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体育论文 >

公共体育服务视域下潍坊高校武术社团功能审视

发布时间:2020-09-25 11:17
   随着我国服务型政府的建设,公共体育服务成为新型政府公共服务的重要内容。高校作为公益二类组织,具有参与全社会公共体育服务建设的法定义务。同时,高校拥有相对充足的人力、物力以及信息等体育公共资源,在一定情况下可以成为体育公共服务的供给主体之一。高校公共体育服务是公共体育服务系统中的独特场域,其内部的武术社团更具有“第三部门”的特征和属性。因此,在公共体育服务视域下,重新审视高校武术社团的功能和属性,以期为实现校、社区、体育组织联动共赢提供思路,为公共体育服务改革,尤其是为“第三部门”参与公共体育服务建设提供借鉴,也为高校武术社团在新时期的发展提供理论支持,具有理论创新和显著的实践意义。研究用文献资料法、访谈法、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法和逻辑分析法,在文献梳理和分析的基础上,就高校武术社团会员人口学特征,在公共体育服务提供、诉求等方面进行了调查与分析。结果发现:(1)从概念界定到现实表现,高校武术社团具有典型的“第三部门”特征,在高校公共体育服务建设中发挥重要作用。(2)武术社团是高校公共体育服务的重要提供者,除了为会员提供应然服务外,还为高校师生以及社会提供健身指导和文化表演服务。(3)武术社团是高校公共体育服务的需求者,代表会员群体利益,希望在高校公共体育服务建设中获得经费、师资、场地及政策支持。在表达会员主张和需求满足过程中,促进了公民参与和公民意识的培养,从而间接推动了高校公共体育服务的发展。建议高校武术社团作为高校公共体育服务的重要提供者和会员利益表达者,需要一套成熟的运行机制加以保障,实现从需求服务到提供服务的顺利过渡,从而满足会员需求,满足高校和社会需求,促进组织发展。高校和社会应给予多方面的支持,主要给予政策支持、经费支持、师资支持和场地器械支持,高度重视高校武术社团作为高校公共体育服务系统中不可或缺的重要性,充分发挥其在健身指导和文化表演中的重要价值。
【学位单位】:河北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18
【中图分类】:G852
【部分图文】:

社团,文献分布,公共服务,饼状图


目标文献 68 条。校武术社团研究和高校武术协会研究在年限分布上整体呈现一致,在近十年(2006-2016 年)互有叠加,交错上升,但近来下降趋势明显。二者年均 3-4 篇研究成果发表,对二者进行配对 T 检验,结果显示(sig=0.287>0.05),说明在时间分布上并无显著性差异。这也说明,社团和协会的称谓在研究中并无明显区分。为行文之方便,后叙中统称为“高校武术社团”。在量化分析的基础上,对研究的具体内容进行剖析发现,学界对“现状”和“对策”给予了相当关注,相关研究占总量的 76.67%。聚焦于现状调查反映出:虽然高校武术社团研究已有二十余年的历史,但目前高校武术社团研究基础相对薄弱,视角相对单一。研究范式普遍采用量化研究;研究地域集中于省、市;高校武术社团的管理和发展研究比重逐年递升。1.2.4 社团与公共服务关联研究借助中国知网,以“社团”与“公共服务”进行并联主题检索,截止到 2016 年底,共检索目标文献 688 篇,具体检索结果见图 1。

柱状图,高校武术,社团,会员


图 2 高校武术社团会员需求调查柱状图图 2 反映出会员需求与会长表达基本一致,经费保障最高,其次是专业教练。目前潍坊高校武术社团作为群体利益表达者,希望在这些方面获得更大的支持裕的经费保障,需要更多专业的指导教练,需要更多的政策和管理支持,需要械支持。在访谈中,我们也对“会员的诉求如何实现以及实现程度?”进行了解。潍坊武术社团主要通过三种方式收集会员的诉求:第一,新媒体。三所高校武术社了社团 QQ 群、微信群。鼓励会员在群里发表观点,提出诉求。群内有专门人集相关信息,汇总后提报社团。这种信息收集主要用于焦点问题。第二,定期会议;第三,个人提交详细提议或者计划书,这主要用于开展公共体育服务时组织和招募。如潍坊学院武术社团进入新城街道开展武术培训活动时,就进行招募和团组活动计划申请。高校武术社团通过多种方式,鼓励会员参与社团活

照片,潍坊,医学院,大学生


图 1 潍坊医学院大学生武术协会活动照片2 潍坊学院武术社团潍坊学院大学生武术协会,成立于 1994 年,至今已有 23 年历史。开设传统武散打,跆拳道,双截棍,舞狮五个分部。训练时间:周一至周五晚自习之后,可自行组织训练;训练地点:学校操场。社团注册信息及活动照片见图 2 和图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银行;;“公共服务”视域下的近代武术社团组织研究——以南京中央国术馆为例[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5年04期

2 张小村;赵明月;殷子惠;;公民社会视阙下高校学生社团的功能重构[J];山西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年10期

3 张艳;;强化高校社团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作用[J];教育与职业;2014年20期

4 徐瑞;;论学生社团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中的作用——基于隐性课堂的视角[J];中国教育学刊;2014年06期

5 刘玉;;加强高校学生社团建设的新思路——提升高校学生社团的育人功能[J];科技信息;2014年15期

6 张银行;郭志禹;;公共服务视阈下的民国武术社团组织研究——以精武体育会为例[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年01期

7 向静;;对我国高校体育社团研究的几点浅见[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13年12期

8 马梁;;高校体育社团对校园体育文化传播的影响[J];科技视界;2013年06期

9 许利敏;;国外学生社团发展特点及对我国高校的启示[J];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年01期

10 戴永冠;林伟红;;论公共体育服务的概念及内涵[J];军事体育进修学院学报;2012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刘彦博;;公共服务视角下探索德阳高校体育社团面临的问题及发展对策[A];第三届世纪之星创新教育论坛论文集[C];201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7条

1 王向南;中国非营利组织发展的制度设计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4年

2 车峰;我国公共服务领域政府与NGO合作机制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2年

3 常青;高校学生社团问题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2年

4 刘明生;公共服务背景下城市社会体育组织发展模式研究[D];上海体育学院;2010年

5 杨振宏;当代中国政府转型中的公民参与问题研究[D];苏州大学;2010年

6 牙韩高;高校学生社团管理中领导方式与领导效能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08年

7 张新萍;对2008北京奥运会后中国体育改革走向的研究[D];华南师范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6条

1 宣依雯;体育公共服务中的公民参与研究[D];东华大学;2014年

2 王瑾;第三部门视域下的上海高校学生社团发展问题研究[D];华东理工大学;2013年

3 周永奇;高校体育社团对大学生四项能力影响的研究[D];上海体育学院;2010年

4 罗妍妍;新时期高校学生社团管理模式创新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0年

5 喻晓;高校学生社团隐性功能研究[D];吉林大学;2009年

6 邓山;高校学生社团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研究[D];贵州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282660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tylw/282660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2be7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