竞技蹦床制胜因素视角下成套动作中断的特征研究
发布时间:2021-08-06 15:22
作为一项竞技运动,蹦床项目有其独特的竞赛规则,比赛中若成套动作出现中断,则不允许重新开始比赛,成套一旦中断就意味着比赛结束,因此在业内也被成为“突然死亡”项目。本研究以文献资料、录像观察、数理统计和逻辑分析为主要研究方法,以2018-2019年国际重大赛事的数据调查对象,从制胜因素的角度对成套动作中断的特征进行研究与论述,为保障比赛成功率和完善运动员竞技能力提供理论依据。主要结论如下:(1)竞技蹦床的制胜因素随着项目和评分规则的修订也在不断发展与演变,目前项目已经进入新高水平维持发展阶段,运动员的难度和高度水平都有了显著提升,规则的修订则明确了对“准”和“稳”的重点关注。(2)根据对2018-2019年蹦床国际重大赛事数据的统计,决赛中的总中断比例为20.53%,男子运动员的中断比例大于女子;成功率最高的两个国家分别是日本和白俄罗斯,日本女队成功率100%,白俄男队成功率91.67%。(3)从动作位置来看,中断比例最高的是第三和第四个动作,分别占18.42%和26.32%,第六和第八个动作次之,该特征与“难”“高”“稳”相关。(4)从动作类型来看,团身和屈体姿势的中断比例相同且高于直体...
【文章来源】:南京体育学院江苏省
【文章页数】:42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2018-2019年蹦床国际重大赛事数据统计
如图2所示,出现中断最多的是第四个动作,占总中断套数的26.32%;其次是第三个动作,占比18.42%,仅次于第四个动作;再次是第六和第八个动作,各占比13.16%;而后是第五个动作占比10.53%;剩余的位置中,第二、第七和第九个动作各出现2次中断,第十个动作仅出现1次,而第一个动作未出现中断的情况。由此可见,总体成套中断的位置集中在前半套,第三和第四个动作中断比例最高,第五、第六个动作次之,从编排角度来说,大难度动作会被安排在前半套,在运动员体力和控制力较好的时候去完成;第八个动作的中断一般是由于体力或高度问题导致的技术变形或受前序动作的影响;第二、第七和第九个动作中断率较低,而通常第一个动作是整套中难度最大的动作,运动员注意力更加集中,很少出现第一个动作就中断的情况。
由此可见,总体成套中断的位置集中在前半套,第三和第四个动作中断比例最高,第五、第六个动作次之,从编排角度来说,大难度动作会被安排在前半套,在运动员体力和控制力较好的时候去完成;第八个动作的中断一般是由于体力或高度问题导致的技术变形或受前序动作的影响;第二、第七和第九个动作中断率较低,而通常第一个动作是整套中难度最大的动作,运动员注意力更加集中,很少出现第一个动作就中断的情况。如图3所示,将总数据划分为男女运动员的数据并进行对比后发现,女子运动员在第二、第三和第四个动作更容易出现中断,而男子运动员的中断位置则出现在第三、第四和第六、第八个动作。从目前的世界难度水平来看,女子比赛一般成套中可以完成1~2个三周空翻,其位置一般为第一和第三个动作,所以一个三周空翻的前后两个调节动作至关重要,失误率也比较高。男子比赛则可以完成3~6个三周空翻, 且全部安排在前半套,实力靠前的几支队伍(运动员)至少能够完成4~5个三周空翻才能保证难度上的竞争优势,所以第三、第四个动作中断概率大普遍是因为大难度动作也就是三周空翻的技术限制,要完成高难度动作在有高度、有体力的状态下,还要有正确的技术和良好的控制能力;第六和第八个动作作为后半套的主要调节动作,在三周过渡到两周和完成最后两个动作的衔接过程中,容易受技术和体能问题的影响,根据成套编排的规律性以及运动员的个人竞技能力,教练员可根据运动员成套动作中断的动作位置,对其成套进行更加合理的编排以保证成功率。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我国蹦床运动员自选成套动作中断技术特征分析——以2016年蹦床世界杯赛上海站运动员比赛情况为例[J]. 刘双恩,刘华,李金锁. 山西大同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8(02)
[2]男子蹦床运动员12101 O动作技术特征研究[J]. 冯本余,刘盼,董建国. 运动. 2018(07)
[3]男子蹦床运动员821<动作的技术流派与技术特征研究[J]. 李东建,冯本余. 中国体育科技. 2017(04)
[4]蹦床运动新规则下制胜因素分析——以2013年第十二届全运会男子蹦床比赛为例[J]. 汪乃媛. 体育科技. 2016(05)
[5]当今世界男子蹦床网上个人成套动作的编排特征与趋向——第29届世界蹦床锦标赛分析[J]. 常宝芳,韩华. 济宁学院学报. 2014(06)
[6]我国优秀男子蹦床运动员网上起跳动作技术特征分析[J]. 陈敏,王涛,钱竞光. 南京体育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4(04)
[7]蹦床运动员着网起跳动作的运动生物力学分析[J]. 宋雅伟,钱竞光,苏杨. 北京体育大学学报. 2013(11)
[8]训练学视角下蹦床比赛制胜规律的哲学思考与层次解析[J]. 朱礼金. 中国体育科技. 2013(05)
[9]蹦床运动规则的变化对成绩与排名的影响——以第30届奥运会男子蹦床比赛为例[J]. 徐毅成,刘波. 浙江体育科学. 2013(02)
[10]女子蹦床“811团”动作生物力学分析[J]. 张健驰,钱竞光. 南京体育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2(05)
博士论文
[1]蹦床运动男子成套动作的技术特征研究[D]. 王忞焯.山西大学 2014
硕士论文
[1]男子蹦床团身前空翻三周晚转540°动作的技术特征研究[D]. 刘盼.山西大学 2019
[2]第31届奥运会蹦床比赛中外优秀男子运动员动作难度与编排对比研究[D]. 张沙沙.山西师范大学 2017
[3]山东省优秀男子蹦床运动员“811”动作的运动生物力学分析[D]. 万彩荣.山东体育学院 2016
[4]中日青少年蹦床运动员自选动作难度与动作编排的比较研究[D]. 张旭.山西大学 2015
[5]竞技蹦床难度动作的发展及自选套路编排创新研究[D]. 潘玲.山西大学 2012
[6]优秀竞技蹦床运动员自选动作中断的技术特征、原因及对策分析[D]. 刘华.山西大学 2012
[7]蹦床运动员周馨怡网上起跳动作的生物力学研究[D]. 李广凯.南京体育学院 2012
[8]蹦床项目制胜规律的研究[D]. 胡玲.北京体育大学 2011
本文编号:3326018
【文章来源】:南京体育学院江苏省
【文章页数】:42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2018-2019年蹦床国际重大赛事数据统计
如图2所示,出现中断最多的是第四个动作,占总中断套数的26.32%;其次是第三个动作,占比18.42%,仅次于第四个动作;再次是第六和第八个动作,各占比13.16%;而后是第五个动作占比10.53%;剩余的位置中,第二、第七和第九个动作各出现2次中断,第十个动作仅出现1次,而第一个动作未出现中断的情况。由此可见,总体成套中断的位置集中在前半套,第三和第四个动作中断比例最高,第五、第六个动作次之,从编排角度来说,大难度动作会被安排在前半套,在运动员体力和控制力较好的时候去完成;第八个动作的中断一般是由于体力或高度问题导致的技术变形或受前序动作的影响;第二、第七和第九个动作中断率较低,而通常第一个动作是整套中难度最大的动作,运动员注意力更加集中,很少出现第一个动作就中断的情况。
由此可见,总体成套中断的位置集中在前半套,第三和第四个动作中断比例最高,第五、第六个动作次之,从编排角度来说,大难度动作会被安排在前半套,在运动员体力和控制力较好的时候去完成;第八个动作的中断一般是由于体力或高度问题导致的技术变形或受前序动作的影响;第二、第七和第九个动作中断率较低,而通常第一个动作是整套中难度最大的动作,运动员注意力更加集中,很少出现第一个动作就中断的情况。如图3所示,将总数据划分为男女运动员的数据并进行对比后发现,女子运动员在第二、第三和第四个动作更容易出现中断,而男子运动员的中断位置则出现在第三、第四和第六、第八个动作。从目前的世界难度水平来看,女子比赛一般成套中可以完成1~2个三周空翻,其位置一般为第一和第三个动作,所以一个三周空翻的前后两个调节动作至关重要,失误率也比较高。男子比赛则可以完成3~6个三周空翻, 且全部安排在前半套,实力靠前的几支队伍(运动员)至少能够完成4~5个三周空翻才能保证难度上的竞争优势,所以第三、第四个动作中断概率大普遍是因为大难度动作也就是三周空翻的技术限制,要完成高难度动作在有高度、有体力的状态下,还要有正确的技术和良好的控制能力;第六和第八个动作作为后半套的主要调节动作,在三周过渡到两周和完成最后两个动作的衔接过程中,容易受技术和体能问题的影响,根据成套编排的规律性以及运动员的个人竞技能力,教练员可根据运动员成套动作中断的动作位置,对其成套进行更加合理的编排以保证成功率。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我国蹦床运动员自选成套动作中断技术特征分析——以2016年蹦床世界杯赛上海站运动员比赛情况为例[J]. 刘双恩,刘华,李金锁. 山西大同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8(02)
[2]男子蹦床运动员12101 O动作技术特征研究[J]. 冯本余,刘盼,董建国. 运动. 2018(07)
[3]男子蹦床运动员821<动作的技术流派与技术特征研究[J]. 李东建,冯本余. 中国体育科技. 2017(04)
[4]蹦床运动新规则下制胜因素分析——以2013年第十二届全运会男子蹦床比赛为例[J]. 汪乃媛. 体育科技. 2016(05)
[5]当今世界男子蹦床网上个人成套动作的编排特征与趋向——第29届世界蹦床锦标赛分析[J]. 常宝芳,韩华. 济宁学院学报. 2014(06)
[6]我国优秀男子蹦床运动员网上起跳动作技术特征分析[J]. 陈敏,王涛,钱竞光. 南京体育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4(04)
[7]蹦床运动员着网起跳动作的运动生物力学分析[J]. 宋雅伟,钱竞光,苏杨. 北京体育大学学报. 2013(11)
[8]训练学视角下蹦床比赛制胜规律的哲学思考与层次解析[J]. 朱礼金. 中国体育科技. 2013(05)
[9]蹦床运动规则的变化对成绩与排名的影响——以第30届奥运会男子蹦床比赛为例[J]. 徐毅成,刘波. 浙江体育科学. 2013(02)
[10]女子蹦床“811团”动作生物力学分析[J]. 张健驰,钱竞光. 南京体育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2(05)
博士论文
[1]蹦床运动男子成套动作的技术特征研究[D]. 王忞焯.山西大学 2014
硕士论文
[1]男子蹦床团身前空翻三周晚转540°动作的技术特征研究[D]. 刘盼.山西大学 2019
[2]第31届奥运会蹦床比赛中外优秀男子运动员动作难度与编排对比研究[D]. 张沙沙.山西师范大学 2017
[3]山东省优秀男子蹦床运动员“811”动作的运动生物力学分析[D]. 万彩荣.山东体育学院 2016
[4]中日青少年蹦床运动员自选动作难度与动作编排的比较研究[D]. 张旭.山西大学 2015
[5]竞技蹦床难度动作的发展及自选套路编排创新研究[D]. 潘玲.山西大学 2012
[6]优秀竞技蹦床运动员自选动作中断的技术特征、原因及对策分析[D]. 刘华.山西大学 2012
[7]蹦床运动员周馨怡网上起跳动作的生物力学研究[D]. 李广凯.南京体育学院 2012
[8]蹦床项目制胜规律的研究[D]. 胡玲.北京体育大学 2011
本文编号:332601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tylw/332601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