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中国背景下体育院校康复专业学生健康素养培养的课程建设思考
发布时间:2021-12-12 04:58
文章采用文献资料法,通过研究新时期体育院校康复专业学生培养的新要求、影响高校学生健康素养的主要因素等,分析体育院校对健康素养培养的重要性,提出对体育院校康复专业学生健康素养培养课程建设的建议。体育院校康复专业学生的健康素养教育是新时期人才培养的内在要求,也是实现高素质人才培养目标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体育院校应从加强健康教育体系建设,提高高校健康教育效果;注重健康素养培养,全面提高学生健康素质;加强健康课程评价,创新评价体系三方面入手,通过规范课程设置、提升教学质量,规范标准教材建设,建立健全大学生健康教育队伍体系,结合体育课程实践活动等方法,努力提升体育院校康复专业学生健康素养水平,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文章来源】:科技智囊. 2020,(11)
【文章页数】:5 页
【文章目录】:
一、体育院校康复专业学生健康素养培养的重要性
二、影响体育院校康复专业学生健康素养的主要因素
(一)居住地区对康复专业学生健康素养的影响
(二)社会经济水平对康复专业学生健康素养的影响
(三)父母最高受教育程度对康复专业学生健康素养的影响
(四)入学年限对学生健康素养的影响
(五)性别对康复专业学生健康素养的影响
(六)健康素养类型分离,水平不一
三、体育类院校康复专业学生健康素养培养课程建设的思考
(一)加强健康教育体系建设,提高高校健康教学质量
1. 规范健康教育课程设置,提升教学质量
2. 完善健康教育标准化教材建设,规范课程教材
(二)注重健康素养培养,全面提高学生健康素质
(三)加强健康课程评价,创新评价体系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2014年北京市大学生健康素养现状分析[J]. 许丽娜,李海生,曹文栋,徐浩,王彦,姚展,白丽霞,江初. 山西医药杂志. 2019(15)
[2]健康中国建设背景下的大学生健康素养教育研究[J]. 李艳艳,张利萍,孙江洁,李微霞,何成森. 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8(04)
[3]内蒙古自治区居民健康素养水平及影响因素分析[J]. 张显娟,孟和格日勒图,鞠巍,其其格,张兹钰,刘晓非,李卉. 中国健康教育. 2016(12)
[4]江苏省体育教育专业学生健康素养现状[J]. 范刚,李斌,邓玉强. 中国学校卫生. 2016(12)
[5]甘肃省女性居民健康素养状况及影响因素研究[J]. 陆一鸣,鲁培俊,钱国宏,康国荣,杨媛媛. 中国健康教育. 2016(04)
[6]性别在大学生领悟社会支持与生涯适应力关系中的调节作用[J]. 苏霞,李忠晓,董振华.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2016(02)
[7]北京市2012年城乡常住居民健康素养水平分析[J]. 石建辉,刘秀荣,黄丽巧. 中国公共卫生. 2016(03)
[8]我国学生营养状况及相关营养改善政策[J]. 马冠生. 中国学校卫生. 2013(06)
[9]中国城乡居民健康素养状况及影响因素研究[J]. 肖瓅,马昱,李英华,胡俊峰,程玉兰,陈国永,陶茂萱. 中国健康教育. 2009(05)
[10]影响不同性别大学生心理健康的社会支持因素研究[J]. 唐颖. 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 2008(03)
硕士论文
[1]健康中国引领下的我国体育院校运动康复专业人才培养研究[D]. 王琦.山东大学 2018
[2]某医科大学学生健康素养现况及其影响因素研究[D]. 张艳.重庆医科大学 2017
[3]大学生健康素养现状及影响因素研究[D]. 陈玮.蚌埠医学院 2014
本文编号:3536048
【文章来源】:科技智囊. 2020,(11)
【文章页数】:5 页
【文章目录】:
一、体育院校康复专业学生健康素养培养的重要性
二、影响体育院校康复专业学生健康素养的主要因素
(一)居住地区对康复专业学生健康素养的影响
(二)社会经济水平对康复专业学生健康素养的影响
(三)父母最高受教育程度对康复专业学生健康素养的影响
(四)入学年限对学生健康素养的影响
(五)性别对康复专业学生健康素养的影响
(六)健康素养类型分离,水平不一
三、体育类院校康复专业学生健康素养培养课程建设的思考
(一)加强健康教育体系建设,提高高校健康教学质量
1. 规范健康教育课程设置,提升教学质量
2. 完善健康教育标准化教材建设,规范课程教材
(二)注重健康素养培养,全面提高学生健康素质
(三)加强健康课程评价,创新评价体系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2014年北京市大学生健康素养现状分析[J]. 许丽娜,李海生,曹文栋,徐浩,王彦,姚展,白丽霞,江初. 山西医药杂志. 2019(15)
[2]健康中国建设背景下的大学生健康素养教育研究[J]. 李艳艳,张利萍,孙江洁,李微霞,何成森. 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8(04)
[3]内蒙古自治区居民健康素养水平及影响因素分析[J]. 张显娟,孟和格日勒图,鞠巍,其其格,张兹钰,刘晓非,李卉. 中国健康教育. 2016(12)
[4]江苏省体育教育专业学生健康素养现状[J]. 范刚,李斌,邓玉强. 中国学校卫生. 2016(12)
[5]甘肃省女性居民健康素养状况及影响因素研究[J]. 陆一鸣,鲁培俊,钱国宏,康国荣,杨媛媛. 中国健康教育. 2016(04)
[6]性别在大学生领悟社会支持与生涯适应力关系中的调节作用[J]. 苏霞,李忠晓,董振华.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2016(02)
[7]北京市2012年城乡常住居民健康素养水平分析[J]. 石建辉,刘秀荣,黄丽巧. 中国公共卫生. 2016(03)
[8]我国学生营养状况及相关营养改善政策[J]. 马冠生. 中国学校卫生. 2013(06)
[9]中国城乡居民健康素养状况及影响因素研究[J]. 肖瓅,马昱,李英华,胡俊峰,程玉兰,陈国永,陶茂萱. 中国健康教育. 2009(05)
[10]影响不同性别大学生心理健康的社会支持因素研究[J]. 唐颖. 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 2008(03)
硕士论文
[1]健康中国引领下的我国体育院校运动康复专业人才培养研究[D]. 王琦.山东大学 2018
[2]某医科大学学生健康素养现况及其影响因素研究[D]. 张艳.重庆医科大学 2017
[3]大学生健康素养现状及影响因素研究[D]. 陈玮.蚌埠医学院 2014
本文编号:353604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tylw/353604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