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体育论文 >

费德勒在2013年澳网比赛中关键分的技战术运用效果与分析

发布时间:2021-08-06 15:09
  在我们国家,网球是一项新兴起来的体育运动。网球运动既是一种消遣娱乐和增进健康的活动方式,也是极富乐趣的体育活动,同时更是一种艺术上的享受和追求,当然它还是一项最令人扣人心弦的竞赛项目之一,所以说网球运动是一项深受现代人民喜爱的健身活动方式。网球是一项时尚、高雅、有内涵的运动,网球动作协调优美,每当打出一次好球,都会使人感觉兴奋激动。在比赛过程中对结果影响最重要的就是“关键分”,每一关键球的输赢都关系到比赛结果的胜败和运动员的心理状态。在局点拿下这一关键分就能取得这局胜利,在盘点拿下这一关键分就能取得这盘胜利,它对于能否赢得比赛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本文通过文献资料法、录像观察法和对比分析法,分析研究出世界优秀男子选手在硬地单打比赛关键分中得失分结构的个性特点和共性的特征,从而在比赛中提高关键分得分率和降低失分率,加强技术和心理状态的稳定性。通过研究得出以下结论:1费德勒的得分效率比较高,是因为接发球、发球、和第三拍总共3拍球的结束率之和为59%来充分说明;费德勒前5拍球的技术水平的高质量发挥、技战术的成功运用和低失误率都是费德勒在比赛中获胜的因素。2.费德勒在关键分发球角度的选择上,一发外... 

【文章来源】:西安体育学院陕西省

【文章页数】:32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费德勒在2013年澳网比赛中关键分的技战术运用效果与分析


每拍球的出现频率

频率,接发球,拍数,选手


赃赃赃赃帐贼贼贼映赃图3 每拍球的结束频率从图3我们得出的结论:第2拍结束率最高明显高于其他拍数,其次就是第三拍(发球和接发球后的这一拍),然后就是发球第一拍、第四拍和第五拍,从图可知后面各拍数的结束频数总体趋势往下递减。那我们分析第2拍结束率最高的原因:选手在接发球时面对对方的发球处于被动状态,很难打出制胜的一分,而当对手的发球能力比较强时,无法把对方发出的球回到对方有效场地内,所以说导致接发球失误。比如:面对第四轮选手拉奥尼奇时,双方的节奏就是发球和接法,底线对拉相对较少,但当对手的发球能力较差或者发球战术失误,费德勒会毫不犹豫的主动进攻,通过犀利的接法回球赢下这一分,从而也就结束这一分。因此,在比赛关键分运用的每基本竞技单元

曲线图,正手,百分比,技术


图6各项技术使用技术百分比曲线图从图6可知,费德勒在各项技术使用百分比的比值中分析得出:发球、接发球、正手和反手运用的比例很大,费德勒在四大技术使用中的特点是正手最大、反手其次、最后是发球和接发球。从平均值看,正手在所有技术使用百分比中占27.5%,正手使用的比例也是最大的,表明正手技术在比赛中的重要性。从六场比赛中,我们对费德勒的反手技术和正手技术的特点进行分析研究,正手技术运用的次数要高于反手技术。在澳网半决赛对阵穆雷时正、反手技术比较相接近;正、反手使用技术相差最大的是第四轮,比赛中每打1. 6个的正手就会出现1个反手。根据图表数据表明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我国男子竞技网球水平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J]. 谭晓禹,张国海,邱家良.  辽宁体育科技. 2010(02)
[2]费德勒在四大网球公开赛决赛中技战术运用研究[J]. 薛萌,钟小燕.  北京体育大学学报. 2010(03)
[3]世界优秀男子网球单打选手相持阶段的技术运用分析[J]. 范旭东,胡文龙,秦春波.  体育成人教育学刊. 2010(01)
[4]对2006~2008年温网决赛中费德勒与纳达尔的技战术分析[J]. 焦新辉.  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09(08)
[5]中外优秀网球运动员比赛技术的对比与分析[J]. 李朝阳.  军事体育进修学院学报. 2009(03)
[6]北京奥运会中外女子网球运动员比赛技术统计分析[J]. 陈剑萍.  太原大学教育学院学报. 2009(S1)
[7]从2007年上海网球大师杯赛看男子网球单打技战术的发展态势[J]. 彭枧贵,符永平.  安徽体育科技. 2008(03)
[8]世界优秀男子单打网球竞技水平发展格局及竞技特征研究[J]. 李竹青,朱征宇,徐洪想.  广州体育学院学报. 2008(03)
[9]中外优秀网球女子单打选手技战术及打法特点的比较分析及对策研究[J]. 娄方平,谭宏,李国泰.  西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8(01)
[10]柏衍网球发球技术的生物力学分析[J]. 金春林,曲峰.  北京体育大学学报. 2008(02)

博士论文
[1]持拍隔网对抗项群男子单人项目基本单元竞技过程的研究[D]. 陶志翔.北京体育大学 2002

硕士论文
[1]世界优秀男子网球选手硬地场比赛失分结构的分析研究[D]. 范朋琦.北京体育大学 2010
[2]世界顶尖男子网球选手在红土、硬地单打比赛中的技战术特征研究[D]. 彭兆阳.浙江师范大学 2010
[3]世界优秀男子单打网球选手三项指标的研究[D]. 杨海兵.北京体育大学 2009
[4]2008年美网男子优秀单打选手发球与接发球技战术运用的分析[D]. 李冬颖.北京体育大学 2009
[5]高水平男子单打网球比赛相持阶段技战术特征研究[D]. 胡文龙.苏州大学 2009
[6]世界优秀女子职业网球运动员硬地技战术特征的研究[D]. 谭腾飞.北京体育大学 2008
[7]八位世界优秀男子职业网球选手的技战术特征[D]. 胡亚斌.北京体育大学 2005



本文编号:332600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tylw/332600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d88b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