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径文化的缺失与重塑
发布时间:2022-01-21 08:33
田径运动具有悠久的发展历史,是奥林匹克运动会中的核心项目,具有丰富的内涵和良好的教育价值。刘翔在奥运会110m跨栏获得奥运会冠军,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国人对田径运动的关注度,田径文化是一种有活力的文化,如何更好地发挥出田径文化的作用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采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逻辑分析法等科学研究方法,对田径文化的基本内涵、特征和作用等基础理论进行阐述,找出当前我国田径文化的缺失,明确了将重塑田径文化的若干思路。其研究内容包括:1、体育文化的概述,明确了体育文化的概念、内涵等基本的概念。2、对田径文化进行详细的阐述。3、田径文化缺失的表现。4、重塑我国田径文化的方法,为田径文化的广泛传播提供了新的方法,具有重要意义。通过详细的研究,得出结论:1、田径文化是体育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田径运动发展的内在驱动力,对田径的传播和发展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2、田径文化有助于挖掘人们的身体和精神的潜力,有助于培养他们强烈的爱国主义和终身体育的观念。3、田径文化推动公平竞争,有助于提高人们的综合素质。
【文章来源】:吉林体育学院吉林省
【文章页数】:44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Abstract
1 前言
1.1 研究背景及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
1.2.1 体育文化的内涵和表现形式
1.2.2 田径文化的内涵
1.2.3 田径文化体系的构建
1.2.4 田径文化的基本特征
1.2.5 田径文化的功能
1.2.6 田径文化的重要性
1.2.7 构建田径文化的具体方法
2 研究对象与方法
2.1 研究对象
2.2 研究方法
2.2.1 文献资料法
2.2.2 专家访谈法
2.2.3 逻辑归纳法
3 结果与分析
3.1 我国田径文化缺失的表现
3.1.1 缺少对田径文化的深层理解
3.1.2 对田径文化的重视程度不够
3.1.3 田径文化不能很好地融入到体育文化建设中
3.1.4 社会对田径文化的认同比较低
3.1.5 田径金牌效应比较薄弱
3.2 重塑我国田径文化的主要对策
3.2.1 广泛开展田径文化教育工作
3.2.2 重塑田径文化意识
3.2.3 重塑田径文化机制
3.2.4 重塑田径文化个性
3.2.5 重塑田径文化内涵
3.2.6 重塑田径文化价值
3.2.7 营造田径文化的氛围,建立良好的田径文化环境
3.2.8 加强高校田径文化的建设
4 结论与建议
4.1 结论
4.2 建议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承担的科研任务与主要成果
致谢
个人简历
附件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我国田径文化的缺失与唤醒——从刘翔现象谈起[J]. 郝家春,董顺波. 体育学刊. 2012(02)
[2]民族文化认同:内涵与结构[J]. 王沛,胡发稳.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1(01)
[3]征服了命运——读顾拜旦《奥林匹克回忆录》[J]. 熊斗寅. 体育与科学. 2010(04)
[4]论田径运动的文化内涵与社会价值[J]. 陈最新. 浙江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0(02)
[5]我国体育文化发展现状调查研究[J]. 骆秉全,兰馨,古柏. 体育文化导刊. 2010(05)
[6]关于建立奥林匹克学的思考[J]. 熊斗寅. 体育科学. 2010(01)
[7]重构学校武术教育体系必须强化“文化意识”[J]. 王岗,邱丕相,李建威. 体育学刊. 2009(12)
[8]科学 自信 努力训练革新——中国田径发展的必由之路[J]. 茅鹏. 体育学刊. 2009(08)
[9]中国体育明星社会责任解析[J]. 郝家春,张志佳. 首都体育学院学报. 2009(03)
[10]上海市田径后备人才培养现状及影响因素研究[J]. 姜传银,谢守玲. 成都体育学院学报. 2009(01)
本文编号:3599938
【文章来源】:吉林体育学院吉林省
【文章页数】:44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Abstract
1 前言
1.1 研究背景及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
1.2.1 体育文化的内涵和表现形式
1.2.2 田径文化的内涵
1.2.3 田径文化体系的构建
1.2.4 田径文化的基本特征
1.2.5 田径文化的功能
1.2.6 田径文化的重要性
1.2.7 构建田径文化的具体方法
2 研究对象与方法
2.1 研究对象
2.2 研究方法
2.2.1 文献资料法
2.2.2 专家访谈法
2.2.3 逻辑归纳法
3 结果与分析
3.1 我国田径文化缺失的表现
3.1.1 缺少对田径文化的深层理解
3.1.2 对田径文化的重视程度不够
3.1.3 田径文化不能很好地融入到体育文化建设中
3.1.4 社会对田径文化的认同比较低
3.1.5 田径金牌效应比较薄弱
3.2 重塑我国田径文化的主要对策
3.2.1 广泛开展田径文化教育工作
3.2.2 重塑田径文化意识
3.2.3 重塑田径文化机制
3.2.4 重塑田径文化个性
3.2.5 重塑田径文化内涵
3.2.6 重塑田径文化价值
3.2.7 营造田径文化的氛围,建立良好的田径文化环境
3.2.8 加强高校田径文化的建设
4 结论与建议
4.1 结论
4.2 建议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承担的科研任务与主要成果
致谢
个人简历
附件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我国田径文化的缺失与唤醒——从刘翔现象谈起[J]. 郝家春,董顺波. 体育学刊. 2012(02)
[2]民族文化认同:内涵与结构[J]. 王沛,胡发稳.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1(01)
[3]征服了命运——读顾拜旦《奥林匹克回忆录》[J]. 熊斗寅. 体育与科学. 2010(04)
[4]论田径运动的文化内涵与社会价值[J]. 陈最新. 浙江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0(02)
[5]我国体育文化发展现状调查研究[J]. 骆秉全,兰馨,古柏. 体育文化导刊. 2010(05)
[6]关于建立奥林匹克学的思考[J]. 熊斗寅. 体育科学. 2010(01)
[7]重构学校武术教育体系必须强化“文化意识”[J]. 王岗,邱丕相,李建威. 体育学刊. 2009(12)
[8]科学 自信 努力训练革新——中国田径发展的必由之路[J]. 茅鹏. 体育学刊. 2009(08)
[9]中国体育明星社会责任解析[J]. 郝家春,张志佳. 首都体育学院学报. 2009(03)
[10]上海市田径后备人才培养现状及影响因素研究[J]. 姜传银,谢守玲. 成都体育学院学报. 2009(01)
本文编号:359993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tylw/359993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