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实习前后体育师范生教学能力发展研究
发布时间:2021-05-20 12:48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2010-2020)》明确指出:要提高教师业务水平,完善教师培养体系,提高教师专业水平和教学能力。近年来,教师教育“一体化”已成为教师教育领域关注的焦点,特别是在教师职前培养方面已成为热议的话题。教育实习作为高师院校教育实践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已成为体育师范生提高教学技能、强化学科知识、树立教学观念最重要的教育实践课程之一,对于体育师范生今后从教生涯将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本研究主要采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实地访谈法、数理统计法等,对体育师范生教育实习前后教学能力发展的状况进行实证调查,剖析通过教育实习体育师范生的教学能力是否有显著的提高,教学设计、实施、评价能力的发展是否有不同程度的变化,并找寻影响体育师范生教学能力发展的主要因素,提出体育师范生教学能力发展的优化路径,从而检验高等师范院校人才培养的质量与效果,促进教育实践课程的改革与创新。本研究认为:(一)教育实习后,体育师范生的教学能力有显著的提高,说明东北师范大学体育学科教育实习模式是有效的。(二)教育实习后,体育师范生教学能力各个维度的发展程度不均衡。提升最显著的是教学设计能力,其次为教学实施...
【文章来源】:东北师范大学吉林省 211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70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研究缘起
1.2 研究目的
1.3 研究意义
1.3.1 理论价值
1.3.2 现实意义
1.4 相关概念界定
1.4.1 教育实习
1.4.2 师范生
1.4.3 教学能力
1.4.3.1 教学设计能力
1.4.3.2 教学实施能力
1.4.3.3 教学评价能力
1.5 研究路径
1.6 国内外研究现状
1.6.1 关于教育实习内涵的研究
1.6.1.1 教育实习的价值与意义
1.6.1.2 国内教育实习的内涵
1.6.1.3 国外教育实习的内涵
1.6.2 关于体育教学能力内涵的研究
1.6.2.1 教学能力的内涵
1.6.2.2 教学能力的结构
1.6.2.3 体育教学能力的内涵
1.6.2.4 体育教学能力的结构
1.6.3 体育师范生教学能力发展的研究
1.6.3.1 教学能力发展现状
1.6.3.2 教学能力培养对策
1.6.3.3 教学能力影响因素
1.6.4 现有研究评述
2 研究对象与方法
2.1 研究对象
2.2 研究方法
2.2.1 文献资料法
2.2.2 问卷调查法
2.2.2.1 问卷的设计与编制
2.2.2.2 问卷的效度检验
2.2.2.3 问卷的发放与回收
2.2.2.4 问卷的信度检验
2.2.3 实地访谈法
2.2.4 数理统计法
2.2.5 比较分析法
2.2.6 逻辑分析法
3 结果与分析
3.1 东北师范大学体育学科教育实习概述
3.1.1 教育实习的模式
3.1.2 教育实习的安排
3.1.3 教育实习的要求
3.2 教育实习前后体育师范教学能力发展分析
3.2.1 教学能力发展的显著性分析
3.2.2 教学能力各维度发展的具体分析
3.2.2.1 各维度的均衡性分析
3.2.2.2 教学设计能力的分析
3.2.2.3 教学实施能力的分析
3.2.2.4 教学评价能力的分析
3.3 各维度教学能力与个人实习前基础情况的相关性分析
3.3.1 性别的相关性分析
3.3.2 户籍的相关性分析
3.3.3 专业排名的相关性分析
3.3.4 训练年限的相关性分析
3.3.5 运动等级的相关性分析
3.3.6 就读高中类型的相关性分析
3.4 影响体育师范生教学能力发展的因素分析
3.4.1 因子分析适宜性检验
3.4.2 影响指标因子分析
3.4.3 影响因素指标因子回归分析
3.4.4 影响因素重要程度分析
3.5 高师院校体育师范生教学能力发展的建议
3.5.1 创设教师教育“共同体”,构建协同培养机制
3.5.2 探索“差异化”实习模式,提升教育实践品性
3.5.3 转变“灌输式”教学方式,优化实践课程方案
3.5.4 创建实习指导团队,推行“网络化”教研模式
3.5.5 改革实习评价方式,实行“档案袋”评价模式
4 结论与建议
4.1 结论
4.2 建议
参考文献
附录
后记
在学期间公开发表论文及著作情况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英语语言表达能力”概念界定及评价指标研究[J]. 温忠义. 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02)
[2]“教育规划纲要”理念下高校体育教学资源研究[J]. 周建华. 武汉体育学院学报. 2015(01)
[3]美国康涅狄格州新教师评价对我国教育实习评价的启示[J]. 蒋溢,夏志芳. 继续教育研究. 2014(09)
[4]“U-G-S”教师教育模式实践探索——以“教师教育创新东北实验区”建设为例[J]. 刘益春,李广,高夯. 教育研究. 2014(08)
[5]体育教育专业学生体育教学能力评价体系的研制与实践[J]. 吴晓红. 南京体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3(05)
[6]河南省高校体育教育专业学生教育实习中的教学能力分析[J]. 刘建业,马瑞华. 当代体育科技. 2013(20)
[7]高职院校教师教学能力在职培养模式研究[J]. 李红,李保勤,闫文晟. 成人教育. 2013(06)
[8]师范体育专业学生从教能力的研究[J]. 王燕,王瑞松. 体育科技文献通报. 2013(05)
[9]教育实习发展性评价:师范生专业成长的新诉求[J]. 曾琳,赵建立,由龙涛. 现代教育科学. 2013(03)
[10]体育专业免费师范生职业认同与教育实习效果关系研究[J]. 甄志平,郎健,丁天翠,刘润生,李先萍. 体育文化导刊. 2012(12)
博士论文
[1]高师教育实践课程研究[D]. 杨爱君.陕西师范大学 2012
[2]课程改革视野下教师教学能力发展研究[D]. 王宪平.华东师范大学 2006
[3]体育教师教育专业化研究[D]. 黄爱峰.南京师范大学 2005
硕士论文
[1]体育教育专业实习生教学能力分析与发展情况研究[D]. 赵祉霖.沈阳体育学院 2014
[2]对北京市高校体育教育专业学生教育实习能力的现状调查及对策研究[D]. 丁光福.首都体育学院 2013
[3]我国高校青年教师教学能力发展研究[D]. 智安然.南京理工大学 2013
[4]北京体育大学排球专项本科生教学能力形成影响因素的分析[D]. 周舒舒.北京体育大学 2011
[5]实习师范生教学能力发展及其影响因素研究[D]. 蹇世琼.东北师范大学 2010
[6]体育教育本科专业学生专业实践能力培养探析[D]. 邓韵.湖南师范大学 2009
[7]职前教师教学基本能力培养方案的设计研究[D]. 何雪利.浙江师范大学 2007
[8]成都市成华区中小学体育教师评价研究[D]. 郭红莲.四川师范大学 2007
[9]教育实习对于教师职前培养的实效性研究[D]. 张琚.山东师范大学 2007
本文编号:3197781
【文章来源】:东北师范大学吉林省 211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70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研究缘起
1.2 研究目的
1.3 研究意义
1.3.1 理论价值
1.3.2 现实意义
1.4 相关概念界定
1.4.1 教育实习
1.4.2 师范生
1.4.3 教学能力
1.4.3.1 教学设计能力
1.4.3.2 教学实施能力
1.4.3.3 教学评价能力
1.5 研究路径
1.6 国内外研究现状
1.6.1 关于教育实习内涵的研究
1.6.1.1 教育实习的价值与意义
1.6.1.2 国内教育实习的内涵
1.6.1.3 国外教育实习的内涵
1.6.2 关于体育教学能力内涵的研究
1.6.2.1 教学能力的内涵
1.6.2.2 教学能力的结构
1.6.2.3 体育教学能力的内涵
1.6.2.4 体育教学能力的结构
1.6.3 体育师范生教学能力发展的研究
1.6.3.1 教学能力发展现状
1.6.3.2 教学能力培养对策
1.6.3.3 教学能力影响因素
1.6.4 现有研究评述
2 研究对象与方法
2.1 研究对象
2.2 研究方法
2.2.1 文献资料法
2.2.2 问卷调查法
2.2.2.1 问卷的设计与编制
2.2.2.2 问卷的效度检验
2.2.2.3 问卷的发放与回收
2.2.2.4 问卷的信度检验
2.2.3 实地访谈法
2.2.4 数理统计法
2.2.5 比较分析法
2.2.6 逻辑分析法
3 结果与分析
3.1 东北师范大学体育学科教育实习概述
3.1.1 教育实习的模式
3.1.2 教育实习的安排
3.1.3 教育实习的要求
3.2 教育实习前后体育师范教学能力发展分析
3.2.1 教学能力发展的显著性分析
3.2.2 教学能力各维度发展的具体分析
3.2.2.1 各维度的均衡性分析
3.2.2.2 教学设计能力的分析
3.2.2.3 教学实施能力的分析
3.2.2.4 教学评价能力的分析
3.3 各维度教学能力与个人实习前基础情况的相关性分析
3.3.1 性别的相关性分析
3.3.2 户籍的相关性分析
3.3.3 专业排名的相关性分析
3.3.4 训练年限的相关性分析
3.3.5 运动等级的相关性分析
3.3.6 就读高中类型的相关性分析
3.4 影响体育师范生教学能力发展的因素分析
3.4.1 因子分析适宜性检验
3.4.2 影响指标因子分析
3.4.3 影响因素指标因子回归分析
3.4.4 影响因素重要程度分析
3.5 高师院校体育师范生教学能力发展的建议
3.5.1 创设教师教育“共同体”,构建协同培养机制
3.5.2 探索“差异化”实习模式,提升教育实践品性
3.5.3 转变“灌输式”教学方式,优化实践课程方案
3.5.4 创建实习指导团队,推行“网络化”教研模式
3.5.5 改革实习评价方式,实行“档案袋”评价模式
4 结论与建议
4.1 结论
4.2 建议
参考文献
附录
后记
在学期间公开发表论文及著作情况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英语语言表达能力”概念界定及评价指标研究[J]. 温忠义. 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02)
[2]“教育规划纲要”理念下高校体育教学资源研究[J]. 周建华. 武汉体育学院学报. 2015(01)
[3]美国康涅狄格州新教师评价对我国教育实习评价的启示[J]. 蒋溢,夏志芳. 继续教育研究. 2014(09)
[4]“U-G-S”教师教育模式实践探索——以“教师教育创新东北实验区”建设为例[J]. 刘益春,李广,高夯. 教育研究. 2014(08)
[5]体育教育专业学生体育教学能力评价体系的研制与实践[J]. 吴晓红. 南京体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3(05)
[6]河南省高校体育教育专业学生教育实习中的教学能力分析[J]. 刘建业,马瑞华. 当代体育科技. 2013(20)
[7]高职院校教师教学能力在职培养模式研究[J]. 李红,李保勤,闫文晟. 成人教育. 2013(06)
[8]师范体育专业学生从教能力的研究[J]. 王燕,王瑞松. 体育科技文献通报. 2013(05)
[9]教育实习发展性评价:师范生专业成长的新诉求[J]. 曾琳,赵建立,由龙涛. 现代教育科学. 2013(03)
[10]体育专业免费师范生职业认同与教育实习效果关系研究[J]. 甄志平,郎健,丁天翠,刘润生,李先萍. 体育文化导刊. 2012(12)
博士论文
[1]高师教育实践课程研究[D]. 杨爱君.陕西师范大学 2012
[2]课程改革视野下教师教学能力发展研究[D]. 王宪平.华东师范大学 2006
[3]体育教师教育专业化研究[D]. 黄爱峰.南京师范大学 2005
硕士论文
[1]体育教育专业实习生教学能力分析与发展情况研究[D]. 赵祉霖.沈阳体育学院 2014
[2]对北京市高校体育教育专业学生教育实习能力的现状调查及对策研究[D]. 丁光福.首都体育学院 2013
[3]我国高校青年教师教学能力发展研究[D]. 智安然.南京理工大学 2013
[4]北京体育大学排球专项本科生教学能力形成影响因素的分析[D]. 周舒舒.北京体育大学 2011
[5]实习师范生教学能力发展及其影响因素研究[D]. 蹇世琼.东北师范大学 2010
[6]体育教育本科专业学生专业实践能力培养探析[D]. 邓韵.湖南师范大学 2009
[7]职前教师教学基本能力培养方案的设计研究[D]. 何雪利.浙江师范大学 2007
[8]成都市成华区中小学体育教师评价研究[D]. 郭红莲.四川师范大学 2007
[9]教育实习对于教师职前培养的实效性研究[D]. 张琚.山东师范大学 2007
本文编号:319778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tylw/319778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