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App对大学生体育锻炼动机的影响研究——以安徽建筑大学为例
发布时间:2021-12-18 06:04
以安徽建筑大学在校学生为调查对象,对其使用运动App的情况及对体育运动锻炼动机的影响进行分析。结果显示:(1)大学生使用运动App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完成学校或老师布置的任务、监督自我运动和监测锻炼数据。(2)多数大学生使用运动App的持续时间在>0.5~1 a,每周使用频率为3~4次,每次使用时长在0.5 h左右。(3)学生使用运动App进行锻炼的内部动机较强烈,外部动机较弱。在内部动机中,能力动机是学生使用运动App的主要动机;在外部动机中,学生使用运动App的制度动机高于服从动机。
【文章来源】:西昌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0,34(02)
【文章页数】:4 页
【部分图文】:
大学生使用运动App的目的
从图2中可看出,学生通过学校或教师获取运动App的渠道所占比例最高,为78.85%;其次是通过朋友介绍,占29.78%;微信或微博推荐占20.81%;手机自带占13.03%;广告所占比例最少,为9.48%。学生获取运动App的主要渠道是学校或教师,究其原因是因为随着科技的发展,智慧课堂、移动教学等线上线下的混合教学模式的出现,打破了传统的教学模式,教师开始将“互联网+”等技术引入到教学中,如上传教学视频、布置作业、发布讨论题等,可以实时观察到学生的学习状态,因此会推荐学生下载一些学习App,建立线上课堂;其次是通过朋友介绍而使用某一运动App,不同的运动App中健身模块、功能以及操作手段都会有所不同,学生使用时会根据自己的目的和喜好进行选择,获取较好的使用体验后,会推荐给身边的朋友或同学;所占比例最少的是广告宣传,一般公司研发出新事物时,若想让客户了解其功能,最直接的手段就是广告宣传,然而对于大学生而言,此类宣传手段好像并不占优势。2.1.3 使用运动App的时间分析
综上分析,学生使用运动App持续时间集中在0.5~1.5 a的时间,说明运动App深受大学生喜爱,学生愿意并能坚持使用运动App进行锻炼。每周使用运动App进行锻炼次数3~4次人数最多,基本不使用的人数最少,说明学生一周内经常进行锻炼,具有经常锻炼的意识和习惯。每次锻炼时长集中在0.5 h左右,基本达到有氧运动时间,说明学生使用运动App可达到锻炼效果。图4 大学生每周使用运动App的频率分析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运动APP对连云港高校大学生体育锻炼行为的影响研究[J]. 徐云. 连云港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18(02)
[2]锻炼行为和锻炼动机的跨理论研究[J]. 张平,陈善平,潘秀刚,张中江. 武汉体育学院学报. 2009(04)
硕士论文
[1]健身APP对山东省大学生体育锻炼动机的影响研究[D]. 张宗耀.曲阜师范大学 2018
[2]盐城市主城区中学生体育运动动机的研究[D]. 杨亚芹.苏州大学 2016
本文编号:3541783
【文章来源】:西昌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0,34(02)
【文章页数】:4 页
【部分图文】:
大学生使用运动App的目的
从图2中可看出,学生通过学校或教师获取运动App的渠道所占比例最高,为78.85%;其次是通过朋友介绍,占29.78%;微信或微博推荐占20.81%;手机自带占13.03%;广告所占比例最少,为9.48%。学生获取运动App的主要渠道是学校或教师,究其原因是因为随着科技的发展,智慧课堂、移动教学等线上线下的混合教学模式的出现,打破了传统的教学模式,教师开始将“互联网+”等技术引入到教学中,如上传教学视频、布置作业、发布讨论题等,可以实时观察到学生的学习状态,因此会推荐学生下载一些学习App,建立线上课堂;其次是通过朋友介绍而使用某一运动App,不同的运动App中健身模块、功能以及操作手段都会有所不同,学生使用时会根据自己的目的和喜好进行选择,获取较好的使用体验后,会推荐给身边的朋友或同学;所占比例最少的是广告宣传,一般公司研发出新事物时,若想让客户了解其功能,最直接的手段就是广告宣传,然而对于大学生而言,此类宣传手段好像并不占优势。2.1.3 使用运动App的时间分析
综上分析,学生使用运动App持续时间集中在0.5~1.5 a的时间,说明运动App深受大学生喜爱,学生愿意并能坚持使用运动App进行锻炼。每周使用运动App进行锻炼次数3~4次人数最多,基本不使用的人数最少,说明学生一周内经常进行锻炼,具有经常锻炼的意识和习惯。每次锻炼时长集中在0.5 h左右,基本达到有氧运动时间,说明学生使用运动App可达到锻炼效果。图4 大学生每周使用运动App的频率分析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运动APP对连云港高校大学生体育锻炼行为的影响研究[J]. 徐云. 连云港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18(02)
[2]锻炼行为和锻炼动机的跨理论研究[J]. 张平,陈善平,潘秀刚,张中江. 武汉体育学院学报. 2009(04)
硕士论文
[1]健身APP对山东省大学生体育锻炼动机的影响研究[D]. 张宗耀.曲阜师范大学 2018
[2]盐城市主城区中学生体育运动动机的研究[D]. 杨亚芹.苏州大学 2016
本文编号:354178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tylw/354178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