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览会形态下的体育文化传播 ——以中华传统体育文化博览游艺会为例
发布时间:2021-01-04 09:09
成都体育学院博物馆团队依托第六届成都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节(以下简称非遗节)的国际性平台,举办了集体育文化传承、全民健身、休闲娱乐为一体的综合性体育文化活动——“中华传统体育文化博览游艺会”。开创性地将“中华传统体育项目展演”、“中国古代体育文物展”、“中国古代体育运动会”三位一体,采用文物展览与表演体验相辉映、文博系统与体育院校跨界合作,传统文化与现实需求相结合的新模式,融传统文化传承、教育、健身、娱乐为一体,高度契合了本届非遗节“传承发展的生动实践”主题,为公众提供了令人耳目一新且身心有益的文化产品,有力地推动了中华传统体育文化的传承与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推广。那么在博览会形态下,如何更好的提升中国传统体育文化的影响力,这是当下我们理当关注并应当致力于探讨的问题。本研究采用个案分析、文献资料、专家访谈的研究方法,以非遗节中的“中华传统体育文化博览游艺会”为个案,对传统体育文化传播的内容、方式、效果进行分析和探讨。本文主要分为四个部分进行论述。首先对文中相关概念进行界定;其次介绍“中华传统体育文化博览游艺会”的基本概念、起源、筹备;第三,阐述了“中华传统体育文化博览游艺会”文化传...
【文章来源】:成都体育学院四川省
【文章页数】:76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1 前言
1.1 选题依据与意义
1.1.1 选题依据
1.1.2 选题意义
1.2 文献综述
1.2.1 关于会展传播的研究
1.2.2 关于博物馆文化传播的研究
1.2.3 关于传统体育文化传播的研究
1.3 研究对象与方法
1.3.1 研究对象
1.3.2 研究方法
1.4 相关概念界定
1.4.1 博览会
1.4.2 博物馆
1.4.3 体育博物馆
1.4.4 体育文化
2 “中华传统体育文化博览游艺会”概述
2.1 “中华传统体育文化博览游艺会”的概念
2.2 “中华传统体育文化博览游艺会”的源起基础
2.2.1 依托成都体育学院体育史研究所的历史积淀
2.2.2 依靠成都体育学院博物馆的文物研究基础
2.2.3 吸取中国古代体育文物展的办展经验
2.2.4 利用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招标项目的学术支撑
2.2.5 以非物质文化遗产节契机展开具体活动
2.3 “中华传统体育文化博览游艺会”的组织筹备过程
3 “中华传统体育文化博览游艺会”的文化传播
3.1 传播者在“中华传统体育文化传播博览游艺会”中的主导地位
3.2 “中华传统体育文化博览游艺会”的传播内容
3.3 “中华传统体育文化博览游艺会”的创新传播方式
3.3.1 中国古代体育文物展
3.3.2 中华传统体育项目展演
3.3.3 中国古代体育运动会
3.4 多种传播媒介的组合
3.5 “中华传统体育文化博览游艺会”的受众反馈
3.5.1 注重与受众的互动
3.5.2 重视对反馈信息的收集
3.5.3 “中华传统体育文化博览游艺会”的社会评价
4 “中华传统体育文化博览游艺会”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4.1 “中华传统体育文化博览游艺会”的活动现场问题及建议
4.2 “中华传统体育文化博览游艺会”的活动宣传建议
4.2.1 提高传播者自身素质和人才的培养,发挥媒介教育功能
4.2.2 重视科技及网络新技术的应用,扩大宣传范围
4.3 发挥传统体育文化产业化的传播作用
4.3.1 彰显产学研相结合的特色
4.3.2 体博游艺会和开发旅游产业相结合
4.3.3 传统体育文化传承和儿童教育产业相结合
4.3.4 利用网红经济营销模式
5 结语
6 参考文献
致谢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附件
本文编号:2956519
【文章来源】:成都体育学院四川省
【文章页数】:76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1 前言
1.1 选题依据与意义
1.1.1 选题依据
1.1.2 选题意义
1.2 文献综述
1.2.1 关于会展传播的研究
1.2.2 关于博物馆文化传播的研究
1.2.3 关于传统体育文化传播的研究
1.3 研究对象与方法
1.3.1 研究对象
1.3.2 研究方法
1.4 相关概念界定
1.4.1 博览会
1.4.2 博物馆
1.4.3 体育博物馆
1.4.4 体育文化
2 “中华传统体育文化博览游艺会”概述
2.1 “中华传统体育文化博览游艺会”的概念
2.2 “中华传统体育文化博览游艺会”的源起基础
2.2.1 依托成都体育学院体育史研究所的历史积淀
2.2.2 依靠成都体育学院博物馆的文物研究基础
2.2.3 吸取中国古代体育文物展的办展经验
2.2.4 利用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招标项目的学术支撑
2.2.5 以非物质文化遗产节契机展开具体活动
2.3 “中华传统体育文化博览游艺会”的组织筹备过程
3 “中华传统体育文化博览游艺会”的文化传播
3.1 传播者在“中华传统体育文化传播博览游艺会”中的主导地位
3.2 “中华传统体育文化博览游艺会”的传播内容
3.3 “中华传统体育文化博览游艺会”的创新传播方式
3.3.1 中国古代体育文物展
3.3.2 中华传统体育项目展演
3.3.3 中国古代体育运动会
3.4 多种传播媒介的组合
3.5 “中华传统体育文化博览游艺会”的受众反馈
3.5.1 注重与受众的互动
3.5.2 重视对反馈信息的收集
3.5.3 “中华传统体育文化博览游艺会”的社会评价
4 “中华传统体育文化博览游艺会”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4.1 “中华传统体育文化博览游艺会”的活动现场问题及建议
4.2 “中华传统体育文化博览游艺会”的活动宣传建议
4.2.1 提高传播者自身素质和人才的培养,发挥媒介教育功能
4.2.2 重视科技及网络新技术的应用,扩大宣传范围
4.3 发挥传统体育文化产业化的传播作用
4.3.1 彰显产学研相结合的特色
4.3.2 体博游艺会和开发旅游产业相结合
4.3.3 传统体育文化传承和儿童教育产业相结合
4.3.4 利用网红经济营销模式
5 结语
6 参考文献
致谢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附件
本文编号:295651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tylw/295651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