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型期北京市竞技篮球后备人才培养现状与对策研究
本文关键词:转型期北京市竞技篮球后备人才培养现状与对策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转型期 北京市 竞技篮球 后备人才 培养现状
【摘要】:现阶段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经济转轨的特殊时期,在此背景下我国竞技体育的可持续发展也面临着诸多问题与挑战。北京作为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特殊的地域优势使篮球运动的开展具有得天独厚的条件。虽然北京男篮近几年三次夺得CBA冠军,女篮也曾在2012年夺得WCBA冠军,但在第十二届辽宁全运会上男篮仅获第七,女篮小组未能出线;二三线队员技术水平差距大难以升入一线队,国家队中也鲜有北京球员的身影,这也反映出北京本土球员的水平不高,以及在后备人才培养方面的问题。本文通过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层次分析法等研究方法,剖析本市竞技篮球后备人才培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对策,为北京市篮球运动的发展提供参考。 研究结果如下:1.目前北京市有三种篮球后备人才培养渠道:职业化培养渠道、“体教结合”培养渠道和社会化培养渠道共同为本市竞技篮球后备人才的培养贡献力量,但由于市场经济的影响,各自都存在一定问题;主要有后备人才选材困难,人才流通受阻,训练质量无法保证等。2.本文运用层次分析法将影响本市竞技篮球后备人才培养的因素进行归类划分并求得权重如下:动力源(54%)、支撑保障层(30%)、环境层(16%)。动力源包括:教练员(24%)、运动员(24%);支撑保障层包括:训练(16%)、竞赛(16%)、科技(6%)、经费(5%);环境层包括:政策(4%)、观念(3%)、管理(2%)。根据重要性抓住主要矛盾,利于相关部门及教练员有的放矢的对问题进行改革。3.现阶段北京市要想提高篮球后备人才培养效益,必须拓宽培养渠道,开展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后备人才培养道路。相关部门要明确责、权、利的关系,加强沟通与合作,树立人才培养的效益观,创建具有北京地域特色的后备人才培养模式。 针对存在问题提出如下对策:1.动力源对策:举办岗位培训,注重培养教练员;组建高水平教练队伍;促进人才分布区域合理化,运动员加强自律,处理好学训矛盾,实现精读精训。2.支撑保障层对策:教练员注重训练计划的制定与实施,训练要与实战紧密结合;搭建青少年篮球竞赛平台;提高教练员科研能力及搜集处理信息能力,注重运动员信息反馈;建立专项资金,专款专用;提高教练员工资待遇。3.环境层对策:树立正确的后备人才培养态度观,体、教两部门加强合作与交流,整合各方力量,建立“多元化”的培养体系;家长需转变观念;相关部门开展丰富多彩的篮球公益活动,提高关注度促使更多青少年参与篮球运动,,扩大培养基数;借助北京市独特的地域和资源优势,为后备人才培养服务。
【关键词】:转型期 北京市 竞技篮球 后备人才 培养现状
【学位授予单位】:首都体育学院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G841
【目录】:
- 中文摘要5-6
- Abstract6-8
- 1.前言8-14
- 1.1 选题依据8
- 1.2 研究目的8-9
- 1.3 研究意义9
- 1.4 研究任务9
- 1.5 文献综述9-14
- 1.5.1 有关社会转型中体育领域的相关研究9-10
- 1.5.2 有关社会转型中篮球领域的相关研究10-11
- 1.5.3 有关我国竞技篮球运动的相关研究11
- 1.5.4 有关竞技篮球后备人才培养的研究11-14
- 1.5.4.1 国内相关研究11-13
- 1.5.4.2 国外相关研究13-14
- 2 研究对象与方法14-16
- 2.1 研究对象14
- 2.2 研究方法14-16
- 2.2.1 文献资料法14-15
- 2.2.2 问卷调查法15-16
- 2.2.3 访谈法16
- 2.2.4 层次分析法16
- 2.2.5 数理统计法16
- 3 结果与分析16-44
- 3.1 转型期北京市竞技篮球后备人才培养渠道现状分析16-19
- 3.1.1 职业化培养渠道17-18
- 3.1.2 “体教结合”培养渠道18
- 3.1.3 社会化培养渠道18-19
- 3.2 影响北京市竞技篮球后备人才培养因素分析19-44
- 3.2.1 动力源20-30
- 3.2.1.1 教练员20-24
- 3.2.1.2 运动员24-30
- 3.2.2 支撑保障层30-40
- 3.2.2.1 训练30-32
- 3.2.2.2 竞赛32-37
- 3.2.2.3 科技37-39
- 3.2.2.4 经费39-40
- 3.2.3 环境层40-44
- 3.2.3.1 政策40-42
- 3.2.3.2 观念42
- 3.2.3.3 管理42-44
- 4 北京市竞技篮球后备人才培养的对策44-47
- 4.1 教练员对策44
- 4.2 运动员对策44
- 4.3 训练对策44-45
- 4.4 比赛对策45
- 4.5 科技对策45
- 4.6 经费对策45
- 4.7 政策对策45-46
- 4.8 观念对策46
- 4.9 管理对策46-47
- 5 结论与建议47-48
- 5.1 结论47
- 5.2 建议47-48
- 参考文献48-52
- 致谢52-53
- 附件53-68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孙荣辉;CUBA篮球后备人才培养及其可持续发展[J];安徽体育科技;2005年04期
2 贾志强,祁红;我国竞技篮球运动发展现状及对策的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3年01期
3 李颖川;孙民治;于振峰;;新视角下的篮球文化内涵、现状与趋势的再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6年06期
4 陈钧,方明;中美大学高水平篮球运动员培养的比较研究[J];北京体育师范学院学报;2000年01期
5 刘刚,张锡庆;制约我国竞技篮球运动发展因素的分析[J];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05年02期
6 霍笑敏;张鹏晓;胡浩;;青少年篮球传统校面临的问题及其社会功能转变的思考[J];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06年05期
7 侯德红;唐建倦;;中国竞技篮球后备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09年03期
8 高建磊,陈树华,许永刚;我国篮球竞技后备人才可持续发展影响因素的研究[J];广州体育学院学报;2001年01期
9 孙民治,焦卫宾;我国竞技篮球运动训练指导思想的研究[J];广州体育学院学报;2005年05期
10 王守恒;都娟;宫鲁鸣;殷学锋;王新华;张学领;靳勇;李明;申长庚;张景海;曹燕飞;张珂;刘长喜;刘长军;李勇啸;;我国篮球项目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发展的战略思考[J];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13年06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贾志强;社会转型期我国竞技篮球发展环境特征及其对策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07年
2 唐建倦;中国竞技篮球后备人才培养运行机制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72389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tylw/72389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