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尤伯杯中国女单运动员技术运用分析
发布时间:2021-10-22 06:11
2012年尤伯杯,中国女子羽毛球队再创辉煌,历史上第十二次登上了冠军领奖台,巩固了中国女子羽毛球队在世界最高水平上的霸主地位。本文采用文献资料法、录像统计法、数理统计法,对中国女子单打选手在尤伯杯比赛中的技术运用情况进行研究,具体从发球和接发球的技术使用情况、前场技术、中场技术、后场技术、全场技术以及得失分的结构特征与竞技特征几个方面对中国女子单打选手的技术运用特征进行分析。得出以下结论:1、在发球、接发球技术的使用上,中国女单选手在发球的技术上是以网前球和高远球为主。在接发球技术上,接发前球时,中国女单选手以挑球和推球为主,其使用比例均为16.45%;接发后场球时,女单选手的杀球使用率最多,比例为29.00%,其后是吊球和高远球,比例分别为14.37%和12.44%。2、对10场比赛全部数据的区域性分析结果表明中国女子单打选手区域击球比例由高至低依次是后场、前场、中场;在前场球的处理上,中国女单选手使用最多的是网前搓放技术,其次是挑球技术,使用率最小的是扑球技术,前场使用技术已从被动挑高转为积极抢网。3、在中场击球技术的使用上,挡和抽是中场所有技术中使用率最高的两个技术,.并且以抽球...
【文章来源】:扬州大学江苏省
【文章页数】:29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1 前言
2 国内外研究综述
2.1 新赛制对羽毛球运动的影响
2.2 关于羽毛球女子单打技战术方面的研究
3 研究对象与方法
3.1 研究对象
3.2 研究方法
3.2.1 文献资料法
3.2.2 录像统计法
3.2.3 数理统计法
4 研究结果与分析
4.1 中国队女单选手发球接发球的技术运用分析
4.1.1 中国队女单选手发球的统计与分析
4.1.2 中国队女单选手接发球的统计与分析
4.2 中国队女单选手技术运用的区域性分析
4.2.1 中国队女单选手前场技术的运用情况分析
4.2.2 中国队女单选手中场技术的运用情况分析
4.2.3 中国队女单选手后场技术的运用情况分析
4.2.4 中国队女单选手技术运用的区域性分析小结
4.3 中国队女单选手技术应用与得失分率的统计与分析
4.3.1 中国队女单选手前场技术得失分率统计与分析
4.3.2 中国队女单选手中场技术得失分率统计与分析
4.3.3 中国队女单选手后场技术得失分率统计与分析
4.3.4 中国队女单选手得失分率的统计与分析小结
5 结论与建议
5.1 结论
5.2 建议
6 参考文献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羽毛球的发展现状与契机[J]. 杨贵明. 当代体育科技. 2013(17)
[2]我国羽毛球女单运动员王适娴的技战术分析[J]. 盛怡,沈赢. 体育成人教育学刊. 2013(03)
[3]奥运会羽毛球女单冠军李雪芮技战术特点分析[J]. 欧骏. 赣南师范学院学报. 2013(03)
[4]第十一届全运会羽毛球男单决赛网前技术比较分析[J]. 张智敏,张旻,王志强,张育存. 山西大同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3(02)
[5]中外优秀羽毛球女单运动员发球、接发球技战术特征比较分析[J]. 芦忠文,吴雪清,杜长亮. 成都体育学院学报. 2013(04)
[6]浅谈羽毛球规则演变对羽毛球战术的影响[J]. 陈丽生. 新课程(中旬). 2013(04)
[7]2011世界羽毛球锦标赛男单决赛主动技战术特点浅析[J]. 蔡健. 福建体育科技. 2013(01)
[8]对中国女子单打羽毛球运动员王仪涵的技战术分析[J]. 盛怡,陈凤,陈斌. 南京体育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3(01)
[9]对我国新老女单优秀羽毛球运动员的技术对比分析[J]. 李小龙,樊临虎,盖连梅. 体育科技文献通报. 2012(11)
[10]世界优秀羽毛球男子单打选手前3拍技战术研究[J]. 李博民,董申翔,张茺,周盼盼. 青少年体育. 2012(01)
硕士论文
[1]北京市高校羽毛球男子单打后场击球技战术运用分析与研究[D]. 陈一兵.首都体育学院 2013
[2]对高水平羽毛球运动员比赛中前场技术运用特点研究[D]. 秦广阔.首都体育学院 2013
[3]2012年伦敦奥运会羽毛球比赛男单前四名运动员技战术特征分析[D]. 李堃.成都体育学院 2013
[4]世界优秀羽毛球男子单打选手的技战术特征研究[D]. 周志辉.北京体育大学 2012
[5]中外优秀羽毛球女子单打选手技战术特征对比分析[D]. 吴雪清.北京体育大学 2011
[6]世界优秀羽毛球男子单打运动员技术特征分析[D]. 黄靓.江西师范大学 2011
[7]对2010年汤姆斯杯中国男单运动员技战术运用分析[D]. 李春江.首都体育学院 2011
[8]中外优秀男子羽毛球单打运动员竞赛中技战术运用与实效性的比较研究[D]. 梁福生.沈阳体育学院 2011
[9]新赛制下羽毛球顶尖男双前三拍效果研究[D]. 楚小昆.河北师范大学 2010
[10]羽毛球规则变化史及其对运动员技术战术的影响[D]. 夏宇.东北师范大学 2008
本文编号:3450532
【文章来源】:扬州大学江苏省
【文章页数】:29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1 前言
2 国内外研究综述
2.1 新赛制对羽毛球运动的影响
2.2 关于羽毛球女子单打技战术方面的研究
3 研究对象与方法
3.1 研究对象
3.2 研究方法
3.2.1 文献资料法
3.2.2 录像统计法
3.2.3 数理统计法
4 研究结果与分析
4.1 中国队女单选手发球接发球的技术运用分析
4.1.1 中国队女单选手发球的统计与分析
4.1.2 中国队女单选手接发球的统计与分析
4.2 中国队女单选手技术运用的区域性分析
4.2.1 中国队女单选手前场技术的运用情况分析
4.2.2 中国队女单选手中场技术的运用情况分析
4.2.3 中国队女单选手后场技术的运用情况分析
4.2.4 中国队女单选手技术运用的区域性分析小结
4.3 中国队女单选手技术应用与得失分率的统计与分析
4.3.1 中国队女单选手前场技术得失分率统计与分析
4.3.2 中国队女单选手中场技术得失分率统计与分析
4.3.3 中国队女单选手后场技术得失分率统计与分析
4.3.4 中国队女单选手得失分率的统计与分析小结
5 结论与建议
5.1 结论
5.2 建议
6 参考文献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羽毛球的发展现状与契机[J]. 杨贵明. 当代体育科技. 2013(17)
[2]我国羽毛球女单运动员王适娴的技战术分析[J]. 盛怡,沈赢. 体育成人教育学刊. 2013(03)
[3]奥运会羽毛球女单冠军李雪芮技战术特点分析[J]. 欧骏. 赣南师范学院学报. 2013(03)
[4]第十一届全运会羽毛球男单决赛网前技术比较分析[J]. 张智敏,张旻,王志强,张育存. 山西大同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3(02)
[5]中外优秀羽毛球女单运动员发球、接发球技战术特征比较分析[J]. 芦忠文,吴雪清,杜长亮. 成都体育学院学报. 2013(04)
[6]浅谈羽毛球规则演变对羽毛球战术的影响[J]. 陈丽生. 新课程(中旬). 2013(04)
[7]2011世界羽毛球锦标赛男单决赛主动技战术特点浅析[J]. 蔡健. 福建体育科技. 2013(01)
[8]对中国女子单打羽毛球运动员王仪涵的技战术分析[J]. 盛怡,陈凤,陈斌. 南京体育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3(01)
[9]对我国新老女单优秀羽毛球运动员的技术对比分析[J]. 李小龙,樊临虎,盖连梅. 体育科技文献通报. 2012(11)
[10]世界优秀羽毛球男子单打选手前3拍技战术研究[J]. 李博民,董申翔,张茺,周盼盼. 青少年体育. 2012(01)
硕士论文
[1]北京市高校羽毛球男子单打后场击球技战术运用分析与研究[D]. 陈一兵.首都体育学院 2013
[2]对高水平羽毛球运动员比赛中前场技术运用特点研究[D]. 秦广阔.首都体育学院 2013
[3]2012年伦敦奥运会羽毛球比赛男单前四名运动员技战术特征分析[D]. 李堃.成都体育学院 2013
[4]世界优秀羽毛球男子单打选手的技战术特征研究[D]. 周志辉.北京体育大学 2012
[5]中外优秀羽毛球女子单打选手技战术特征对比分析[D]. 吴雪清.北京体育大学 2011
[6]世界优秀羽毛球男子单打运动员技术特征分析[D]. 黄靓.江西师范大学 2011
[7]对2010年汤姆斯杯中国男单运动员技战术运用分析[D]. 李春江.首都体育学院 2011
[8]中外优秀男子羽毛球单打运动员竞赛中技战术运用与实效性的比较研究[D]. 梁福生.沈阳体育学院 2011
[9]新赛制下羽毛球顶尖男双前三拍效果研究[D]. 楚小昆.河北师范大学 2010
[10]羽毛球规则变化史及其对运动员技术战术的影响[D]. 夏宇.东北师范大学 2008
本文编号:345053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tylw/345053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