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体育论文 >

甘肃省业余优秀羽毛球运动员后场正手击高远球的运动学分析

发布时间:2017-08-24 05:49

  本文关键词:甘肃省业余优秀羽毛球运动员后场正手击高远球的运动学分析


  更多相关文章: 业余优秀羽毛球运动员 后场正手击高远球 技术分析


【摘要】:本研究运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观察法、综合分析法搜集大量相关资料和实验数据,通过三维影像分析测试和图像分析法以及数理统计法对甘肃省业余优秀羽毛球运动员后场正手击高远球技术的参数进行分析,找出甘肃省业余优秀羽毛球运动员技术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探究其原因,使得运动员改正和掌握正确的后场正手击高远球的技术动作,从而预防运动损伤,并在少儿羽毛球培训中使初学者建立正确的运动表象。结论:1.甘肃省业余优秀运动员接触羽毛球运动的时间较晚,平均年龄在20岁,而发达城市平均在8岁左右,因此运动年龄、年限的差异,是导致甘肃省业余羽毛球运动员的专业水平较低的因素之一;2.从克托莱指数可以看出甘肃省业余优秀羽毛球运动员的肌肉密度、围度弱于中国专业羽毛球运动员,因此在竞技对抗能力上不占任何优势;3.甘肃省业余优秀羽毛球运动员在准备动作阶段左肘角度最大值为131.25°,最小值为54.04°,右肘最大值为70.24°,最小值为50.60°,与理论值比较(90°)有明显差距,说明运动员的动作一致性不稳定;肩关节角度平均值为66.56°,小于理论值90°,说明其肩关节没有充分打开;4.甘肃省业余优秀羽毛球运动员在引拍动作阶段躯干扭转幅度较小,是影响引拍动作阶段的主要原因;从其一分钟V字跳表现出男女下肢爆发力和腰腹力量均较弱,影响到搔背末期的背弓形成;5.甘肃省业余优秀羽毛球运动员在挥拍击球阶段上肢各关节依次加速,右侧肩-肘-腕速度由小变大,击球技术符合“鞭打原理”;下肢髋、膝、踝个关节角度变化小,蹬地转髋幅度小,未能完成充分蹬转。6.甘肃省业余优秀羽毛球选手挥拍击球时,球拍最大速度出现在击球后的还原阶段,不利于保证最佳的击球效果。7.甘肃省业余优秀羽毛球运动员在准备-引拍-挥拍击球-随前4个动作阶段中随前阶段占用的时间最长;以X轴值进行判断,显示男女运动员球拍与头的位置关系均在左脚外侧,符合羽毛球随挥的基本技术原理。建议:1.甘肃省应重视羽毛球运动员的早期培训,增加基本功的全面练习,保证必要的运动年限,并着重培养孩子对羽毛球运动的兴趣;2.在少儿羽毛球培训时需进行科学选材,注重运动员的身体形态结构。其次在训练当中加强身体肌肉密度和围度的训练;3.甘肃省业余优秀羽毛球运动员在准备击球时应充分打开肩关节,注意肘肩的协调以及拍头所处的位置,保证动作的一致性和隐蔽性;4.减小躯干扭转幅度,从技术动作上纠正改进,保证动作的准确性,同时加强对腰腹力量的训练;5.上肢需根据“鞭打原理”,以肩为轴,依次加速,大臂带动小臂,形成快速抖腕发力;下肢需增强踝关节的蹬转,屈膝顶髋,加大运动幅度,进而将下肢蹬转力量向上传递,从而增加挥拍的速度;6.建议加强徒手挥拍动作的练习,强化对击球点和发力点位置的认识和掌握。7.在训练当中应注意后场正手击高远球技术的连贯性和完成质量,缩短随前阶段的时间,增强还原意识。
【关键词】:业余优秀羽毛球运动员 后场正手击高远球 技术分析
【学位授予单位】:西北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G847
【目录】:
  • 摘要8-10
  • Abstract10-12
  • 1.引言12-14
  • 1.1 问题的提出12-13
  •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13-14
  • 1.2.1 研究目的13
  • 1.2.2 研究意义13-14
  • 2 文献综述14-22
  • 2.1 相关概念14-15
  • 2.1.1 正手高远球的概述14
  • 2.1.2 羽毛球后场正手击高远球技术动作阶段的划分14-15
  • 2.1.3 羽毛球场地“后场”的界定15
  • 2.2 国外研究现状15-16
  • 2.3 国内研究现状16-21
  • 2.4 研究中运动学参数的定义21
  • 2.5 后场正手击高远球技术各阶段运动学参数的筛选21-22
  • 3 研究的设计与实施22-25
  • 3.1 研究对象22-23
  • 3.2 研究设计23
  • 3.2.1 研究设计原理23
  • 3.2.2 研究设计线路23
  • 3.2.3 研究指标23
  • 3.3 研究方法23-25
  • 3.3.1 文献资料法23
  • 3.3.2 专家访谈法23-24
  • 3.3.3 三维影像分析测试和图像分析法24-25
  • 3.3.4 观察法25
  • 3.3.5 数理统计法25
  • 3.3.6 综合分析法25
  • 3.4 主要仪器25
  • 4 研究结果与讨论25-41
  • 4.1 研究对象基本情况和形态指标的分析25-27
  • 4.1.1 研究对象运动水平与运动年限的关系研究25-26
  • 4.1.2 研究对象形态指标的研究26-27
  • 4.2 运动学参数的分析27-35
  • 4.2.1 后场正手击高远球技术的时间特征分析27-29
  • 4.2.2 准备动作阶段的技术分析29-31
  • 4.2.2.1 影响准备动作阶段肘部技术的关键技术因素分析30-31
  • 4.2.2.2 影响准备动作阶段肩关节的关键技术因素分析31
  • 4.2.3 引拍动作阶段的技术分析31-35
  • 4.2.3.1 引拍动作阶段技术的运动学特征分析31-34
  • 4.2.3.2 引拍阶段搔背期末时刻各环节运动学特征34-35
  • 4.3 挥拍击球动作阶段的技术分析35-39
  • 4.3.1 挥拍击球阶段时间特征分析35-36
  • 4.3.2 挥拍击球时肩、肘、腕速度特征分析及其时序关系36
  • 4.3.3 球拍最大速度与时刻特征分析36-37
  • 4.3.4 挥拍击球时肩、肘、腕的最大角速度和最大角加速度及其时序关系37
  • 4.3.5 最大击球速度时右肩、肘、腕关节角度特征37-38
  • 4.3.6 髋、膝、踝关节的最大角速度和最大角加速度及其时序关系38-39
  • 4.4 随前动作阶段的技术分析39-41
  • 5 结论41
  • 6 建议41-43
  • 参考文献43-46
  • 附录46-47
  • 致谢47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赵新;李军;;中外优秀羽毛球运动员年龄及身体形态的比较[J];滨州学院学报;2011年06期

2 万华U,

本文编号:72954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tylw/72954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5c49b***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