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龙舟文化变迁与发展研究
发布时间:2022-01-04 08:28
湖北地处华中,素有“千湖之省”的美称,长江与汉水汇聚于此,丰富的水域条件为龙舟文化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外部环境,而众所周知的爱国诗人屈原则平添了湖北龙舟文化的精神内涵。本研究基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的背景,结合文化变迁等学科理论,采用文献资料、田野调查、问卷调查、因子分析等方法,从湖北龙舟文化的现状入手,以龙舟活动及赛事为线索展开研究,从乡土社会层面剖析龙舟文化的乡土价值及意义。结合具体案例,从物质、制度、精神层面解读龙舟文化的变迁,并采用因子分析法分析龙舟文化变迁的影响因素,最后对龙舟文化做问题思考与路径展望,结论如下:1.湖北龙舟文化活动特点鲜明,呈现出现代竞技、传统民俗、文化遗产三种类型并存的状态。现代竞技类活动以高水平龙舟赛事为主,具有影响力大,规范性专业性强的特点。传统民俗类活动则囊括节日习俗、龙舟竞渡活动等,具有数量众多,内容形式丰富的特点。而文化遗产类活动则主要为龙舟祭祀、祈福等非物质文化遗产,其特点为传承有序,文化价值深厚。2.对乡土性的龙舟文化剖析从乡土价值、乡土意义两方面展开。研究认为,湖北龙舟文化的乡土价值体现在,对民俗文化的承载,国家权威的展现,连接乡土社会结构...
【文章来源】:武汉体育学院湖北省
【文章页数】:104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选取调研地点正式的调研活动从6月25日开始到7月14日结束,参与人员为本院研究生,调查
研究路线流程图
图 2-1 文化的三层结构2.1.2 文化变迁的原因文化不是静止的,它总是处于发展的过程中,任何民族、国家、地区的文化,个产生、发展、消失的过程。变迁的动因是复杂的,最早对社会文化变迁做系是美国社会学、人类学家奥格本,他提出引发文化变迁的四种动力,即发明、与调适,并强调物质文化变迁要提前于精神文化变迁。②当前对文化变迁的动因研究大约分为两类,第一类观点认为,文化变迁的动因社会内部的因素,也有来自外部的因素,即内源性变迁与外源性变迁(也有学因素概括为意识主导,外源因素概括为技术主导)③。例如,黄绍文④(2007)族文化变迁的动因研究中将促使文化变迁的因素分为社会内部的变化以及外环境和社会文化环境的变化。杨光(2011)⑤在赫哲族社会文化的研究中将社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现代龙舟赛去仪式化现象的人类学反思[J]. 黄金葵. 首都体育学院学报. 2017(01)
[2]从故事到赛事——汨罗龙舟竞渡的底层视角[J]. 罗湘林,刘亚云,谢玉. 体育与科学. 2015(01)
[3]民族传统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濒危状态评价的实证研究[J]. 鲁平俊,丁先琼,白晋湘. 体育科学. 2014(11)
[4]龙舟竞渡的赛制同化与民俗回归[J]. 罗湘林,范冬云. 南京体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02)
[5]从非物质文化遗产视角看传统体育的活态传承——以舞龙、龙舟和风筝为例[J]. 孙建. 南京体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3(06)
[6]贵州苗族独木龙舟的社会文化人类学考察[J]. 代刚. 西安体育学院学报. 2013(02)
[7]华夏龙舟竞渡文化的现代阐释[J]. 刘宏玉. 上海体育学院学报. 2011(06)
[8]贵州苗族独木龙舟非物质文化遗产景象追踪研究[J]. 卢塞军,代刚. 武汉体育学院学报. 2011(06)
[9]文化变迁视域下我国民族传统体育发展流变[J]. 汤立许,蔡仲林. 武汉体育学院学报. 2011(04)
[10]当代中国乡村文化变迁的因素分析及路径选择[J]. 周军. 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1(02)
博士论文
[1]论人口较少民族的文化现代化选择[D]. 张凤喜.中央民族大学 2013
[2]城市化进程中民俗文化变迁研究[D]. 王燕妮.华中师范大学 2013
[3]赫哲族社会文化变迁研究[D]. 杨光.东北师范大学 2011
[4]我国承办大型体育赛事风险管理机制研究[D]. 刘东波.东北师范大学 2010
[5]龙舟竞渡流变历程中的现代发展[D]. 胡娟.北京体育大学 2007
[6]我国传统节日体育现状与发展研究[D]. 杨建设.上海体育学院 2008
[7]论中华民族传统体育的发展[D]. 倪依克.华南师范大学 2004
硕士论文
[1]西塞神舟会传承动力研究[D]. 徐逸风.沈阳师范大学 2015
[2]中华龙舟大赛与举办地双向选择研究[D]. 熊学敏.江西财经大学 2014
[3]岭南龙舟竞渡活动空间研究[D]. 邓芙平.华南理工大学 2014
[4]人类学视野下宁夏回族生态移民社会文化适应研究[D]. 周霞.宁夏大学 2014
[5]民俗风情旅游与民族民间文化变迁研究[D]. 周笑.贵州民族大学 2013
[6]湖北体育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绩效评价研究[D]. 闻年富.湖北大学 2013
[7]从行舟到龙舟[D]. 单慧.苏州大学 2013
[8]温州龙舟与地方社会变迁的民族志研究[D]. 吴天跃.南京大学 2012
[9]中国业余龙舟竞渡运动的发展现状调查研究[D]. 张丽萍.西北民族大学 2012
[10]洪安龙舟运动的历史变迁与现代转型[D]. 陈龙.北京体育大学 2012
本文编号:3568038
【文章来源】:武汉体育学院湖北省
【文章页数】:104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选取调研地点正式的调研活动从6月25日开始到7月14日结束,参与人员为本院研究生,调查
研究路线流程图
图 2-1 文化的三层结构2.1.2 文化变迁的原因文化不是静止的,它总是处于发展的过程中,任何民族、国家、地区的文化,个产生、发展、消失的过程。变迁的动因是复杂的,最早对社会文化变迁做系是美国社会学、人类学家奥格本,他提出引发文化变迁的四种动力,即发明、与调适,并强调物质文化变迁要提前于精神文化变迁。②当前对文化变迁的动因研究大约分为两类,第一类观点认为,文化变迁的动因社会内部的因素,也有来自外部的因素,即内源性变迁与外源性变迁(也有学因素概括为意识主导,外源因素概括为技术主导)③。例如,黄绍文④(2007)族文化变迁的动因研究中将促使文化变迁的因素分为社会内部的变化以及外环境和社会文化环境的变化。杨光(2011)⑤在赫哲族社会文化的研究中将社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现代龙舟赛去仪式化现象的人类学反思[J]. 黄金葵. 首都体育学院学报. 2017(01)
[2]从故事到赛事——汨罗龙舟竞渡的底层视角[J]. 罗湘林,刘亚云,谢玉. 体育与科学. 2015(01)
[3]民族传统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濒危状态评价的实证研究[J]. 鲁平俊,丁先琼,白晋湘. 体育科学. 2014(11)
[4]龙舟竞渡的赛制同化与民俗回归[J]. 罗湘林,范冬云. 南京体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02)
[5]从非物质文化遗产视角看传统体育的活态传承——以舞龙、龙舟和风筝为例[J]. 孙建. 南京体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3(06)
[6]贵州苗族独木龙舟的社会文化人类学考察[J]. 代刚. 西安体育学院学报. 2013(02)
[7]华夏龙舟竞渡文化的现代阐释[J]. 刘宏玉. 上海体育学院学报. 2011(06)
[8]贵州苗族独木龙舟非物质文化遗产景象追踪研究[J]. 卢塞军,代刚. 武汉体育学院学报. 2011(06)
[9]文化变迁视域下我国民族传统体育发展流变[J]. 汤立许,蔡仲林. 武汉体育学院学报. 2011(04)
[10]当代中国乡村文化变迁的因素分析及路径选择[J]. 周军. 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1(02)
博士论文
[1]论人口较少民族的文化现代化选择[D]. 张凤喜.中央民族大学 2013
[2]城市化进程中民俗文化变迁研究[D]. 王燕妮.华中师范大学 2013
[3]赫哲族社会文化变迁研究[D]. 杨光.东北师范大学 2011
[4]我国承办大型体育赛事风险管理机制研究[D]. 刘东波.东北师范大学 2010
[5]龙舟竞渡流变历程中的现代发展[D]. 胡娟.北京体育大学 2007
[6]我国传统节日体育现状与发展研究[D]. 杨建设.上海体育学院 2008
[7]论中华民族传统体育的发展[D]. 倪依克.华南师范大学 2004
硕士论文
[1]西塞神舟会传承动力研究[D]. 徐逸风.沈阳师范大学 2015
[2]中华龙舟大赛与举办地双向选择研究[D]. 熊学敏.江西财经大学 2014
[3]岭南龙舟竞渡活动空间研究[D]. 邓芙平.华南理工大学 2014
[4]人类学视野下宁夏回族生态移民社会文化适应研究[D]. 周霞.宁夏大学 2014
[5]民俗风情旅游与民族民间文化变迁研究[D]. 周笑.贵州民族大学 2013
[6]湖北体育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绩效评价研究[D]. 闻年富.湖北大学 2013
[7]从行舟到龙舟[D]. 单慧.苏州大学 2013
[8]温州龙舟与地方社会变迁的民族志研究[D]. 吴天跃.南京大学 2012
[9]中国业余龙舟竞渡运动的发展现状调查研究[D]. 张丽萍.西北民族大学 2012
[10]洪安龙舟运动的历史变迁与现代转型[D]. 陈龙.北京体育大学 2012
本文编号:356803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tylw/356803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