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运动会的历史逻辑、实然困境与应然进路
发布时间:2025-01-15 11:37
中国高校运动会最早是对早期教会学校运动会的形式接纳与观念对接,辛亥革命以后完成主办夺权与赋权增能,再到新中国70年非常态化向常态化转向的演变,高校运动会呈现出了"发轫→自我寻建→规范化与国际化"逻辑进程。重竞技轻体质、课程与实践脱节、精神符号缺失、法制责任和法制保障是当下高校运动会面临的"实然"困境,在此基础上,提出中国高校运动会未来发展的"应然"进路:淡化竞技崇尚参与,实现高校运动会教育本体回归;竞赛项目设置上应坚持多样化与特色化的原则,尽可能满足不同学生的体育参与需求;创新高校运动会组织模式,激发参与的内生动力;强化高校运动会法制建设,完善法律救济。
【文章页数】:6 页
【文章目录】:
1 高校运动会的历史逻辑
1.1 形式接纳与观念对接:高校运动会的发轫之初(1890-1910年)
1.2 从夺权到赋权增能:高校运动会的自我寻建(1911-1948年)
1.3 非常态化到常态化:新中国70年高校运动会的规范化与国际化(1949年至今)
2 高校运动会的实然困境
2.1 重竞技轻体质的观念误区
2.2 体育课程与运动会实践脱节乱象
2.3 模式化运作造成高校体育精神符号缺失
2.4 高校运动会法制责任和法制保障不健全
3 高校运动会的应然进路
3.1 淡化竞技崇尚参与,实现高校运动会教育本体回归
3.2 高校运动会竞赛项目多样化与特色化,满足不同学生需求
3.3 创新高校运动会组织模式,激发竞赛参与的内生动力
3.4 加强高校运动会法制建设,完善法律救济
本文编号:4027340
【文章页数】:6 页
【文章目录】:
1 高校运动会的历史逻辑
1.1 形式接纳与观念对接:高校运动会的发轫之初(1890-1910年)
1.2 从夺权到赋权增能:高校运动会的自我寻建(1911-1948年)
1.3 非常态化到常态化:新中国70年高校运动会的规范化与国际化(1949年至今)
2 高校运动会的实然困境
2.1 重竞技轻体质的观念误区
2.2 体育课程与运动会实践脱节乱象
2.3 模式化运作造成高校体育精神符号缺失
2.4 高校运动会法制责任和法制保障不健全
3 高校运动会的应然进路
3.1 淡化竞技崇尚参与,实现高校运动会教育本体回归
3.2 高校运动会竞赛项目多样化与特色化,满足不同学生需求
3.3 创新高校运动会组织模式,激发竞赛参与的内生动力
3.4 加强高校运动会法制建设,完善法律救济
本文编号:402734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tylw/402734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