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办本科院校体育保健课实施现状及对策——以安徽省为例
发布时间:2022-01-22 03:38
采用文献资料法、访谈法、数理统计法等方法,以安徽新华学院、安徽三联学院、安徽文达信息工程学院和安徽外国语学院4所民办本科院校体育保健课实施现状为研究对象。通过对体育保健课开课状况、教学目标、教学内容、组织形式、教学方法、师资现状、场地器材情况、课程成绩评价8个方面进行调查分析,了解实施现状及存在的问题。结果表明:教材建设存在不足,教学目标的制定有待完善;教学内容供需失衡,适用性不强;教学过程认识不够,教学组织形式与教学方法选择有待优化;师资基本满足教学,但场地器材缺口较大;课程成绩评价不尽合理,差异化评价不明显。针对体育保健课实施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具体对策,为促进安徽省民办本科院校体育保健课教学效果和课程改革提供参考。
【文章来源】:西昌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0,34(01)
【文章页数】:6 页
【文章目录】: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1.2 研究方法
1.2.1 文献资料法
1.2.2 访谈法
1.2.3 数理统计法
2 结果与分析
2.1 体育保健课实施现状
2.1.1 开课状况
2.1.2 教学目标
2.1.3 教学内容
2.1.4 组织形式
2.1.5 教学方法
2.1.6 师资现状
2.1.7 场地器材情况
2.1.8 课程成绩评价
2.2 存在的问题
2.2.1 教材建设存在不足,教学目标的制定有待完善
2.2.2 教学内容供需失衡,适用性不强
2.2.3 教学过程认识不够,教学组织形式与教学方法选择有待优化
2.2.4 师资基本满足教学,但场地器材缺口较大
2.2.5 课程成绩评价不尽合理,差异化评价不明显
3 对策
3.1 落实政策法规要求,规范体质弱势群体学生保健课需求
3.2 科学安排教学内容,合理运用教学组织形式与教学方法
3.3 完善课程教学大纲,科学制定教学目标与课程成绩评价结构
3.4 加大财力投入,改善保健课教学条件
3.5 充实师资队伍力量,加强专业师资的培养与引进
3.6 增强体医结合水平,强化医务监督管理
3.7 创新智慧课堂建设,促进体质健康数字化服务能力
3.8 推行俱乐部制教学改革,提高资源利用率与学生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高校体育保健课程建设研究[J]. 袁空军,吴加弘. 西昌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8(03)
[2]面向智慧课堂的数据挖掘与学习分析框架及应用[J]. 孙曙辉,刘邦奇,李鑫. 中国电化教育. 2018(02)
[3]“体医结合”协同发展的时代意蕴、地方实践与推进思路[J]. 张剑威,汤卫东. 首都体育学院学报. 2018(01)
[4]高校体育保健课教学评价体系的构建[J]. 刘丽.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7(02)
[5]高校体育保健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研究[J]. 刘晓莉. 西昌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7(01)
[6]体质弱势群体的理论构建[J]. 周二三,刘成,李秀华. 体育学刊. 2008(07)
[7]体质弱势群体与体育教学改革[J]. 刘成,李秀华. 体育学刊. 2005(05)
本文编号:3601483
【文章来源】:西昌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0,34(01)
【文章页数】:6 页
【文章目录】: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1.2 研究方法
1.2.1 文献资料法
1.2.2 访谈法
1.2.3 数理统计法
2 结果与分析
2.1 体育保健课实施现状
2.1.1 开课状况
2.1.2 教学目标
2.1.3 教学内容
2.1.4 组织形式
2.1.5 教学方法
2.1.6 师资现状
2.1.7 场地器材情况
2.1.8 课程成绩评价
2.2 存在的问题
2.2.1 教材建设存在不足,教学目标的制定有待完善
2.2.2 教学内容供需失衡,适用性不强
2.2.3 教学过程认识不够,教学组织形式与教学方法选择有待优化
2.2.4 师资基本满足教学,但场地器材缺口较大
2.2.5 课程成绩评价不尽合理,差异化评价不明显
3 对策
3.1 落实政策法规要求,规范体质弱势群体学生保健课需求
3.2 科学安排教学内容,合理运用教学组织形式与教学方法
3.3 完善课程教学大纲,科学制定教学目标与课程成绩评价结构
3.4 加大财力投入,改善保健课教学条件
3.5 充实师资队伍力量,加强专业师资的培养与引进
3.6 增强体医结合水平,强化医务监督管理
3.7 创新智慧课堂建设,促进体质健康数字化服务能力
3.8 推行俱乐部制教学改革,提高资源利用率与学生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高校体育保健课程建设研究[J]. 袁空军,吴加弘. 西昌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8(03)
[2]面向智慧课堂的数据挖掘与学习分析框架及应用[J]. 孙曙辉,刘邦奇,李鑫. 中国电化教育. 2018(02)
[3]“体医结合”协同发展的时代意蕴、地方实践与推进思路[J]. 张剑威,汤卫东. 首都体育学院学报. 2018(01)
[4]高校体育保健课教学评价体系的构建[J]. 刘丽.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7(02)
[5]高校体育保健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研究[J]. 刘晓莉. 西昌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7(01)
[6]体质弱势群体的理论构建[J]. 周二三,刘成,李秀华. 体育学刊. 2008(07)
[7]体质弱势群体与体育教学改革[J]. 刘成,李秀华. 体育学刊. 2005(05)
本文编号:360148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tylw/360148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