达到显著性水平(p㧐0.05)。8.血尿素氮的测试结果。实验前测试指标中,实验组血尿素氮水平的平均值为6.24mmol/L,对照组血尿素氮水平的平均值为6.35mmol/L,对照组血尿素氮水平稍高于实验组0.11mmol/L,没有显著性差异(p㧐0.05)。实验后测试中,实验组的血尿素氮水平达到平均6.21mmol/L,降低了0.03mmol/L,对照组则达到6.51mmol/L,升高了0.16mmol/L,实验组血尿素氮值表现出降低,而对照组略微升高。两组间实验组比对照组低0.3mmol/L,没有显著性差异(p㧐0.05)。9.血清肌酸激酶的测试结果。在实验开始的第一周,实验组肌酸激酶平均值为103.04U/L,对照组的平均值为100.21U/L,实验组稍高于对照组3.17 U/L,没有显著差异(p㧐0.05)。第八周,实验组的肌酸激酶下降到99.30U/L,相对实验前下降了3.74U/L的水平,对照组为98.31U/L,相对实验前下降了1.9U/L,实验组与对照组组间比较,实验组稍高于对照组0.99 U/L,没有显著性差异(p㧐0.05)。实验组的肌酸激酶值下降更多。10.坐位体前屈的测试结果。在实验第一周,实验组坐位体前屈的测试结果方面为18.45cm,对照组坐位体前屈的测试结果方面为18.64cm,与使用传统手段的对照组相差0.19cm,两组间没有显著差异(p㧐0.05)。在第八周测试时,实验组坐位体前屈达到25.10cm,增长了8.65 cm;对照组坐位体前屈测量数值增长缓慢,达到20.15cm,相对于实验开始前,增长1.51cm,实验组较对照组提高了4.95cm,两组在坐位体前屈的柔韧性测试中,表现出显著差异(p㩳0.05)。结论:1.瑜伽恢复性训练与自行按摩肌肉的恢复方式相比,对跆拳道运动员晨脉、训练前心率、运动中心率、运动后2分钟心率、恢复手段后心率及恢复后主观体力感觉程度具有积极作用,对运动员身体机能状态的恢复有积极影响。2.瑜伽恢复性训练与自行按摩肌肉的恢复方式相比,对跆拳道运动员血液中血红蛋白、血尿素氮、血清肌酸激酶的恢复具有积极作用。3.瑜伽恢复性训练与自行按摩肌肉的恢复方式相比,能够有效提升跆拳道运动员柔韧性水平。
【学位授予单位】:西安体育学院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8
【分类号】:G831.3;G886.9
【图文】: 图 2 晨脉的变化运动员晨脉在训练中维持较低的水平,说明运动员身体机能状况良好。晨脉的上升,说明运动员机体处于疲劳状态。经大强度训练后,次日晨脉突然升高 5次/分以上,表明运动员机体对训练负荷不能适应,有过度疲劳现象,需要进行
图 3 训练前心率的变化运动员训练前心率是在训练前测得的安静时心率。运动员安静时心率一般在45~80 次/分,安静时心率的值越低,一般运动员训练水平越高,心脏功能越强,身体机能状态越好,安静时心率的值越高,可能提示机体对训练负荷不适应,有
图 4 大强度训练后即刻心率的变化运动员运动中心率一般在大强度训练后即刻测得。跆拳道项目运动员的运动最大心率一般在 180-200 次/分以上。运动时心率的快慢与运动强度有关。强越大,心率越快。相同运动负荷时,运动员心率上升越慢,提示运动员身体机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伊力亚斯·艾海麦提;周江;;新疆青少年跆拳道运动员基本身体形态调查研究[J];当代体育科技;2018年13期
2 徐永福;;提高体校跆拳道运动员腿部力量训练法初探[J];内蒙古体育科技;2005年04期
3 李文卓;曹电康;;跆拳道运动员赛前焦虑的心理分析[J];湖北体育科技;2016年11期
4 郝丽;于芳;张更深;张晓柄;;不同运动水平跆拳道运动员身体成分特征的分析研究[J];吉林体育学院学报;2016年06期
5 周攀;周帆扬;冼东妹;;广东省男子跆拳道运动员比赛中能量代谢特点的研究[J];体育科技文献通报;2017年04期
6 李延飞;;优秀女子跆拳道运动员技战术特征研究[J];运动;2017年03期
7 倪恰亚;;江苏省跆拳道运动员赛前焦虑和心理训练研究[J];保山学院学报;2017年02期
8 郝佳;;跆拳道运动员的技能及其训练技巧探析[J];运动;2017年08期
9 马笑笑;周莹;;高水平跆拳道运动员运动损伤的调查分析——以S大学为例[J];当代体育科技;2017年24期
10 王婷;李浩;;跆拳道运动员的技能及其训练技巧[J];经贸实践;2017年2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周帆扬;;浅析最大摄氧量测试结果在女子中小级别跆拳道运动员奥运会赛前能量储备评估中的应用[A];第四届(2016)全国运动生理与生物化学学术会议——运动·体质·健康论文摘要汇编[C];2016年
2 王启荣;付劲德;丁伟;姚强;周帆扬;周丽丽;方子龙;伊木清;;关于重竞技搏击项目运动员增重方法的探讨——附1例跆拳道运动员个案报道[A];2009年中国运动医学与关节镜外科学术大会摘要[C];2009年
3 魏国;陈新;甄希成;周长伟;;跆拳道运动员运动疲劳的表面肌电研究[A];2015第十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三)[C];2015年
4 王瑶;甄希成;;跆拳道运动员骨骼肌疲劳表面肌电特征研究[A];2015第十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二)[C];2015年
5 张洪杰;;软梯训练对跆拳道运动员灵敏素质的影响[A];2015第十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三)[C];2015年
6 刘重新;黄腊梅;;跆拳道运动员易伤部位及预防[A];第六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二)[C];2000年
7 白石;刘宝成;张俊峰;刘涛;周思红;吕养民;;对我国优秀男子跆拳道运动员下肢运动能力的研究[A];第六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二)[C];2000年
8 颜红伟;;采用电子感应护具条件下跆拳道运动员技术应用研究[A];2011第九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1)[C];2011年
9 黄俊红;张忠秋;王润强;;高水平跆拳道运动员在快速刺激辨别和反应上的神经机制[A];2011第九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1)[C];2011年
10 赵大林;;优秀跆拳道运动员无氧运动时肌电信号特征的研究[A];2011年中国生理学会运动生理学专业委员会会议暨“运动与骨骼肌”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肖苑玫;中国跆拳道运动员必须“持证上岗”[N];中国体育报;2008年
2 记者肖苑玫;跆拳道世界杯新疆开幕[N];中国体育报;2010年
3 南风;七年大跨越 跻身全国先进行列[N];新疆日报(汉);2014年
4 黄培昭;伊拉克 乱世中的电影节[N];人民日报;2008年
5 本报记者 李智群 本报通讯员 曹艳 窦新民;构建一心两翼多基地格局[N];德州日报;2016年
6 曹_g;两名运动员委员会候选人受到处罚[N];中国体育报;2008年
7 记者 王玉宾;我省5运动员28裁判参加[N];山西日报;2011年
8 李跃波;柔弱姑娘“踢”出皖人风采[N];安徽日报;2005年
9 汪涌邋段博;2007年世界跆拳道锦标赛在北京开幕[N];人民日报;2007年
10 《跆拳道》杂志出版人 陈晓光;看武术与跆拳道[N];中国体育报;2008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刘尚礼;威胁启动对不同焦虑水平跆拳道运动员视觉搜索的影响[D];西南大学;2017年
2 潘清美;越南青少年跆拳道运动员培养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15年
3 高颀;高住低训对优秀青年女子跆拳道运动员运动能力和红细胞功能的影响[D];北京体育大学;2005年
4 黄宝宏;我国优秀跆拳道运动员体能训练的诊断与评价[D];北京体育大学;2010年
5 潘原球;越南青少年男子跆拳道技术专项辅助练习系统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1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门会新;青少年大众跆拳道运动员运动风险与规避[D];聊城大学;2018年
2 孙宇;不同神经类型跆拳道运动员心理不应期的实验研究[D];沈阳师范大学;2018年
3 刘楠;瑜伽恢复性训练对跆拳道运动员身体机能指标的影响研究[D];西安体育学院;2018年
4 刘亚琼;国内外轻量级男子跆拳道运动员技战术对比分析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7年
5 李康;北京市优秀跆拳道运动员退役转型研究[D];首都体育学院;2018年
6 许弘;第十三届全国运动会跆拳道女子运动员技战术运用特征研究[D];首都体育学院;2018年
7 杨松;男子跆拳道运动员核心力量训练实验研究[D];山东体育学院;2017年
8 董梅;北京体育大学青少年跆拳道运动员技战术训练特征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17年
9 陈田希;我国优秀跆拳道运动员竞赛成败归因分析[D];北京体育大学;2017年
10 张中山;青少年跆拳道运动员竞技动机与竞赛成绩的关系研究[D];成都体育学院;2017年
本文编号:
27594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