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体育论文 >

驻济高校普通大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影响因素的研究

发布时间:2021-06-25 13:19
  在“全民健身计划”的背景下,人们对体育活动的观念、价值及体育功能的认识发生了巨大的转变。若要提高人们的身体素质和健康状况,必须要培养人们的终身体育意识。缺乏终身体育锻炼的意识,与没有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是分不开的。大学生肩负着衔接学校与社会的重任,所以在大学阶段,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无论是对个人,还是对社会,都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大学生积极、自觉、主动参加课余体育项目,无论是对日后参加工作,还是踏入社会都有积极的影响。同时高校体育是学校体育与社会体育的衔接点,在高校体育中,课堂体育与课余体育是重要的两个组成部分,两者缺一不可。课余体育的概念与课堂体育的慨念不同,课堂体育指的是体育课,而课余体育指的是课堂体育的继续与延伸。大学生主动参加课余体育项目,对于增强青少年身体素质、提高青少年体育运动能力及青少年的个性发展都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从而培养了大学生的“终身体育”和“健康第一”的意识。课余体育的概念是指学生在非上课的课余时间里,运用各种身体练习的方法、方式、手段,以锻炼身体、增强体质、放松心情、提高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提高运动技术能力和丰富学生们的课余文化生活为目的,而进行的体育活动的总称。体... 

【文章来源】:山东师范大学山东省

【文章页数】:40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Abstract
1 论文选题的理由或意义
2 国内外关于该课题的研究现状及趋势
    2.1 国外研究现状
    2.2 国内研究现状
3 研究对象与方法
    3.1 研究对象
    3.2 研究方法
        3.2.1 文献资料法
        3.2.2 调查问卷法
        3.2.3 专家访谈法
        3.2.4 数理统计法
        3.2.5 逻辑分析法
4 结果与分析
    4.1 驻济高校普通大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现状比较
        4.1.1 驻济高校普通大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项目分布
        4.1.2 驻济高校普通大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时间范围比较
        4.1.3 驻济高校普通大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活动场地比较
        4.1.4 驻济高校普通大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持续时间比较
        4.1.5 驻济高校普通大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活动形式比较
        4.1.6 驻济高校普通大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活动频率比较
        4.1.7 驻济高校普通大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体育消费比较
        4.1.8 驻济高校普通大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活动强度比较
    4.2 影响驻济高校普通大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内部影响因素分析
        4.2.1 参与体育锻炼的态度对参与体育锻炼的影响
        4.2.2 参与体育锻炼的认知对参与体育锻炼的影响
        4.2.3 体育动机对参与体育锻炼的影响
        4.2.4 运动习惯对参与体育锻炼的影响
    4.3 影响驻驻济高校普通大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外部影响因素分析
        4.3.1 学校体育设备对参与体育锻炼的影响
        4.3.2 学校体育文化对参与体育锻炼的影响
        4.3.3 学校组织管理对参与体育锻炼的影响
        4.3.4 体育氛围对参与体育锻炼的影响
        4.3.5 父母的态度对参与体育锻炼的影响
5 结论与建议
    5.1 结论
    5.2 建议
6 主要参考文献目录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科研成果
致谢
附录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浅析课余体育训练的意义与对策[J]. 李崇敏.  智富时代. 2015(10)
[2]非体育专业大学生课余体育锻炼现状与分析[J]. 陈世华,黄佩蓓,谢微.  体育科技. 2015(01)
[3]无体育特招生高等院校课余体育训练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 王绍骅.  当代体育科技. 2014(25)
[4]大学生体育态度与体质健康的调查研究及相关性分析[J]. 付东.  北京体育大学学报. 2014(06)
[5]女大学生体育锻炼行为机制研究[J]. 董宝林,张欢,朱乐青,宋刘玲,陈敐.  南京体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3(06)
[6]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在湖北省民族地区中小学开展的现状调查[J]. 肖函,张辉,肖新宇,石家明,张媛.  内蒙古体育科技. 2013(03)
[7]体育信息的大众传播对大学生体育意识的影响[J]. 刘成维.  山东体育科技. 2013(03)
[8]大学生体育价值观与阳光体育运动的和谐发展[J]. 郑汉山.  体育学刊. 2013(03)
[9]上海市大学生体育社团推进阳光体育运动的现状与建议[J]. 倪伟,索红杰,徐海朋,董海军,柏杨.  上海体育学院学报. 2013(01)
[10]辽宁省大学生课余体育行为研究[J]. 韩景军.  辽东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1(01)

博士论文
[1]学校体育课程体系研究[D]. 王淑英.河北师范大学 2012
[2]中国大学生体育协会发展研究[D]. 王晓毅.东北师范大学 2010
[3]运用跨理论模型对大学生体育锻炼行为改变的实证研究[D]. 尹博.华东师范大学 2007

硕士论文
[1]网络体育信息对大学生体育意识、行为的影响研究[D]. 孟志玲.河北师范大学 2016
[2]三峡库区本科高校大学生课余体育锻炼情况调查研究[D]. 谢沵蔚.河北师范大学 2016
[3]长春市高中生课余体育活动现状调查与分析[D]. 孙欣.吉林大学 2015
[4]山东省大学生体育素养评价指标体系的研究[D]. 矫杰.鲁东大学 2015
[5]章丘市初中生课余篮球训练的现状调查及对策研究[D]. 张在怀.山东师范大学 2014
[6]新中国学校课余体育训练发展历程研究[D]. 张丹.首都体育学院 2014
[7]中日两国重点大学大学生参加课外体育活动的现状及影响因素的比较研究[D]. 金晖.中国矿业大学 2014
[8]河南省高等师范院校不同气质类型学生体育方式取向研究[D]. 孙一琳.河南师范大学 2013
[9]终身体育意识培养对大学生幸福感的影响[D]. 郭琳.郑州大学 2013
[10]北京市海淀区初中生参加课外体育活动的现状调查与分析[D]. 张梅.首都体育学院 2012



本文编号:324927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tylw/324927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ab4fb***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