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体育论文 >

对第29、30届奥运会中国男篮进攻失误的研究

发布时间:2021-03-04 13:06
  本文运用视频分析、文献资料、数理统计、逻辑分析等研究方法对第29届和30届奥运会上中国男篮与对手的10场小组赛的进攻失误进行了较为系统的数据统计和逻辑分析,其中视频分析法是本文的主要研究方法。研究中主要从中国男篮与对手进攻失误次数及胜负关系的对比、利用进攻失误得分的对比、发生进攻失误的时间对比、发生进攻失误的类型对比等方面进行了比较详实的分析。在对中国男篮进攻失误的原因分析方面分别从体能因素、技术因素、心理因素和战术因素这几个维度对进攻失误的影响进行了深入剖析。研究认为,进攻失误对比赛的胜负起到一定的影响,但不是主要影响因素;中国男篮在面对世界强队时进攻失误要多于面对弱队时,说明进攻失误的原因不仅是由自身造成的,对手的防守强度也是原因之一;中国队利用失误得分能力差,相反,失误之后的失分却很多;中国队落后于世界篮球的高速度、高强度、高准度的发展,控制球和传接球的技术与对手相比存在着很大的差距;中国队进攻失误过多的原因和队员的体能、技术、心理因素有着较大的联系,团队的战术配合及思想意识也是影响失误的原因之一。为了提高中国男篮的进攻质量、减少不必要的失误,通过总结和归纳中国男篮队员失误的原因... 

【文章来源】:首都体育学院北京市

【文章页数】:41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对第29、30届奥运会中国男篮进攻失误的研究


进攻失误的分类1.传接球失误:在篮球比赛中,进攻方因为传球时机、、路线、方式方法不当等原

因素,中国男篮,奥运会,队员


的 24″违例,白白丧失了一次投篮的机会。通过观察视频得守的情况下,中国队仍然按照战术去打,往往没有办法传给继续找机会,往往错过了最佳的进攻时机。(4)进攻犯规在情况下,一种是队员持、运球时没有及时预判到前进路线上防守人而发生了撞人,另一种则是无球进攻时,队员为了进理的移动掩护,被裁判员认定为非法掩护的犯规。对比 29 届 30 届奥运会上,一些进攻犯规多出现在新人身上,这也是由度的陌生以及缺少经验、基本功不扎实所致。30 届奥运会中国男篮进攻失误的原因分析两届奥运会中国男篮在比赛中进攻失误的情况进行统计、归视频反复观看,从运动训练学的角度分析观察得知,造成中误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因素:体能因素、技术因素、心理因素(见图 2)。结合中国男篮不同位置的队员进行分析可战术因素是影响失误的主要原因,下面本文就从各个影响因因进行分析。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第11届全运会男子篮球比赛进攻失误研究[J]. 赵瑞国,于振峰,谭振斌.  首都体育学院学报. 2012(05)
[2]第16届世锦赛中国队失误指标分析[J]. 冯志敏,陈博.  科技信息. 2011(32)
[3]第十六届世界篮球锦标赛中国男篮技术统计分析[J]. 常超.  漯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1(05)
[4]北京奥运会中国男篮与世界强队各位置失误特征的比较研究[J]. 史文生.  价值工程. 2011(18)
[5]第29届奥运会中国男篮后卫进攻失误分析与对策研究[J]. 张全宁,吕心丰.  运动. 2011(06)
[6]对第28届奥运会中国男篮及其对手在比赛中失误现象的分析与建议[J]. 李立刚,何海建,艾效夷.  科技信息. 2011(16)
[7]对篮球比赛快攻中传接球失误原因的浅析[J]. 王喧立.  经济研究导刊. 2011(04)
[8]第29届奥运会中国男篮与对手进攻失误的对比分析[J]. 杨悦.  运动. 2010(10)
[9]从第28、29届奥运会分析中、外男子篮球队不同位置运动员的进攻能力[J]. 胡茂全,荣华,孙庆祝.  中国体育科技. 2010(03)
[10]第15届世界男子篮球锦标赛中国队与前四名各位置技术指标比较研究[J]. 马志军,赵诚民,石红.  四川体育科学. 2008(01)

博士论文
[1]对篮球比赛技术统计规范和分析评价的研究[D]. 单曙光.北京体育大学 2007
[2]体能训练基本理论与我国高水平篮球运动员体能训练研究[D]. 刘庆山.北京体育大学 2004

硕士论文
[1]对中国男篮进攻失误现象的分析[D]. 任文晓.河南大学 2011
[2]第十一届全运会男篮决赛阶段比赛进攻失误的主要特征及影响因素[D]. 王民涛.上海体育学院 2010
[3]我国男子篮球职业联赛后卫现状分析[D]. 李杰.山西大学 2007
[4]第十四届世锦赛中国男篮与世界强队组织后卫进攻能力的对比分析及对策研究[D]. 韩新功.河北师范大学 2003



本文编号:306326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tylw/306326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272fc***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