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体育论文 >

江苏省国家高水平体育后备人才基地建设研究

发布时间:2020-08-03 06:41
【摘要】:江苏省是全国的经济大省,更是为我国竞技体育发展做出重要贡献的体育强省。体育后备人才基地的建设是保证竞技体育人才培养的重要前提条件,如何进一步推进体育后备人才基地的建设,事关竞技体育可持续发展的大局,对于该命题的研究也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本研究综合运用文献资料、问卷调查、专家访谈、数理统计等研究方法,重点对江苏省新奥运周期(2017-2020年)通过国家体育总局认定的26所国家高水平体育后备人才基地建设情况进行研究。研究发现:基地数量地域分布并不均衡,苏北和苏南、苏中基地数量差距较大,在项目布局上存在优势运动项目开设不足;基地经费主要来自于政府财政补贴,各基地自身造血能力不足;场地器材设施建设力度不强,尚不能够满足日常教学训练需求;教练员队伍结构不够合理,整体素质有待提高;运动员选拔和输送途径较为单一,“学训”矛盾仍然突出;基地科研队伍的建设力度有待提高;部分基地的基本管理制度仍然缺失。通过对基地在建设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分析,提出江苏省国家高水平体育后备人才基地发展对策如下:以点带面,推动基地区域和项目分布的均衡发展;加强学习,科学实践“为运动员终身发展负责”的理念;构建体系,积极创新省级青少年体育竞赛形式;加强培训,推进基地教练员队伍素质的整体提升;强化激励,切实激发基地发展的最大活力。
【学位授予单位】:南京体育学院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9
【分类号】:G812.5
【图文】:

统计图,体育后备人才,基地,高水平


字[2005]邋18号文件、体竞字[2009]邋12号文件、体青字[2012]28号文件)在逡逑2005-2008邋周期、2009-2012邋周期、2013-2016邋周期分别认定了邋211邋个[39]、310逡逑个[4°]和335个[41]基地(见图1)。逡逑4::::逦370逡逑挪逦趣逦二逦■逡逑E邋I邋I邋I邋I逡逑;■三I邋I邋I逡逑2005-2008^逦2009-2012邋年逦2013-201辟逦2017-202邋阵逡逑图1各周期国家高水平体育后备人才基地统计图逡逑国家级高水平体育后备人才基地的认定己成为我国各省市业余训练工作的逡逑091邋2004年国家体育总局命名211所体育学校为国家高水平体育后备人才基地[J].中国体育教练逡逑员.2005,(1):邋21-22.逡逑【40]国家体育总局官网.关于2005-2008周期“国家高水平体育后备人才基地”命名公示的通知[EB/0L].逡逑http://www.邋sport,邋gov.邋cn/n16/n33193/n33208/n33433/n33688/1023473.邋htmI,邋2009-01-07/2017-01-12.逡逑国家体育总局关于命名北京市什刹海体育运动学校等335所体校为“国家高水平体育后备人才基地逡逑(2013-2016)邋”邋的决定[J].青少年体育.2013,邋(6)邋:1-.4逡逑第14页逡逑

周期,竞技体育后备人才,高水平,曲线走势


海的曲线走势和山东相类似,广东和北京在2013-2016周期有一些下滑,但在逡逑2017-2020周期反弹上升,辽宁的曲线走势和江苏相一致,在2017-2020周期下逡逑滑的幅度较大(见图2)。由于国家高水平体育后备人才基地的创建数量和一个逡逑第15页逡逑

地域分布,基地,体育后备人才,项目布局


4.邋1.1.邋2基地地域分布情况逡逑在2017-2020周期,江苏获得的创建名额是26个,根据江苏省体育局的评逡逑估意见,这26个国家基地分布在13个设区市中(见图3),其中徐州和南京获逡逑得的创建名额位于全省前列。从基地创建的地域分布来看,苏南是创建国家级基逡逑地数量最多的区域,由于苏南地区经济基础好,体校训练条件优良,县(区)级逡逑业余训练工作开展较好,后备人才培养质量较高,所创建的国家级基地数量也相逡逑对较多;苏北地区的徐州市是江苏省传统的体育后备人才培养大市,拥有比较厚逡逑实的人才基础,因而基地数量相对较多;苏中地区的南通市是奥运冠军的摇篮,逡逑也拥有较多的后备人才资源;而苏北和苏中的其他地区受经济条件限制较大,基逡逑础训练条件相对较差,后备人才培养工作重视不够,高水平基地建设工作也相对逡逑滞后。逡逑ilP逡逑图3邋2017-2020周期江苏省国家高水平体育后备人才基地各市统计逡逑4.邋1.1.邋3基地项目布局情况逡逑逦表3江苏省国家高水平后备人才基地运动项目开设情况逦逡逑学校名称逦奥运项目逦男女逡逑江苏省少年业余体校=网球^2操、麻、艺术体操、^逡逑击剑、游泳、跳水、化样游冰逡逑江苏省仙林体育学校逦田径、篮球、排球、自行车、橄榄球逦武术邋108邋142逡逑常州市体育运动学校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勇军;阙持武;张好强;;体教技三结合培养体育后备人才的可行性研究[J];运动精品;2018年09期

2 鲍晓玲;黄春梅;肖文革;;新疆体育传统项目学校体育后备人才的培养现状研究[J];武术研究;2019年01期

3 王健;;“教体结合”培养体育后备人才的现状研究——以湛江为例[J];内江科技;2019年04期

4 张华;;“教体结合”培养体育后备人才体制变革的研究——大中小学“教体结合”发展模式[J];新课程研究(上旬刊);2017年04期

5 周雨龙;;“教体结合”模式培养青少年体育后备人才途径探讨[J];经济研究导刊;2017年13期

6 冉艳丹;;郑州市单项体育后备人才基地及体育传校现状调查与分析[J];当代体育科技;2017年29期

7 ;2014年国家高水平体育后备人才基地校长培训班在广州圆满结束[J];青少年体育;2014年12期

8 王雪峰;施学莲;;江苏省高水平体育后备人才训练动因变化的对比分析[J];体育科技;2014年06期

9 樊启学;张健;;系统科学视域下我国高水平体育后备人才基地建设研究[J];贵州体育科技;2015年02期

10 刘玉玲;;“教体结合”模式培养青少年体育后备人才研究[J];新课程研究(下旬刊);2018年07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韩振军;;培养优秀体育后备人才的现状分析和策略研究[A];基础教育理论研究成果荟萃上卷(三)[C];2005年

2 张健;熊焰;陈立;;系统科学视域下我国高水平体育后备人才基地建设研究[A];2015第十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二)[C];2015年

3 王健;;体育后备人才训练态度的发展与变化——对近5年来体育后备人才训练态度的追踪考查[A];第五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C];1997年

4 王雪峰;郑美艳;苏新荣;;江苏省高水平体育后备人才阶层分化的社会学分析[A];江苏省第八届学术大会学会专场论文哲学社会类论文汇编[C];2014年

5 陈耕;韩佐生;李鹏;王琳;;重视亚高原地区优秀体育后备人才的培养[A];《体育科研》2006年第1期(总第101期)[C];2006年

6 张健;江海林;熊焰;朱海明;陈立;;论系统原理在体育后备人才基地管理中的运用[A];2013全国体育管理科学大会论文集[C];2013年

7 丛振江;金之栋;;“体教结合”发展趋势的探讨[A];贵州省科学技术优秀学术论文集(2004年度)[C];2004年

8 丛振江;金之栋;;“体教结合”发展趋势的探讨[A];贵州省第六届体育科学大会论文集[C];2004年

9 王健;张虹;汪鸿;李昆;赵俊;;影响体育后备人才训练积极性的因素及分析——对近年来青少年业余运动员训练积极性影响因素的追综考查[A];第五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C];1997年

10 潘少敏;陈德志;;优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过程中文化教育与职业教育有机融合的实证研究[A];2013年全国竞技体育科学论文报告会论文摘要集[C];2013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记者 安亚静;市政协委员调研体育后备人才培养情况[N];保定日报;2019年

2 本报记者 秦玮玮;我市向上输送体育苗子200多人[N];宝鸡日报;2017年

3 本报记者 平萍;智能化信息化走入青少年训练[N];中国体育报;2017年

4 赵焱;连续五届奥运会夺8金 苏州竞技体育硕果累累[N];中国体育报;2017年

5 记者 张锏锋 管建霖 郭晓通 通讯员 王玉姣;市第八届市民运动会隆重开幕[N];张家口日报;2017年

6 记者 王晓莉;加强我区体育后备人才队伍建设[N];西藏日报(汉);2015年

7 江苏省南京市体育运动学校 朱美芳;让体育后备人才全面发展[N];中国体育报;2014年

8 本报记者 宓家峰 通讯员 李冬 王栋;我市成功创建四所“国家高水平体育后备人才基地”[N];淄博日报;2013年

9 记者 张旭光;335所体校被命名为“国家高水平体育后备人才基地”[N];中国体育报;2013年

10 记者 金琛娇;成功争创三个“国家高水平体育后备人才基地”[N];阜新日报;201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周战伟;基于发展方式转变的上海市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研究[D];上海体育学院;201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朱海明;江苏省国家高水平体育后备人才基地建设研究[D];南京体育学院;2019年

2 薛冰睿;云南省国家高水平体育后备人才基地的现状及可持续发展研究[D];云南大学;2017年

3 李峰;河南省“国家重点高水平体育后备人才基地”建设研究[D];河南大学;2018年

4 陈立;国家高水平体育后备人才基地创建实践研究[D];苏州大学;2015年

5 曹李勇;湖北省国家重点高水平体育后备人才基地教练员激励因素调查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8年

6 韩锡方;北京市体育后备人才不同培养模式的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17年

7 陈宗标;新疆体育后备人才培养研究[D];新疆师范大学;2017年

8 宋龙文;“国家高水平体育后备人才基地”认定工作的现状调查与对策研究[D];首都体育学院;2015年

9 罗杨;“教体结合”模式培养青少年体育后备人才的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14年

10 张鹏宇;福建省国家高水平体育后备人才基地建设调查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277925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tylw/277925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9e1f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