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武术中的儒家思想与现代武术发展策略研究
本文关键词:中国传统武术中的儒家思想与现代武术发展策略研究
【摘要】:孔子创立的儒家思想深刻影响着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统治,对现下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亦产生着重要的影响。其实,儒家思想并非纯粹是孔子个人的思想,而是在经历了“孔孟初创”、“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佛道入儒”、“宋明理学”等发展阶段后所形成的思想体系。武术,作为中国文化的重要符号,无法摆脱儒家思想的“束缚”与“控制”。中国传统武术思想是统治中国两千多年的儒家思想的集中反映。中国传统武术是中华民族在特定的历史环境和历史文化环境中创造与发展起来的,深受中国传统文化思想的影响与熏陶。在不断的探索中,最终选择了儒家思想作为其指导性的思想基础,这是儒家思想与各种思想斗争的胜利,也是传统武术发展自然选择的必然结果。研究通过对中国武术思想的儒家思想内涵的分析,剖析儒家思想渗透进入中国传统武术的历史进程,并审视中国传统武术所具备的儒家思想特征,查找现代武术思想中存在的问题,从而提出现代武术发展的对应策略。研究将中国传统武术中的儒家思想内涵进行了总结:“天人合一的辩证统一:传统武术的工具性作用”;“武德教育的首要性:个体教育的根本前提”;“忠君报国的家国情怀:传统武术的社会责任”;“仁者无敌的至高境界:以和为贵的终极目标”;“阴阳五行学说的平衡点:传统武术中的中庸思想”;“内外兼修的人格特征与形神兼备的技术风格”。将现代武术思想的文化缺失归纳为:“否定儒家思想,抛弃传统武术”;“强调人的个体因素,忽视天的综合因素”;“忽视武德作用,培养批量化”;“武术社会责任的弱化”;“现代武术的奥林匹克化”;“轻视人格特征,强调形式主义,追求功利主义”。并针对现代武术发展提出了基本策略:儒家思想的回归与现代武术发展策略研究;肯定儒家思想的核心地位,统一传统、现代武术思想体系;立足传统武术,发展现代武术项目;重拾“天人合一”观;深化武德教育,重视培养质量;拓展武术的社会责任;摆脱“奥林匹克化”的单一路径,创造“百花齐放”的发展局面;鼓励人格塑造,淡化功利效用。
【关键词】:武术 儒家思想 孔子 仁
【学位授予单位】:山东体育学院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G852
【目录】:
- 摘要6-7
- Summary7-9
- 1 前言9-10
- 2 文献综述10-14
- 2.1 孔子体育思想方面的研究10-11
- 2.2 武术方面的研究11-13
- 2.3 儒家思想与体育方面的研究13-14
- 3 研究的对象与方法14-15
- 3.1 研究对象:儒家思想与中国传统武术思想14
- 3.2 研究方法14-15
- 3.2.1 文献资料法14
- 3.2.2 专家访谈法14
- 3.2.3 逻辑分析法14-15
- 4 儒家思想对中国传统武术思想的影响15-26
- 4.1 儒家思想的历史沿革与丰富15-16
- 4.2 中国传统武术思想与儒家文化的历史关系16-21
- 4.2.1 儒家思想是中国传统武术思想的精髓16-21
- 4.2.1.1 武术的起源与发展16-19
- 4.2.1.2 儒家思想的融入与渗透19-21
- 4.3 中国传统武术思想的儒家文化内涵21-26
- 4.3.1 天人合一的辩证统一:传统武术的工具性作用21-22
- 4.3.2 武德教育的首要性:个体教育的根本前提22-23
- 4.3.3 忠君报国的家国情怀:传统武术的社会责任23-24
- 4.3.4 仁者无敌的至高境界:以和为贵的终极目标24
- 4.3.5 阴阳五行学说的平衡点:传统武术中的中庸思想24-25
- 4.3.6 内外兼修的人格特征与形神兼备的技术风格25-26
- 5 现代武术思想的文化缺失26-31
- 5.1 文化底蕴流失,武术传承断层26-27
- 5.2 强调“人”的个体因素,忽视“天”的综合因素27-28
- 5.3 武德教育缺失,培养批量化28-29
- 5.4 武术社会责任的弱化29
- 5.5 现代武术的“奥林匹克化”29-30
- 5.6 轻视人格特征,强调“形”式主义,追求功利主义30-31
- 6 儒家思想的回归与现代武术发展策略研究31-33
- 6.1 肯定儒家思想的核心地位,统一传统、现代武术思想体系31
- 6.2 立足传统武术,,发展现代武术项目31
- 6.3 重拾“天人合一”观31-32
- 6.4 深化武德教育,重视培养质量32
- 6.5 拓展武术的社会责任32-33
- 6.6 摆脱“奥林匹克化”的单一路径,创造“百花齐放”的发展局面33
- 6.7 鼓励人格塑造,淡化功利效用33
- 7 结语33-35
- 8 参考文献35-37
- 致谢37-38
- 攻读期间发表论文38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常国良;;试论儒家交友思想及其教育意义[J];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2002年01期
2 何云波;功利的围棋观 儒家与围棋[J];体育文化导刊;2002年01期
3 吴新丽;儒家修养理论对我国治国思想的双重影响[J];河南社会科学;2002年04期
4 郑淑芬;论儒家的爱物思想及其当代价值[J];江南论坛;2002年07期
5 张秋升;西汉儒家历史观述论[J];齐鲁学刊;2003年04期
6 陈因;试论儒家思想的历史地位和现实价值[J];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科版);2003年01期
7 严建新;在儒家思想中求解“李约瑟难题”[J];广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3年03期
8 崔春芳,马昕;儒家思想对传统体育的影响[J];美与时代;2003年11期
9 陈利民;儒家思想中的理想人格与修养方式[J];现代大学教育;2004年01期
10 刘宏伟,李红岩;儒家自律自省思想与大学生不良网络行为自控[J];现代教育科学;2004年0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信广来;;儒家思想中的纯洁和与沉静(英文)[A];北京论坛(2007)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人类文明的多元发展模式:“爱智和宏道:人文奥运的哲学基础”哲学分论坛论文或摘要集(下)[C];2007年
2 ;在“儒家思想在世界的传播与发展”国际学术研讨会上的讲话[A];《中国长城博物馆》2008年第1期(许嘉璐会长文化论谈专辑)[C];2008年
3 郭佩惠;;儒家的经济公正思想对构建和谐社会的启示[A];孔学研究(第十六辑)——云南孔子学术研究会第十六次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4 沈海梅;;明代儒家思想在云南传播的主要途径——官学教育[A];孔学研究(第一辑)——云南孔子学术研究会首次学术研讨会暨海峡两岸首次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1994年
5 苏庆祥;;系统论在儒家思想中的体现[A];孔学研究(第五辑)——云南孔子学术研究会第五次学术研讨会暨海峡两岸第三次孔学研讨会论文集[C];1998年
6 杜维明;;儒家思想的人文精神与市民社会[A];时代与思潮(3)——中西文化交汇[C];1990年
7 于波;;儒家思想与中国古代科技的近代命运[A];孔学研究(第六辑)——云南孔子学术研究会第六次暨海峡两岸第四次孔子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1999年
8 熊黎明;;现代经济发展对儒家思想的扬弃[A];孔学研究(第七辑)——云南孔子学术研究会第七次暨海峡两岸第五次孔子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0年
9 李槐;;社会转型与儒家思想[A];孔学研究(第二辑)[C];1995年
10 邵鸿;;儒家思想及其现代价值[A];“卧龙人生”文化讲演录(第二辑)[C];2012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USA)Samuel Y.kupper(作者系美国加州大学富尔敦分校中国历史荣誉退休副教授);儒家思想与现代化关系谈[N];证券日报;2006年
2 张燕燕 孙丽;儒家思想在景区管理中的应用[N];中国旅游报;2006年
3 王杰;儒家思想与和谐观念[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7年
4 本报驻日本记者 曹鹏程 新华社驻日本记者 吴谷丰;儒家思想惠及世界[N];人民日报;2006年
5 邹茜;儒家精华与和谐社会[N];太原日报;2006年
6 苏占兵邋朱梅;论儒家乐教意旨的核心符码:乐象[N];光明日报;2008年
7 资阳区疾控中心 杨静萍;浅谈儒家思想对医学伦理的影响[N];益阳日报;2008年
8 王彦品;浅谈儒家思想对官吏德能的影响[N];民族日报;2009年
9 深圳大学教授 王晓华;克服建构儒家生态学的三个难点[N];社会科学报;2010年
10 刘运福;将儒家思想变为管理理念[N];本溪日报;201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关万维;先秦政治与伦理[D];华中师范大学;2013年
2 陈晨捷;论儒家思想对西汉社会风尚的影响[D];山东大学;2009年
3 陆自荣;和谐合理性[D];上海大学;2006年
4 梁振杰;走近原始儒家—战国楚简儒家思想研究[D];河南大学;2007年
5 赵玉;道家与儒家的生态观与审美观[D];山东大学;2006年
6 崔存明;荀子与儒家六艺经典化[D];首都师范大学;2011年
7 武宇嫦;礼与俗的演绎[D];北京师范大学;2007年
8 金美玉;关于朝鲜中世时期儒象经典谚解的语言学研究[D];延边大学;2015年
9 刘国民;董仲舒的经学诠释及天的哲学[D];首都师范大学;2003年
10 曲文;韩非与晚周学术[D];吉林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73946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tylw/73946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