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体育服务视域下潍坊高校武术社团功能审视
【学位单位】:河北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18
【中图分类】:G852
【部分图文】:
目标文献 68 条。校武术社团研究和高校武术协会研究在年限分布上整体呈现一致,在近十年(2006-2016 年)互有叠加,交错上升,但近来下降趋势明显。二者年均 3-4 篇研究成果发表,对二者进行配对 T 检验,结果显示(sig=0.287>0.05),说明在时间分布上并无显著性差异。这也说明,社团和协会的称谓在研究中并无明显区分。为行文之方便,后叙中统称为“高校武术社团”。在量化分析的基础上,对研究的具体内容进行剖析发现,学界对“现状”和“对策”给予了相当关注,相关研究占总量的 76.67%。聚焦于现状调查反映出:虽然高校武术社团研究已有二十余年的历史,但目前高校武术社团研究基础相对薄弱,视角相对单一。研究范式普遍采用量化研究;研究地域集中于省、市;高校武术社团的管理和发展研究比重逐年递升。1.2.4 社团与公共服务关联研究借助中国知网,以“社团”与“公共服务”进行并联主题检索,截止到 2016 年底,共检索目标文献 688 篇,具体检索结果见图 1。
图 2 高校武术社团会员需求调查柱状图图 2 反映出会员需求与会长表达基本一致,经费保障最高,其次是专业教练。目前潍坊高校武术社团作为群体利益表达者,希望在这些方面获得更大的支持裕的经费保障,需要更多专业的指导教练,需要更多的政策和管理支持,需要械支持。在访谈中,我们也对“会员的诉求如何实现以及实现程度?”进行了解。潍坊武术社团主要通过三种方式收集会员的诉求:第一,新媒体。三所高校武术社了社团 QQ 群、微信群。鼓励会员在群里发表观点,提出诉求。群内有专门人集相关信息,汇总后提报社团。这种信息收集主要用于焦点问题。第二,定期会议;第三,个人提交详细提议或者计划书,这主要用于开展公共体育服务时组织和招募。如潍坊学院武术社团进入新城街道开展武术培训活动时,就进行招募和团组活动计划申请。高校武术社团通过多种方式,鼓励会员参与社团活
图 1 潍坊医学院大学生武术协会活动照片2 潍坊学院武术社团潍坊学院大学生武术协会,成立于 1994 年,至今已有 23 年历史。开设传统武散打,跆拳道,双截棍,舞狮五个分部。训练时间:周一至周五晚自习之后,可自行组织训练;训练地点:学校操场。社团注册信息及活动照片见图 2 和图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银行;;“公共服务”视域下的近代武术社团组织研究——以南京中央国术馆为例[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5年04期
2 张小村;赵明月;殷子惠;;公民社会视阙下高校学生社团的功能重构[J];山西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年10期
3 张艳;;强化高校社团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作用[J];教育与职业;2014年20期
4 徐瑞;;论学生社团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中的作用——基于隐性课堂的视角[J];中国教育学刊;2014年06期
5 刘玉;;加强高校学生社团建设的新思路——提升高校学生社团的育人功能[J];科技信息;2014年15期
6 张银行;郭志禹;;公共服务视阈下的民国武术社团组织研究——以精武体育会为例[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年01期
7 向静;;对我国高校体育社团研究的几点浅见[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13年12期
8 马梁;;高校体育社团对校园体育文化传播的影响[J];科技视界;2013年06期
9 许利敏;;国外学生社团发展特点及对我国高校的启示[J];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年01期
10 戴永冠;林伟红;;论公共体育服务的概念及内涵[J];军事体育进修学院学报;2012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刘彦博;;公共服务视角下探索德阳高校体育社团面临的问题及发展对策[A];第三届世纪之星创新教育论坛论文集[C];201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7条
1 王向南;中国非营利组织发展的制度设计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4年
2 车峰;我国公共服务领域政府与NGO合作机制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2年
3 常青;高校学生社团问题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2年
4 刘明生;公共服务背景下城市社会体育组织发展模式研究[D];上海体育学院;2010年
5 杨振宏;当代中国政府转型中的公民参与问题研究[D];苏州大学;2010年
6 牙韩高;高校学生社团管理中领导方式与领导效能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08年
7 张新萍;对2008北京奥运会后中国体育改革走向的研究[D];华南师范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6条
1 宣依雯;体育公共服务中的公民参与研究[D];东华大学;2014年
2 王瑾;第三部门视域下的上海高校学生社团发展问题研究[D];华东理工大学;2013年
3 周永奇;高校体育社团对大学生四项能力影响的研究[D];上海体育学院;2010年
4 罗妍妍;新时期高校学生社团管理模式创新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0年
5 喻晓;高校学生社团隐性功能研究[D];吉林大学;2009年
6 邓山;高校学生社团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研究[D];贵州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282660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tylw/282660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