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十二届世界健美操锦标赛我国男单项目分析
发布时间:2021-05-18 12:50
我国竞技健美操男单项目在第九届健美操世锦赛中荣获冠军,第十届健美操世锦赛下降至第3名,第十一届健美操世锦赛又降至第4名,第十二届健美操世锦赛重获第3名,成绩表现出非稳定性。为探究造成我国竞技健美操男单项目成绩起伏不定的原因,以及与世界竞技健美操男单项目前三名运动员技术水平存在的差距,本研究选择第11、12届世界健美操锦标赛“男单”前三名及我国选手7名运动员的成套动作为研究对象,运用文献资料法、录像分析法、逻辑分析法和数理统计法等方法,对比赛成绩、难度动作、动作编排、表现力和音乐使用等方面进行了深入比较分析,剖析了我国男单项目的优势与不足,旨在为我国男单项目能早日重夺冠军提供一定的理论参考。研究结果表明:1.第十二届健美操锦标赛中我国运动员的技术水平从分值上有了一定幅度的提高,动作难度及完成质量均有小幅度的提升,在艺术编排方面需提高艺术表现力。2.我国男单运动员与世界前三名运动员相比在难度组合动作的使用上有一定优势。在组合难度动作的编排上,高分难度集中在前半套完成,使得后半套编排缺乏强度;应增加A类和B类高难度动作的数量,保证成套动作编排的均衡性。3.我国男单项目的艺术分与世界前三名差距...
【文章来源】:曲阜师范大学山东省
【文章页数】:37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1 前言
1.1 选题依据
1.2 文献综述
1.2.1 对竞技健美操技术水平的研究
1.2.2 对竞技健美操规则变化的研究
1.2.3 对竞技健美操现状及发展趋势的研究
2 研究对象与方法
2.1 研究对象
2.2 研究方法
2.2.1 文献资料法
2.2.2 录像分析法
2.2.3 逻辑分析法
2.2.4 数理统计法
3 研究结果与分析
3.1 世界“男单”前三名与我国运功员比赛成绩分析
3.2 世界“男单”前三名与我国运功员难度动作分析
3.2.1 难度动作分值
3.2.2 难度动作类别与数量
3.2.3 难度动作分值分布
3.2.4 难度动作组合
3.2.5 难度动作完成质量
3.3 世界“男单”前三名与我国运动员成套动作的编排分析
3.3.1 操化动作组合
3.3.2 过渡与连接动作
3.3.3 移动路线
3.3.4 比赛场地空间转换
3.4 表现力与音乐使用
3.4.1 表现力
3.4.2 音乐使用
4 结论
5 参考文献
6 在校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世界竞技健美操跳跃类难度动作研究[J]. 陈瑞琴,汪康乐. 体育文化导刊. 2012(02)
[2]2010年世界健美操锦标赛男单项目过渡与连接动作分析[J]. 李先雄,杨芳,李艳翎. 北京体育大学学报. 2011(12)
[3]国际体操联合会(FIG)竞技健美操规则的比较研究[J]. 李洪波,刘浩. 武汉体育学院学报. 2011(05)
[4]2009版国际竞技健美操评分规则的变化特点[J]. 喻家瑜,许凌. 湖北体育科技. 2011(02)
[5]第11届健美操世锦赛男单项目难度动作编排对比分析[J]. 杨云霞. 福建体育科技. 2010(06)
[6]从2009-2012FIG规则分析竞技健美操艺术分变化特点及应对措施[J]. 陶学菲,张馨娇. 黑龙江科技信息. 2010(24)
[7]竞技健美操国际规则演变特点研究[J]. 姚丽琴. 北京体育大学学报. 2010(08)
[8]竞技健美操难度动作创新体系的研究[J]. 张国清,彭雨,刘赞. 体育科技文献通报. 2010(07)
[9]竞技健美操托举与配合动作的创新性[J]. 周建社,张利芳. 北京体育大学学报. 2010(02)
[10]健美操动作创新及其影响因素[J]. 张岚. 三峡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9(S2)
硕士论文
[1]第十一届世界健美操锦标赛混双成套动作技术分析[D]. 钟茵菲.华东师范大学 2012
[2]山东省中学生竞技健美操混双项目成套动作编排的研究[D]. 刘爱芬.山东师范大学 2011
[3]我国竞技健美操混双项目成套编排及完成质量的研究[D]. 张洁.华中师范大学 2009
[4]竞技健美操托举与动力性配合动作的创新研究[D]. 张利芳.湖南师范大学 2009
[5]竞技健美操男单项目成套动作艺术编排的研究[D]. 宓钟琪.华中师范大学 2007
本文编号:3193820
【文章来源】:曲阜师范大学山东省
【文章页数】:37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1 前言
1.1 选题依据
1.2 文献综述
1.2.1 对竞技健美操技术水平的研究
1.2.2 对竞技健美操规则变化的研究
1.2.3 对竞技健美操现状及发展趋势的研究
2 研究对象与方法
2.1 研究对象
2.2 研究方法
2.2.1 文献资料法
2.2.2 录像分析法
2.2.3 逻辑分析法
2.2.4 数理统计法
3 研究结果与分析
3.1 世界“男单”前三名与我国运功员比赛成绩分析
3.2 世界“男单”前三名与我国运功员难度动作分析
3.2.1 难度动作分值
3.2.2 难度动作类别与数量
3.2.3 难度动作分值分布
3.2.4 难度动作组合
3.2.5 难度动作完成质量
3.3 世界“男单”前三名与我国运动员成套动作的编排分析
3.3.1 操化动作组合
3.3.2 过渡与连接动作
3.3.3 移动路线
3.3.4 比赛场地空间转换
3.4 表现力与音乐使用
3.4.1 表现力
3.4.2 音乐使用
4 结论
5 参考文献
6 在校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世界竞技健美操跳跃类难度动作研究[J]. 陈瑞琴,汪康乐. 体育文化导刊. 2012(02)
[2]2010年世界健美操锦标赛男单项目过渡与连接动作分析[J]. 李先雄,杨芳,李艳翎. 北京体育大学学报. 2011(12)
[3]国际体操联合会(FIG)竞技健美操规则的比较研究[J]. 李洪波,刘浩. 武汉体育学院学报. 2011(05)
[4]2009版国际竞技健美操评分规则的变化特点[J]. 喻家瑜,许凌. 湖北体育科技. 2011(02)
[5]第11届健美操世锦赛男单项目难度动作编排对比分析[J]. 杨云霞. 福建体育科技. 2010(06)
[6]从2009-2012FIG规则分析竞技健美操艺术分变化特点及应对措施[J]. 陶学菲,张馨娇. 黑龙江科技信息. 2010(24)
[7]竞技健美操国际规则演变特点研究[J]. 姚丽琴. 北京体育大学学报. 2010(08)
[8]竞技健美操难度动作创新体系的研究[J]. 张国清,彭雨,刘赞. 体育科技文献通报. 2010(07)
[9]竞技健美操托举与配合动作的创新性[J]. 周建社,张利芳. 北京体育大学学报. 2010(02)
[10]健美操动作创新及其影响因素[J]. 张岚. 三峡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9(S2)
硕士论文
[1]第十一届世界健美操锦标赛混双成套动作技术分析[D]. 钟茵菲.华东师范大学 2012
[2]山东省中学生竞技健美操混双项目成套动作编排的研究[D]. 刘爱芬.山东师范大学 2011
[3]我国竞技健美操混双项目成套编排及完成质量的研究[D]. 张洁.华中师范大学 2009
[4]竞技健美操托举与动力性配合动作的创新研究[D]. 张利芳.湖南师范大学 2009
[5]竞技健美操男单项目成套动作艺术编排的研究[D]. 宓钟琪.华中师范大学 2007
本文编号:319382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tylw/319382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