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赛带练”方式在我国铁人三项业余运动员训练中的应用研究
本文关键词:“以赛带练”方式在我国铁人三项业余运动员训练中的应用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以赛带练” 铁人三项 业余运动员 训练方法
【摘要】:铁人三项是一项极具挑战性的户外耐力项月,三项分别由三个完全不相关的单项组成,该项目进入我国的时间的短、发展速度慢,分析其原因并提出相应的解次办法是提高我国铁人三项运动迅猛发展的必要过程。铁人三项业余运动员作为我国铁人三项运动中的一部分正在发挥着不可磨灭的作用,,它有利推动了专业铁大三项运动发展,其训练方法和模式多数是根据自身对项目的理解以及运动员之间的沟通所得,很少一部分从专业运动员的训练中借鉴。本文作者为我为业余铁人三项运动爱好者之一,成绩在铁人三项业余运动员中名列前茅,通过常年的训练和比赛对该项目的认识和在理论上的研究,就业余运动员的训练方法问题给予指导帮助,通过科学的研究进而为业余运动员训练理念的改进做出贡献。研究样本为80名目前我国最具代表性的铁人三项业作运动员。本文进行了文献查阅、问卷调查、专家访谈、SWOT分析、数理统计等研究方法。通过分析我国部分优秀铁人三项业余运动员的训练方法以及SWOT分析对比竞技体育中的传统耐力项目的训练方法,对我国业余铁人三项运动发展缓慢的原因提出建议,“以赛带练”训练方式是我国业余铁人三项运动员中普遍而广范的方法之一,但基于该方法不属于有明确且具体的训练内容的方法,故在业余运动员中没有得到广泛认可。业余运动员在以全年为周期的训练计划中运用了“以赛带练”方式,该方式可有效促进和提高运动员主动训练的动机,是我国铁人三项业余运动员训练中贯穿始终的训练方法。
【关键词】:“以赛带练” 铁人三项 业余运动员 训练方法
【学位授予单位】:北京体育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G888.1
【目录】:
- 摘要5-6
- Abstract6-9
- 1 前言9-12
- 1.1 选题背景9-11
- 1.2 研究的目的及意义11
- 1.3 研究的基本思路和主要内容11-12
- 2 文献综述12-14
- 2.1 铁人三项项目功能、特征的研究12-13
- 2.2 关于运动员选材的研究13
- 2.3 各单项之间差异关系的研究13
- 2.4 铁人三项训练的理论与实践研究13
- 2.5 关于推广我国铁人三项运动的研究13-14
- 3 研究对象与方法14-18
- 3.1 研究对象14-15
- 3.2 研究方法15-18
- 3.2.1 文献资料法15
- 3.2.2 问卷调查法15-17
- 3.2.3 专家访谈法17
- 3.2.4 SWOT分析法17
- 3.2.5 数理统计法17-18
- 4 研究结果与分析18-50
- 4.1 我国业余铁人三项运动员的发展现状18-28
- 4.2 “以赛带练”法在业余运动中的应用情况28-33
- 4.2.1 “以赛带练”法的定义28-29
- 4.2.2 对不同耐力项目的训练模式的研究29-33
- 4.3 不同因素对我国铁人三项优秀业余运动员的训练方法的影响33-42
- 4.3.1 不同性别对铁人三项训练方式选择的影响33
- 4.3.2 不同年龄对铁人三项训练方式选择的影响33-34
- 4.3.3 不同学历对铁人三项训练方式选择的影响34-35
- 4.3.4 不同训练年限对铁人三项训练方式选择的影响35-36
- 4.3.5 不同参赛经验对铁人三项训练方式选择的影响36-39
- 4.3.6 不同动机对训练方式选择的影响39-42
- 4.4 对我国铁人三项业余运动员训练方法的SWOT分析42-50
- 4.4.1 “以赛带练”法在我国铁人三项业余运动员训练中的S(strength)优势分析42-45
- 4.4.2 “以赛带练”法在我国铁人三项业余运动员训练中的W(weakness)劣势分析45-48
- 4.4.3 “以赛带练”法在我国铁人三项业余运动员训练中的O(opportunity)机遇分析48
- 4.4.4 “以赛带练”法在我国铁人三项业余运动员训练中的T(threats)挑战分析48-50
- 5 结论与建议50-53
- 5.1 结论50-52
- 5.2 建议52-53
- 致谢53-54
- 参考文献54-56
- 附录A 关于《业余铁人三项运动员训练方法的研究》的调查问卷(运动员)56-60
- 个人简历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60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熊焰;陈笑然;张册;王建国;;国家铁人三项队高原训练模式建立与实施[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9年08期
2 付宪红;;简述国外铁人三项运动成绩提高策略的研究动态[J];搏击(体育论坛);2010年11期
3 王虹霓;;关于做好铁人三项训练的思考[J];当代体育科技;2013年02期
4 邓运龙;八一铁人三项队训练突破的途径[J];解放军体育学院学报;2004年01期
5 邓运龙;何凯;田亚平;姜辉;董矜;;八一铁人三项队女运动员游泳训练应激损伤评价实验研究[J];吉林体育学院学报;2012年02期
6 屈成刚;舒潇;;对我国女子铁人三项优秀运动员王虹霓的研究[J];四川体育科学;2006年03期
7 李飞;;对高校体育教学模式中“以赛代练”的应用探讨[J];体育科技文献通报;2009年07期
8 李建军;曹建民;赵凡;苏浩;谭海;;我国优秀女子铁人三项运动员有氧能力的初步研究[J];沈阳体育学院学报;2009年05期
9 陶于;周兵;;“比赛训练法”与“以赛代练”的训练学阐释与思考[J];山东体育学院学报;2007年03期
10 赵秋爽;陈钢;;我国优秀铁人三项运动员身体形态特征的研究[J];山东体育学院学报;2010年11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郭爱民;北京地区铁人三项运动发展战略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10年
2 沙雁梅;第十一届全运会山东省女子铁人三项训练理论与实践研究[D];曲阜师范大学;2010年
3 吴宗岱;基于赛制特征的我国优秀铁人三项运动员训练安排的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12年
4 阮志洋;我国业余运动员铁人三项运动参与现状的调查研究[D];武汉体育学院;2012年
5 杨怡;北京市铁人三项运动协会的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67352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tylw/67352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