力量与耐力组合训练对青少年体成分的影响 ——以上海市七宝中学高二学生为例
发布时间:2021-02-18 17:16
本研究以上海市七宝中学高二年级7、8、9、10班的学生为实验对象,采用了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实验法以及数理统计法,通过组内比较和组间比较比较,得出力量与耐力组合训练对青少年体成分的影响,以寻求对青少年体成分的有效干预手段,为促进我国青少年体质健康,丰富青少年体质健康理论研究,提供一定的依据。研究结果:1.组合组实验对象与力量组相比,体重、BMI、体脂肪含量、体脂率差异性非常显著(P<0.01),同时肌肉含量、蛋白质含量成显著性差异(P<0.05)。2.组合组与耐力组相比,实验对象的去脂体重、体脂肪率以及肌肉含量存在差异性非常显著(P<0.01),同时体重、显蛋白质含量、身体水分量存在著性差异(P<0.05)。3.组合组对照组相比,实验对象的体脂肪含量、去脂体重、体脂肪率以及肌肉含量差异性非常显著(P<0.01),同时身体水分量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研究结论:1.相对于单纯的力量训练,力量与耐力组合训练对于青少年肌肉含量、蛋白质以及身体水分量的促进作用有所减弱。2.相对于单纯的耐力训练来讲,力量与耐力组合训练对于降低青少年体脂肪量、体脂肪率的作用并没有减弱。3.力量与耐力组...
【文章来源】:华东师范大学上海市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63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论文摘要
ABSTRACT
1 前言
1.1 研究背景
1.1.1 体成分与体质健康有密切的关联
1.1.2 运动干预是促进体质健康主要的干预方式
1.1.3 关于青少年体成分的运动干预实验研究有待完善
1.1.4 力量训练与耐力训练是体育课中重要的练习内容
1.2 研究目的与研究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文献综述
1.3.1 相关概念的界定
1.3.2 国内研究现状
1.3.3 国外研究现状
1.3.4 评述
2 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
2.1 研究对象
2.2 研究方法
2.2.1 文献资料法
2.2.2 问卷调查法
2.2.3 实验法
2.2.4 数理统计法
3 研究结果与分析
3.1 实验前各组别之间实验对象的情况
3.1.1 实验前各组别参与实验的样本量的情况
3.1.2 实验前各组别实验对象的体成分情况
3.2 实验前后各组别实验对象体成分各指标组内比较结果
3.2.1 实验前后力量组实验对象体成分各指标变化均值组内比较结果
3.2.2 实验前后耐力组实验对象体成分各指标变化均值组内比较结果
3.2.3 实验前后组合组实验对象体成分各指标变化均值组内比较结果
3.2.4 实验前后对照组实验对象体成分各指标变化均值组内比较结果
3.3 实验前后各组实验对象各指标变化的组间比较结果与分析
3.3.1 实验前后各组别实验对象BMI、身高和体重变化的组间比较结果与分析
3.3.2 实验前后各组别实验对象体脂肪含量、体脂肪率、去脂体重的组间比较结果与分析
3.3.3 实验前后各组别实验对象肌肉含量、蛋白质、身体水分量变化的组间比较结果与分析
4 结论
附录1
附录2
附录3
附录4
参考文献
后记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论同期力量和耐力训练及其在竞技体育中的训练策略[J]. 于洪军. 体育科学. 2014(02)
[2]国内外力量训练研究进展[J]. 赵丙军,司虎克. 当代体育科技. 2013(06)
[3]4周运动配合饮食控制对肥胖青少年体成分、血脂的影响及相关调控机理[J]. 黄亚茹,纪环,葛小川,胡扬,毛小云. 中国体育科技. 2013(01)
[4]运动干预对肥胖青少年体成分、血脂、胰岛素抵抗及超敏C反应蛋白的影响[J]. 詹晓梅,潘珊珊,陈文鹤. 上海体育学院学报. 2012(06)
[5]澳门与全国儿童青少年生长发育特征的比较研究[J]. 张彦峰,江崇民,苏立忠,施美莉. 体育与科学. 2012(05)
[6]运动与脂肪动员研究进展[J]. 张勇,李之俊. 中国运动医学杂志. 2012(01)
[7]青少年公共体育服务平台的构建[J]. 平杰,郭修金. 上海体育学院学报. 2012(01)
[8]耐力、力量和混合运动对成年C57BL/6小鼠骨骼肌卫星细胞激活信号通路的影响[J]. 陈涛,陈彩珍,卢健. 体育科学. 2011(09)
[9]北京市儿童青少年体成分的分析[J]. 左娇蕾,张倩,刘爱玲,赵静,胡小琪. 中国健康教育. 2011(06)
[10]黑龙江省体育院校大学生体成分与体质健康状况的调查分析[J]. 魏亚茹,赵文艳,杨淑媛. 吉林体育学院学报. 2011(02)
博士论文
[1]国外力量训练研究知识网络的结构及演化特征[D]. 赵丙军.上海体育学院 2013
硕士论文
[1]不同运动处方对静坐少动人群身体成分的影响[D]. 夏其新.北京体育大学 2012
[2]健身操对人体体成分的干预研究[D]. 杨敏.延安大学 2010
[3]有氧练习与力量训练对低体重女大学生体质影响的研究[D]. 张平华.北京体育大学 2008
本文编号:3039851
【文章来源】:华东师范大学上海市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63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论文摘要
ABSTRACT
1 前言
1.1 研究背景
1.1.1 体成分与体质健康有密切的关联
1.1.2 运动干预是促进体质健康主要的干预方式
1.1.3 关于青少年体成分的运动干预实验研究有待完善
1.1.4 力量训练与耐力训练是体育课中重要的练习内容
1.2 研究目的与研究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文献综述
1.3.1 相关概念的界定
1.3.2 国内研究现状
1.3.3 国外研究现状
1.3.4 评述
2 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
2.1 研究对象
2.2 研究方法
2.2.1 文献资料法
2.2.2 问卷调查法
2.2.3 实验法
2.2.4 数理统计法
3 研究结果与分析
3.1 实验前各组别之间实验对象的情况
3.1.1 实验前各组别参与实验的样本量的情况
3.1.2 实验前各组别实验对象的体成分情况
3.2 实验前后各组别实验对象体成分各指标组内比较结果
3.2.1 实验前后力量组实验对象体成分各指标变化均值组内比较结果
3.2.2 实验前后耐力组实验对象体成分各指标变化均值组内比较结果
3.2.3 实验前后组合组实验对象体成分各指标变化均值组内比较结果
3.2.4 实验前后对照组实验对象体成分各指标变化均值组内比较结果
3.3 实验前后各组实验对象各指标变化的组间比较结果与分析
3.3.1 实验前后各组别实验对象BMI、身高和体重变化的组间比较结果与分析
3.3.2 实验前后各组别实验对象体脂肪含量、体脂肪率、去脂体重的组间比较结果与分析
3.3.3 实验前后各组别实验对象肌肉含量、蛋白质、身体水分量变化的组间比较结果与分析
4 结论
附录1
附录2
附录3
附录4
参考文献
后记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论同期力量和耐力训练及其在竞技体育中的训练策略[J]. 于洪军. 体育科学. 2014(02)
[2]国内外力量训练研究进展[J]. 赵丙军,司虎克. 当代体育科技. 2013(06)
[3]4周运动配合饮食控制对肥胖青少年体成分、血脂的影响及相关调控机理[J]. 黄亚茹,纪环,葛小川,胡扬,毛小云. 中国体育科技. 2013(01)
[4]运动干预对肥胖青少年体成分、血脂、胰岛素抵抗及超敏C反应蛋白的影响[J]. 詹晓梅,潘珊珊,陈文鹤. 上海体育学院学报. 2012(06)
[5]澳门与全国儿童青少年生长发育特征的比较研究[J]. 张彦峰,江崇民,苏立忠,施美莉. 体育与科学. 2012(05)
[6]运动与脂肪动员研究进展[J]. 张勇,李之俊. 中国运动医学杂志. 2012(01)
[7]青少年公共体育服务平台的构建[J]. 平杰,郭修金. 上海体育学院学报. 2012(01)
[8]耐力、力量和混合运动对成年C57BL/6小鼠骨骼肌卫星细胞激活信号通路的影响[J]. 陈涛,陈彩珍,卢健. 体育科学. 2011(09)
[9]北京市儿童青少年体成分的分析[J]. 左娇蕾,张倩,刘爱玲,赵静,胡小琪. 中国健康教育. 2011(06)
[10]黑龙江省体育院校大学生体成分与体质健康状况的调查分析[J]. 魏亚茹,赵文艳,杨淑媛. 吉林体育学院学报. 2011(02)
博士论文
[1]国外力量训练研究知识网络的结构及演化特征[D]. 赵丙军.上海体育学院 2013
硕士论文
[1]不同运动处方对静坐少动人群身体成分的影响[D]. 夏其新.北京体育大学 2012
[2]健身操对人体体成分的干预研究[D]. 杨敏.延安大学 2010
[3]有氧练习与力量训练对低体重女大学生体质影响的研究[D]. 张平华.北京体育大学 2008
本文编号:303985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tylw/303985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