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鉴国外经验探讨我国运动员形象权保护的困境与出路
发布时间:2021-09-11 11:08
运动员形象权保护研究契合"依法治体"背景下对体育权利的关照,对维护运动员正当与合法权益具有现实意义。运用比较研究法和案例研究法,借鉴国外相关理论与实践,为我国运动员形象权保护提供参考。首先,阐述了形象权的起源与含义,在此基础上,指出运动员形象权是运动员基于其竞技价值,对其可识别形象蕴含的商业价值所享有的权利,具有主体真实性、价值可变性和行使限制性的特征。其次,分析了姓名、绰号、特色语句、职业信息、整体形象等形象权侵权典型案例,指出整个行为标准、主要动机标准、变革性使用标准是形象权侵权认定的主要标准。当前,我国民法、商标法、竞争法、体育法等现有法律对运动员形象权保护不足,以及体育行政规章制度的不灵活,限制、束缚了运动员形象权保护。提出,在法律层面,从民法上思量"人格权法"独立成编,保护运动员形象中的财产利益;商标法上设立事先知情同意和事后审查相结合的制度;竞争法上落实公平竞争审查制度、加强反垄断执法、实施体育产业市场黑名单制度;以体育法修改为契机,从运动员权益、体育产业、体育纠纷解决方面构建运动员形象权保护机制。在制度层面,从明晰运动员产权制度、落实与体育经纪合作制度、明确与细化商业合同...
【文章来源】:河北体育学院学报. 2020,34(06)
【文章页数】:8 页
【文章目录】:
1 形象权与运动员形象权相关概念
1.1 形象权相关概念
1.1.1 形象权的起源
1.1.2 形象权的含义
1.2 运动员形象权相关概念
1.2.1 运动员形象权的理论基础
1.2.2 运动员形象权的含义
1.2.3 运动员形象权的特征
2 国外运动员形象权侵权的典型案例及认定标准
2.1 运动员形象权侵权典型案例分析
2.1.1 姓名(曾用名)侵权分析
2.1.2 绰号侵权分析
2.1.3 特色语句侵权分析
2.1.4 职业信息侵权分析
2.1.5 整体形象侵权分析
2.2 运动员形象权侵权的认定标准
2.2.1 整个行为标准
2.2.2 主要动机标准
2.2.3 变革性使用标准
3 我国运动员形象权保护的现实困境
3.1 现有法律对运动员形象权保护的不足
3.1.1 民法保护的不足
3.1.2 商标法保护的不足
3.1.3 竞争法保护的不足
3.1.4 体育法保护的不足
3.2 我国体育行政规章制度对运动员形象权的束缚
4 我国运动员形象权保护的法律制度完善
4.1 运动员形象权保护法律的完善
4.1.1 民法保护的完善
4.1.2 商标法保护的完善
4.1.3 竞争法保护的完善
4.1.4 体育法保护的完善
4.2 运动员形象权保护制度的完善
4.2.1 明晰运动员产权制度
4.2.2 落实与体育经纪合作制度
4.2.3 明确与细化商业合同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比较法视角下的我国《体育法》修改研究——基于30国体育法的文本分析[J]. 姜熙. 体育科学. 2019(07)
[2]运动员形象权研究[J]. 刘泽玉,杜以同. 山东体育学院学报. 2015(01)
[3]论我国体育名人姓名注册商标的法律保护[J]. 崔汪卫. 武汉体育学院学报. 2014(09)
[4]论运动员形象权和人格权保护的协调[J]. 宋萍. 山东体育学院学报. 2011(03)
[5]运动员商业活动的制度空间[J]. 邓春林. 体育学刊. 2009(08)
[6]论运动员形象权法律保护[J]. 刘苏,王湧涛. 体育文化导刊. 2009(02)
[7]中美运动员形象权典型案例的比较与我国的保护对策[J]. 许科. 泉州师范学院学报. 2008(04)
[8]欧洲国家对运动员形象权的法律保护[J]. 刘进. 体育学刊. 2007(07)
博士论文
[1]体育相关无形财产权问题研究[D]. 马法超.北京体育大学 2007
本文编号:3392891
【文章来源】:河北体育学院学报. 2020,34(06)
【文章页数】:8 页
【文章目录】:
1 形象权与运动员形象权相关概念
1.1 形象权相关概念
1.1.1 形象权的起源
1.1.2 形象权的含义
1.2 运动员形象权相关概念
1.2.1 运动员形象权的理论基础
1.2.2 运动员形象权的含义
1.2.3 运动员形象权的特征
2 国外运动员形象权侵权的典型案例及认定标准
2.1 运动员形象权侵权典型案例分析
2.1.1 姓名(曾用名)侵权分析
2.1.2 绰号侵权分析
2.1.3 特色语句侵权分析
2.1.4 职业信息侵权分析
2.1.5 整体形象侵权分析
2.2 运动员形象权侵权的认定标准
2.2.1 整个行为标准
2.2.2 主要动机标准
2.2.3 变革性使用标准
3 我国运动员形象权保护的现实困境
3.1 现有法律对运动员形象权保护的不足
3.1.1 民法保护的不足
3.1.2 商标法保护的不足
3.1.3 竞争法保护的不足
3.1.4 体育法保护的不足
3.2 我国体育行政规章制度对运动员形象权的束缚
4 我国运动员形象权保护的法律制度完善
4.1 运动员形象权保护法律的完善
4.1.1 民法保护的完善
4.1.2 商标法保护的完善
4.1.3 竞争法保护的完善
4.1.4 体育法保护的完善
4.2 运动员形象权保护制度的完善
4.2.1 明晰运动员产权制度
4.2.2 落实与体育经纪合作制度
4.2.3 明确与细化商业合同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比较法视角下的我国《体育法》修改研究——基于30国体育法的文本分析[J]. 姜熙. 体育科学. 2019(07)
[2]运动员形象权研究[J]. 刘泽玉,杜以同. 山东体育学院学报. 2015(01)
[3]论我国体育名人姓名注册商标的法律保护[J]. 崔汪卫. 武汉体育学院学报. 2014(09)
[4]论运动员形象权和人格权保护的协调[J]. 宋萍. 山东体育学院学报. 2011(03)
[5]运动员商业活动的制度空间[J]. 邓春林. 体育学刊. 2009(08)
[6]论运动员形象权法律保护[J]. 刘苏,王湧涛. 体育文化导刊. 2009(02)
[7]中美运动员形象权典型案例的比较与我国的保护对策[J]. 许科. 泉州师范学院学报. 2008(04)
[8]欧洲国家对运动员形象权的法律保护[J]. 刘进. 体育学刊. 2007(07)
博士论文
[1]体育相关无形财产权问题研究[D]. 马法超.北京体育大学 2007
本文编号:339289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tylw/339289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