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武术套路教学中专门化知觉培养的应用研究
发布时间:2021-02-10 20:28
近年来由于武术套路朝着现代竞技体育和市场化方向快速发展而促使武术技能发展的研究成为武术套路研究的核心课题之一,并有许许多多的学者、专家针对武术套路在生理学、生物化学、力学以及训练学等方面投入了很大的热情和心血,而且已取得相当瞩目的成果。当然也有不少涉足心理学方面的研究,但从知觉的角度研究知觉培养或知觉学习对武术套路教学、训练的影响却很鲜见,甚至无法找到这一命题的文献。由于对任何一个问题的研究方法都可以是多种多样的——除了从知觉学习、培养的角度研究武术套路的教学、训练等等,还可以采用别的方法研究这些相同的问题。而且,由于社会的快速发展要求我们对待我们最古老的文化也不得不采用更现代的科学、更行之有效的方法来进行传承与发展,因此我觉得有必要对这一现实问题进行研究并发挥其实践作用。另一方面,武术套路的许多理论研究并没有完全被应用到武术教学、训练等实践活动中,这就导致了理论与实践的脱节。此时,知觉培养则显示了其重要性。如对武术套路的力学研究,不管多么精深,它还只是停留在理论上。现实中没有运动员会先去学习动作的力学原理再来参加训练,作为教练也不会选择在训练时给学生讲解力学原理的教学方法。任何动作都...
【文章来源】:云南师范大学云南省
【文章页数】:59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棍术定势
第5章 研究结果与分析第1节 静态动作知觉培养的实验结果与分析5.1.1 静态动作知觉培养的效果分析实验组和对照组的辨别测试成绩的比较结果表明(见表 5.5),本研究提出的图片观察的知觉培养方式具有有效性。辨别测试分为三组,第一组动作为弹腿推掌,六张图片,3、5 张和第一张标准图片是同一动作,2、4、6 张是同一动作,两个动作的差别主要在于弹踢腿的高度不同。差别明显,较好辨认(见图 5.1)。
图 5.3 右弓步刺剑关于辨别难度可以从实验前辨别测试 T 检验中看出,两组实验对象对辨别测试(1)的辨别准确度的平均值都在 0.93 以上,而辨别测试(2)和辨别测试(3)的辨别准确度的平均值只在 0.33 至 0.42 之间,可见第二第三组图片的辨别难度大于第一组图片。表 5.1 所反应的是两组实验对象在实验后对三组图片知觉准确性的总的成绩对比,实验组经过七节课的知觉培养后,对测试给出的武术图片的知觉准确性比对照组的平均值相差三十多个百分点,显示出非常显著的差异。表 5.1 两组被试的辨别测试(总)成绩对比组别 n 平均值 标准差 标准误 P 值/差异性对照组 15 0.639 0.101 0.041 0.000实验组 15 0.972 0.068 0.023 ***5.1.2 两组被试对简单动作的知觉水平分析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单杠飞行再握杠瞬间专门化感知觉分析与优化策略[J]. 吴翔,凌波. 南京体育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1(06)
[2]武术跳跃知觉最佳唤醒水平研究[J]. 周红娣,任磊珍. 广州体育学院学报. 2010(03)
[3]对我国运动员进行心理表象训练新程序的理论探讨[J]. 高守清. 四川体育科学. 2002(04)
[4]念动训练在体操教学中的应用[J]. 易炳奎. 宜宾学院学报. 2002(03)
[5]武术跳跃专门化知觉最佳培养方式的初步研究[J]. 叶伟,蔡仲林. 体育科学. 2002 (02)
[6]浅谈掌握武术运动技术各阶段的心理特点[J]. 刘勇强,杨国才. 哈尔滨体育学院学报. 2002(01)
[7]表象意识在竞技武术“指定动作”训练中的应用[J]. 孙玉滨. 哈尔滨体育学院学报. 2002(01)
[8]试析整体思维方式对中国传统体育的影响[J]. 李金龙. 体育科学. 2002(01)
[9]运动心理学电视教学片的研制与效果[J]. 吴家舵,陈丹萍,任杰,章建成,石淑贤,李泽民. 上海体育学院学报. 2001(03)
[10]浅析念动训练在体操教学训练中的应用[J]. 李富全. 保定师专学报. 2001(02)
硕士论文
[1]大学生篮球运动员复杂知觉的认知与培养研究[D]. 张连杰.辽宁师范大学 2015
本文编号:3027942
【文章来源】:云南师范大学云南省
【文章页数】:59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棍术定势
第5章 研究结果与分析第1节 静态动作知觉培养的实验结果与分析5.1.1 静态动作知觉培养的效果分析实验组和对照组的辨别测试成绩的比较结果表明(见表 5.5),本研究提出的图片观察的知觉培养方式具有有效性。辨别测试分为三组,第一组动作为弹腿推掌,六张图片,3、5 张和第一张标准图片是同一动作,2、4、6 张是同一动作,两个动作的差别主要在于弹踢腿的高度不同。差别明显,较好辨认(见图 5.1)。
图 5.3 右弓步刺剑关于辨别难度可以从实验前辨别测试 T 检验中看出,两组实验对象对辨别测试(1)的辨别准确度的平均值都在 0.93 以上,而辨别测试(2)和辨别测试(3)的辨别准确度的平均值只在 0.33 至 0.42 之间,可见第二第三组图片的辨别难度大于第一组图片。表 5.1 所反应的是两组实验对象在实验后对三组图片知觉准确性的总的成绩对比,实验组经过七节课的知觉培养后,对测试给出的武术图片的知觉准确性比对照组的平均值相差三十多个百分点,显示出非常显著的差异。表 5.1 两组被试的辨别测试(总)成绩对比组别 n 平均值 标准差 标准误 P 值/差异性对照组 15 0.639 0.101 0.041 0.000实验组 15 0.972 0.068 0.023 ***5.1.2 两组被试对简单动作的知觉水平分析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单杠飞行再握杠瞬间专门化感知觉分析与优化策略[J]. 吴翔,凌波. 南京体育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1(06)
[2]武术跳跃知觉最佳唤醒水平研究[J]. 周红娣,任磊珍. 广州体育学院学报. 2010(03)
[3]对我国运动员进行心理表象训练新程序的理论探讨[J]. 高守清. 四川体育科学. 2002(04)
[4]念动训练在体操教学中的应用[J]. 易炳奎. 宜宾学院学报. 2002(03)
[5]武术跳跃专门化知觉最佳培养方式的初步研究[J]. 叶伟,蔡仲林. 体育科学. 2002 (02)
[6]浅谈掌握武术运动技术各阶段的心理特点[J]. 刘勇强,杨国才. 哈尔滨体育学院学报. 2002(01)
[7]表象意识在竞技武术“指定动作”训练中的应用[J]. 孙玉滨. 哈尔滨体育学院学报. 2002(01)
[8]试析整体思维方式对中国传统体育的影响[J]. 李金龙. 体育科学. 2002(01)
[9]运动心理学电视教学片的研制与效果[J]. 吴家舵,陈丹萍,任杰,章建成,石淑贤,李泽民. 上海体育学院学报. 2001(03)
[10]浅析念动训练在体操教学训练中的应用[J]. 李富全. 保定师专学报. 2001(02)
硕士论文
[1]大学生篮球运动员复杂知觉的认知与培养研究[D]. 张连杰.辽宁师范大学 2015
本文编号:302794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tylw/302794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