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台高职院校四人排球推广方略研究
本文关键词:烟台高职院校四人排球推广方略研究
【摘要】:2013年,国际排联为了推广排球而重新设计推出四人制排球。四人制排球结合了六人制室内排球与沙滩排球的特点,因此该运动项目十分适合各个年龄阶段人群,特别是排球基础较弱群体参与。2013年,四人制排球引入中国。同年,北京举办第一届四人制排球公开赛。高职院校作为我国高等教育重要组成部分,在高职院校开展四人制排球项目既符合该运动项目的特点,也符合高职院校课程改革的要求。高职院校开展四人制排球运动十分可行,首先从四人制排球本身来看,这项运动规则、用球、网高等都降低了对运动员的身体素质的要求,使之得以推广。其次,四人制排球对运动员人数要求低,避免了学生由于社会实践、社会公共活动等造成的时间不足。第三,四人制排球运动既锻炼了学生的身体力量、柔韧性、灵活性,还培养了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及坚韧不拔的毅力等个人品质。通过实地调查及问卷调查表明,高职院校开展四人制排球运动存在如下问题。1.师资不足,一半以上的排球教练(老师)为非排球专业毕业。2.培训不足,绝大多数教练(教师)没有参加过四人制排球相关培训。3.学生期待四人制排球运动在自己的学校开展。4.四人制排球运动场地、器械不足。根据四人制排球在高职院校的开展情况及调查情况,及相关理论。四人制排球在高职院校推广采取如下策略:(1)行政干预策略。学校将四人制排球运动纳入学校公共体育或者(和)专业课教学内容;成立四人制排球推广、创新、研究机构(部门),统筹四人制排球教学、训练、比赛、资金等事务。(2)教学推广策略;首先建立四人制排球运动教学体系,编写教材,制定教学大纲与教学目标,制订教学评价激励办法。加强从教老师职业专业培训,采取多级与多种形式的评价方式。(3)表演推广策略;建立校内四人制排球比赛体制,建立校际四人制排球比赛体制。(4)竞赛推广策略。建立较高层次的定期组织的四人制排球联赛。
【关键词】:职业技术学院 四人制排球 推广策略
【学位授予单位】:鲁东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G842-4
【目录】:
- 致谢5-6
- 摘要6-7
- Abstract7-11
- 第1章 前言11-19
- 1.1 选题的依据11-12
- 1.2 研究目的意义12-13
- 1.2.1 研究的目的12
- 1.2.2 研究的意义12-13
- 1.3 四人制排球运动以及在高职院校推广的意义13-15
- 1.3.1 四人制排球具有比六人制排球优势13-14
- 1.3.2 四人制排球比赛规则14-15
- 1.3.3 四人制排球在高职院校推广可行性15
- 1.4 文献综述15-19
- 第2章 研究对象与方法19-21
- 2.1 研究对象19
- 2.2 研究方法19-21
- 2.2.1 文献资料法19
- 2.2.2 问卷调查法19-20
- 2.2.3 专家访谈法20
- 2.2.4 数理统计法20
- 2.2.5 逻辑分析法20-21
- 第3章 结果与分析21-26
- 3.1 职业技术院校学生对四人制排球的认识21-23
- 3.1.1 学生动机21
- 3.1.2 学生态度21-22
- 3.1.3 获知途径22
- 3.1.4 参加频次22-23
- 3.2 职业技术院校四人制排球教师(教练)现状23-24
- 3.2.1 教师(教练)的学历、专业情况、年龄23
- 3.2.2 教师的培训23-24
- 3.3 职业技术院校开展四人制排球的条件分析24-25
- 3.3.1 学校经费保障24
- 3.3.2 社会赞助支持24
- 3.3.3 训练场地情况24-25
- 3.3.4 训练器械情况25
- 3.4 高职院校制约四人制排球推广的因素25-26
- 第4章 职业技术院校四人制排球推广策略26-33
- 4.1 学校加强管理为四人制排球发展保驾护航26-28
- 4.1.1 不断加强课程建设,使四人排球教学有据可依。26-27
- 4.1.2 不断提升后勤保障水平,,使四人排球教学无后顾之忧。27-28
- 4.1.3 不断加强场地建设,使四人排球教学有地可用。28
- 4.1.4 不断提升人才培训,使四人排球教学师优学高。28
- 4.2 教研室加强科研创新增强四人制排球的活力28-31
- 4.2.1 比赛机制创新29-30
- 4.2.2 训练方法创新30-31
- 4.3 加强宣传为四人制排球开展营造热烈的氛围31-33
- 4.3.1 校内广播宣传31
- 4.3.2 宣传栏宣传31-32
- 4.3.3 新媒体宣传32
- 4.3.4 组织比赛宣传32
- 4.3.5 与相关单位联合推广32-33
- 第5章 结论与建议33-36
- 5.1 结论33-34
- 5.2 建议34-36
- 参考文献36-38
- 附录A38-39
- 附录B39-40
- 作者简历40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蒋家珍,刘冰,朱培厚,武晓君;从媒体的角度探析中国排球市场低迷的原因与对策[J];解放军体育学院学报;2004年02期
2 王强;中国职业排球联赛的初步分析与探讨[J];山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4期
3 王忠伟;谢玮;单凤军;;影响我国排球联赛上座率的因素及对策研究[J];哈尔滨体育学院学报;2006年03期
4 朱欣华;;影响“2+1项目”中排球项目开展因素的研究[J];江汉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年02期
5 图元策;;我国排球联赛体制改革研究[J];网络财富;2010年21期
6 张五平;;娱乐排球在全民健身中的价值探讨[J];商业文化(下半月);2011年01期
7 李震;窦彦丽;;高校排球教师职业态度及影响因素研究——以山西省体育院系为例[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2年03期
8 马得平;;我国排球赛事市场化运作的影响因素分析[J];湖北体育科技;2014年01期
9 陈正炎;宋希;;江苏省少年儿童业余体校排球项目学生人数的变化分析与研究[J];教师;2012年10期
10 武云飞;铜山——全国排球特色县[J];中国排球;2004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李亚美;;排球项目的制胜规律研究[A];2013年全国竞技体育科学论文报告会论文摘要集[C];2013年
2 张兴林;许益芳;葛春林;;我国排球青少年后备力量调查及北京奥运战略分析[A];第七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一)[C];2004年
3 张鹏;;初中排球“低网”竞赛性教学的实验研究[A];江苏省教育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体育专辑)[C];2006年
4 陈贞祥;仰红慧;;Data Volley软件在我国排球技战术统计分析中的应用研究[A];第十五届全国运动生物力学学术交流大会(CABS2012)论文摘要汇编[C];2012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苏畅;排球:积跬步至千里[N];中国体育报;2014年
2 本报记者 林永成;“排球之乡”名声如何打得更响[N];海南日报;2007年
3 本报记者 侯志红;排球为复兴寻找出路[N];中国消费者报;2000年
4 本报记者 汪大昭;排球联赛渐入佳境[N];人民日报;2012年
5 本报记者 李长云;多发金牌会吸引更多孩子打排球?[N];人民日报;2013年
6 本报记者 苏畅;中国排球联赛改革势在必行[N];中国体育报;2014年
7 本报记者 宋明恢;高沈阳解析中国排球联赛[N];中国消费者报;2003年
8 朱正义;培养2008奥运人才构建排球“彩虹工程”[N];中国体育报;2002年
9 本报记者 侯志鸿;中国排球启动八年夺冠计划[N];中国消费者报;2001年
10 本报记者 李云华;宁夏体育产业何觅“点金”之门?[N];宁夏日报;201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张欣;我国排球后备人才可持续发展研究[D];上海体育学院;201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开升;“健康第一”指导下山东省部分普通高校排球项目教学现状及对策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0年
2 刘文;甘肃省普通高等院校排球教练员智能结构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12年
3 林锋;新农村排球文化建设与发展驱动力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5年
4 张洁;安阳市区高级中学排球教学现状调查与对策研究[D];河南师范大学;2015年
5 陈彦泽;山东省青少年排球教练员队伍现状及发展对策研究[D];曲阜师范大学;2015年
6 张宏韬;黑龙江省中学生排球后备人才培养体系优化研究[D];哈尔滨体育学院;2015年
7 原田;北京市排球后备人才培养的研究[D];首都体育学院;2015年
8 孙培全;核心力量训练对普通高校排球专项学生弹跳力影响的实验研究[D];山东体育学院;2015年
9 王志伟;山东省部分高中排球项目传统学校排球训练的开展现状与对策分析[D];扬州大学;2015年
10 韩雷;湖南省体育高考排球辅项训练方法的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5年
本文编号:71665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tylw/71665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