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体育论文 >

我国优秀女子铅球运动员起滑与滑步技术的三维运动学研究

发布时间:2020-07-28 22:53
【摘要】:本文以我国优秀女子铅球运动员背向滑步推铅球起滑与滑步技术为研究对象。运用文献资料法、录像拍摄法、三维运动录像解析法、专家访谈法、数理统计法、对比分析法等研究方法,对参加2016年全国田径锦标赛,取得前6名女子运动员的背向滑步推铅球技术动作表现进行研究,旨在通过分析优秀运动员起滑与滑步技术的特征和规律,找出技术关键环节中的问题和不足,提出具有针对性的技术优化方案,为运动员和教练员更加科学化的训练提供数据参考。主要研究结论如下:1.为了更加细化对背向滑步推铅球滑步技术的研究,本文将传统意义上的滑步阶段细分为起滑与滑步阶段。起滑阶段界定为从团身完毕身体重心后移开始到右脚离地瞬间为止;滑步阶段界定为从右脚离地到右脚着地瞬间为止。2.本文所研究的6名我国优秀女子铅球运动员中,只有刘相蓉采用的起滑动作准备姿势为高姿,其余5名运动员均为低姿。起滑开始时巩立姣、耿爽、荣君身体重心和铅球质心高度较低,团身较为充分,能量蓄积充足,起滑阶段身体重心与铅球质心高度上升幅度较大,上升速度较快,起滑阶段身体重心速度曲线出现明显波峰,蹬地对身体重心的加速效果较好,右腿蹬地效果明显;卞卡、刘相蓉、董洋子身体重心和铅球质心初始高度较高,团身不充分,团身完毕储能少,起滑过程能量释放速度较慢,身体重心与铅球重心高度上升相对较慢,上升幅度较小,身体重心速度曲线较为平缓,蹬地加速效果不明显,蹬地效果较差。3.与世界级优秀女子运动员相比,我国6名女子铅球运动员滑步距离明显偏短,起滑与滑步时垂直方向速度冲量过大,水平方向速度冲量较小,身体重心上下起伏幅度较大,不利于“人-球”系统向投掷方向移动速度的快速提升,延长了起滑与滑步阶段的时间,破坏了加速节奏,影响滑步技术效果。4.我国优秀女子铅球运动员左腿摆动的最高速度均出现在右脚蹬地之前,说明蹬摆配合较为合理,但时间间隔较长,说明由发力蹬伸向主动回收过渡较慢,起滑与滑步衔接不够紧密。5.起滑与滑步阶段巩立姣和卞卡技术特征表现较为典型,具有代表性。巩立姣上体前倾较为充分,肩横轴与地面基本保持平行,身体重心与铅球质心高度低,保持了较好的滑步稳定性;卞卡起滑开始时上体前屈充分,但起滑与滑步阶段耗时长,身体重心和铅球质心在最后用力前获得了较好的合速度,但合速度的增高主要原因是由于垂直速度的提升,具体表现为身体重心和铅球质心高度变化较大,上体前倾角和肩髋扭转角明显增大,说明卞卡在滑步过程中上体过分抬起,肩横轴打开过早,影响良好最后用力准备姿势的形成。
【学位授予单位】:首都体育学院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8
【分类号】:G824.1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厚林;高聪;杨阳;高庆花;;我国女子铅球优秀运动员巩立姣20.35m突破点的运动学研究[J];中国体育科技;2017年03期

2 郭章杰;周非;李厚林;孙明运;;我国优秀女子铅球运动员滑步阶段技术特征的运动学研究[J];宜春学院学报;2016年03期

3 王东升;郑富强;;中、外优秀女子铅球优秀运动员关键运动技术参数的比较研究[J];中国体育科技;2014年05期

4 温杰;王艺;;世界优秀女子铅球运动员背向滑步推铅球技术的生物力学分析[J];河北体育学院学报;2013年03期

5 苑廷刚;郑富强;李爱东;李汀;;第11届全运会女子铅球项目前8名运动员关键运动技术参数三维录像分析[J];体育科技文献通报;2013年04期

6 黄群;;我国优秀女子铅球运动员滑步阶段技术的运动学分析[J];四川体育科学;2013年01期

7 陈小伟;;世界田径锦标赛女子投掷项目成绩变化特征研究[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12年12期

8 李建臣;冯国群;陈强;;第11届全运会女子铅球冠、亚、季军推铅球技术三维运动学研究[J];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12年05期

9 于海涛;吴晓阳;;田径教材中背向滑步推铅球技术阶段划分的创新研究与探讨[J];运动;2012年11期

10 温杰;葛青;张鹤;;巩立娇背向滑步推铅球过渡阶段和最后用力阶段技术特征分析——兼谈巩立娇2011年竞技表现水平[J];河北体育学院学报;2012年01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何瑞华;备战里约奥运会国家女子铅球集训队推铅球技术的运动学与动力学研究[D];首都体育学院;2017年

2 常丽超;基于巩立姣专项技术的体能训练研究[D];首都体育学院;2017年

3 刘志强;第12届全运会女子铅球运动员最后用力技术的运动学研究[D];山西大学;2014年

4 李幸幸;我国优秀女子铅球运动员侧弓形与反弓形用力技术三维运动学研究[D];首都体育学院;2013年

5 李恺;十一届全运会男子铅球运动员投掷技术的运动学研究[D];山西大学;2012年

6 雷萌萌;我国青年女子铅球运动员最后用力技术的运动学分析[D];河北师范大学;2012年

7 易建军;我国优秀女子运动员背向滑步推铅球技术的运动学分析[D];苏州大学;2011年

8 张洋;辽宁省少年女子铅球运动员背向滑步技术运动学分析[D];沈阳体育学院;2010年

9 王美红;河北省优秀女子铅球运动员背向滑步技术的运动学分析[D];沈阳体育学院;2010年

10 樊晓佳;我国优秀女子铅球运动员投掷技术的运动学研究[D];山西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277355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tylw/277355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58d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