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体育论文 >

新塑料乒乓球的使用对奥恰与马龙技战术的影响

发布时间:2021-09-23 12:24
  本研究通过使用文献资料法、录像观察法、三段统计法以及对比分析法及数理统计法,选取奥恰洛夫对战马龙在新塑料乒乓球使用前后的各2场比赛为研究对象,对奥恰与马龙技战术特点进行分析。通过运用张晓蓬博士“新三段统计法”,对马龙和奥恰新塑料乒乓球前后的技术、落点、线路等进行了纵向以及横向的对比研究。从发抢段中各项技战术、接抢段中各项技战术与相持段中各项技战术特点,总结出两人各自的的优势技术和劣势技术,以及新塑料乒乓球的使用对马龙和奥恰技战术的影响,并提出针对性建议。本文初步探索了球体材质变化对两人技战术的影响,为我国优秀运动员马龙对阵潜在对手欧洲优秀运动员奥恰时采取有针对性的策略提供些许参考,并为乒乓球研究者们提供一点参考价值。研究分析得出:(1)新塑料乒乓球的使用没有改变马龙和奥恰的优劣势,前两段依然是马龙的优势阶段,奥恰的劣势阶段。但是新塑料的使用,使得奥恰在相持段的得分率有超越马龙的发展趋势。(2)新塑料乒乓球的使用对于马龙和奥恰的发抢段均产生积极的影响。新塑料乒乓球的使用对于发球抢攻得得分率和上手率均有所提高。(3)新塑料乒乓球的使用没有改变马龙正反手能力均高于奥恰的优势以及马龙正手能力高... 

【文章来源】:陕西师范大学陕西省 211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66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新塑料乒乓球的使用对奥恰与马龙技战术的影响


2012年伦敦奥运会男团半决赛马龙与奥恰的技战术特征

世乒赛,技战术,得分率,使用率


攻意识较强且上手率高,发球后的控制与进攻能够很好地灵活的把握。马龙抢攻??意识强且上手率高,且攻与控制能够灵活运用;相持段马龙的被动防守比较弱。??通过对图4,?2014年52届世乒赛男团决赛马龙VS奥恰每局技战术特征的观??察可以看出马龙发抢段使用率3局变化不明显且在使用率高低分界线附近为2个??高1个低,马龙发抢段的得分率有一定起伏,但得分率均较好2个优1个良,说??明马龙在2014年第52届日本东京世乒赛男团决赛上马龙VS奥恰的比赛上发抢段??发挥较好且较为稳定;马龙接枪段得分率和使用率有一定起伏,但是得分率和使??用率的最低值均较高,说明马龙在2014年第52届日本东京世乒赛男团决赛上马??龙VS奥恰的比赛上接枪段优势明显;相持段马龙的得分率和使用率均起伏较大,??18??

得分率,世乒赛,技战术,使用率


?兔禍??图5?2014年52届世乒赛男团决赛奥恰VS马龙每局比赛技战术统计分析??通过图5也可以看出奥恰发抢段、接枪段、相持段三段的得分率和使用率起??伏均较大,说明奥恰在这场比赛上表现波动较大,发挥很不稳定。接枪段是奥恰??使用绿3局均表现为高的一段,但是接枪段得分率不稳定;相持段是奥恰使用率??表现2局高1局低的特点,奥恰的得分率起伏较大发挥不稳定。发抢段奥恰使用??率不稳定且得分率不够稳定。??综上所述,可以得出在2014年52届世乒赛男团决赛奥恰VS马龙的比赛中奥??恰整体表现不如马龙且奥恰在这场比赛上表现波动较大,发挥很不稳定;奥恰的??发球对于马龙威胁性不大,奥恰发球抢攻得分率不高;接枪段奥恰接发球不好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2016年里约奥运会乒乓球男单马龙技战术分析[J]. 谢春珍,吴东明.  体育世界(学术版). 2017(02)
[2]乒乓塑料球改革:中国乒乓球队的应对策略[J]. 丁松.  上海体育学院学报. 2016(05)
[3]新型塑料乒乓球使用对马龙技战术的影响研究[J]. 伍方佳,杨阳,高蒙蒙.  体育科技. 2016(03)
[4]浅谈“国际乒联的改革”——赛璐珞乒乓球改为塑料乒乓球[J]. 陆育明,王超.  科学大众(科学教育). 2015(11)
[5]国外男乒选手技术短板透析——以波尔和奥恰诺夫为例[J]. 李英,朱欢,覃林,赵响.  河北体育学院学报. 2015(05)
[6]新型有缝塑料乒乓球实施效果的多维分析[J]. 马超,徐君伟.  运动. 2015(15)
[7]德国优秀男子乒乓球运动员奥恰洛夫技战术特征分析[J]. 王艳.  中国体育教练员. 2015(02)
[8]新型无缝塑料乒乓球的变化及影响[J]. 何剑康,白银龙.  体育成人教育学刊. 2015(03)
[9]我国乒乓球技战术分析理论与方法的研究热点与展望[J]. 徐君伟,孙荑茜,唐建军.  南京体育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4(04)
[10]对我国横拍乒乓球运动员马龙的技战术分析[J]. 叶冬清,屈子路.  科技资讯. 2014(10)

博士论文
[1]中国乒乓球队战术训练水平定量诊断方法及实践效用[D]. 张晓蓬.北京体育大学 2004

硕士论文
[1]第53届世乒赛男单冠军马龙的技战术使用及其得失分特征分析[D]. 丁玉峰.湖南师范大学 2016
[2]2012年伦敦奥运会前后奥恰洛夫技战术特征的分析[D]. 曲振.北京体育大学 2016
[3]我国优秀乒乓球运动员张继科、马龙、樊振东的技战术研究[D]. 左阿明.北京体育大学 2015
[4]我国优秀乒乓球运动员胜负场次技战术发挥的比较研究[D]. 党紫君.山西师范大学 2015
[5]我国优秀乒乓球运动员马龙的技术、战术分析与研究[D]. 谢峰.北京体育大学 2014
[6]2008-2011年中国优秀乒乓球运动员马龙技战术特征研究[D]. 边金玉.北京体育大学 2013
[7]无缝乒乓球的控制研究[D]. 彭搏.上海交通大学 2013
[8]关于规则演变对乒乓球运动技战术发展影响的研究[D]. 徐梅.山东体育学院 2012
[9]对我国优秀运动员马龙、张继科技战术特征的比较分析[D]. 聂亮亮.北京体育大学 2011
[10]中外优秀男子乒乓球运动员技战术特点研究[D]. 高亮.西安体育学院 2011



本文编号:340570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tylw/340570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cce3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