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与河北省校园棒球运动发展现状及推广策略的研究
发布时间:2021-09-06 18:43
棒球传入我国已有百余年历史,是一项集聚观赏性、竞技性、娱乐性、团体性的运动项目,在锻炼青少年协调性与团队意识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进入2000年,我国校园棒球运动进入了快速发展阶段,又因2008年后,棒球被排除在奥运会比赛项目之外,各地纷纷削减对棒球项目的投入,我国棒球职业联赛自2012年停办至今,MLB(美国职业棒球联盟)登陆我国,深渡开发棒球市场,大量棒球人才向学校棒球运动转移,形成现阶段“专业冷、学校热”的发展现状。我国校园棒球运动经过近十年井喷式的发展,问题逐渐显现。在北京与河北两地校园发展不平衡、普及率仍很低、整体水平不高、活动开展难、水平差距明显、设施器材限制项目发展、缺少优秀教练员等问题已严重影响该项目在校园中的深度发展。本文以北京与河北两地开展棒球运动的各级院校为研究对象,深入并实际考察这些学校棒球运动的现状,走访专业人士,听取意见建议,采用多种研究方法,分别从棒球的文化内涵,棒球运动的特点,棒球运动在北京与河北校园中的开展情况及未来推广策略的可行性进行分析论证。通过调查我们得到一下结论1.棒球运动在北京与河北都还处于初级发展阶段,相应的政策支持与导向直接影响到项目的开展...
【文章来源】:河北师范大学河北省
【文章页数】:47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目录
前言
1 文献综述
1.1 文献资料
2 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
2.1 研究对象
2.2 研究方法
2.2.1 文献资料法
2.2.2 专家访谈法
2.2.3 问卷调查法
2.2.4 数理统计法
2.2.5 逻辑分析法
3 北京市与河北省棒球运动发展现状
3.1 北京市与河北省专业棒球运动发展现状
3.2 北京市与河北省中小学棒球运动发展现状
3.3 北京市与河北省高校棒球运动发展现状
3.4 北京市与河北省业余棒球活动发展现状
4 北京与河北校园棒球运动开展存在的问题及影响因素
4.1 对于棒球运动普遍缺乏认识
4.1.1 教练员的认识
4.1.2 学生的认识
4.2 缺乏场地器材,影响深渡发展
4.3 活动中缺少相应的专业人才
4.4 项目缺少关注与政策支持
5 北京与河北两地校园棒球运动的推广策略
5.1 校内棒球运动的推广策略
5.1.1 课堂教学的推广策略
5.1.2 课外活动的推广策略
5.1.3 易化规则,趣味性推广策略
5.2 校内外相结合的推广策略
5.2.1 “体教结合”的推广策略
5.2.2 校企结合的推广策略
5.2.3 个人与学校相结合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MLB的棒球“中国化”路径[J]. 严亚男. 国际公关. 2012(06)
[2]将社会体育资源引入高校体育之论证分析[J]. 罗永义,林宏牛,尹昊. 绵阳师范学院学报. 2012(05)
[3]浅谈普通高等院校大学生棒球教学方法的转变[J]. 李庆庆,刘小学,徐宏波,谢静. 运动. 2011(13)
[4]影响广州普通高校棒球选项课开设的因素与对策研究[J]. 陈流. 体育科技文献通报. 2010(06)
[5]棒球运动在中国——美国职业棒球追随NBA的中国之路[J]. 王磊. 环球体育市场. 2010(03)
[6]棒球运动在中国发达城市中小学生中推广发展的前景[J]. 黄建国. 江苏技术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9(04)
[7]转型期我国竞技体育市场化与行政干预的若干问题研究[J]. 张贵敏,曹继红,林勇虎,胡移山,曹亚东. 沈阳体育学院学报. 2009(06)
[8]开发棒球课程 凝炼校本特色[J]. 陈晓明. 江苏教育研究. 2009(32)
[9]我国棒球运动发展的制约因素及对策[J]. 殷亮. 少林与太极(中州体育). 2009(09)
[10]棒球市场:黄健华的下一步?[J]. 童玲. 环球体育市场. 2009(05)
硕士论文
[1]棒球项目社区推广研究[D]. 何之是.复旦大学 2008
本文编号:3387980
【文章来源】:河北师范大学河北省
【文章页数】:47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目录
前言
1 文献综述
1.1 文献资料
2 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
2.1 研究对象
2.2 研究方法
2.2.1 文献资料法
2.2.2 专家访谈法
2.2.3 问卷调查法
2.2.4 数理统计法
2.2.5 逻辑分析法
3 北京市与河北省棒球运动发展现状
3.1 北京市与河北省专业棒球运动发展现状
3.2 北京市与河北省中小学棒球运动发展现状
3.3 北京市与河北省高校棒球运动发展现状
3.4 北京市与河北省业余棒球活动发展现状
4 北京与河北校园棒球运动开展存在的问题及影响因素
4.1 对于棒球运动普遍缺乏认识
4.1.1 教练员的认识
4.1.2 学生的认识
4.2 缺乏场地器材,影响深渡发展
4.3 活动中缺少相应的专业人才
4.4 项目缺少关注与政策支持
5 北京与河北两地校园棒球运动的推广策略
5.1 校内棒球运动的推广策略
5.1.1 课堂教学的推广策略
5.1.2 课外活动的推广策略
5.1.3 易化规则,趣味性推广策略
5.2 校内外相结合的推广策略
5.2.1 “体教结合”的推广策略
5.2.2 校企结合的推广策略
5.2.3 个人与学校相结合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MLB的棒球“中国化”路径[J]. 严亚男. 国际公关. 2012(06)
[2]将社会体育资源引入高校体育之论证分析[J]. 罗永义,林宏牛,尹昊. 绵阳师范学院学报. 2012(05)
[3]浅谈普通高等院校大学生棒球教学方法的转变[J]. 李庆庆,刘小学,徐宏波,谢静. 运动. 2011(13)
[4]影响广州普通高校棒球选项课开设的因素与对策研究[J]. 陈流. 体育科技文献通报. 2010(06)
[5]棒球运动在中国——美国职业棒球追随NBA的中国之路[J]. 王磊. 环球体育市场. 2010(03)
[6]棒球运动在中国发达城市中小学生中推广发展的前景[J]. 黄建国. 江苏技术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9(04)
[7]转型期我国竞技体育市场化与行政干预的若干问题研究[J]. 张贵敏,曹继红,林勇虎,胡移山,曹亚东. 沈阳体育学院学报. 2009(06)
[8]开发棒球课程 凝炼校本特色[J]. 陈晓明. 江苏教育研究. 2009(32)
[9]我国棒球运动发展的制约因素及对策[J]. 殷亮. 少林与太极(中州体育). 2009(09)
[10]棒球市场:黄健华的下一步?[J]. 童玲. 环球体育市场. 2009(05)
硕士论文
[1]棒球项目社区推广研究[D]. 何之是.复旦大学 2008
本文编号:338798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tylw/338798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