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体育论文 >

影响我国竞技田径运动发展因素及对策研究

发布时间:2017-09-01 00:11

  本文关键词:影响我国竞技田径运动发展因素及对策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竞技田径运动 影响因素 发展对策


【摘要】: 田径运动作为竞技体育项目的基础,其实力强弱是一个国家竞技体育水平的重要标志。在奥运会的大家庭中,田径运动具有金牌数多,影响范围广的特点,素有“得田径者得天下”之说。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竞技体育取得了辉煌的成就,然后中国田径军团却没有同竞技体育总体保持着同步发展的态势,相反却有滑坡的迹象。 本文以2000年—2009年间我国田径运动员在奥运会、世界田径锦标赛、全运会中的相关成绩为研究对象通过文献资料法、数理统计法等研究方法分析我国竞技田径运动实力以及存在的问题;以国家田径运动管理中心、湖南省体育局、广西体育高等专科学校、北京体育大学等90所单位的体育管理人员、教练员以及高校田径专家、学者作为调研对象,通过问卷调查法、访谈法等研究方法分析影响我国竞技田径运动发展的各因素,提出我国竞技田径运动发展对策。主要结论如下: 1 21世纪世界田径运动格局呈现出参赛国家和人数不断增多,项目增加;新生力量不断涌现,竞争越来越激烈,世界纪录不断改写;美国霸主地位受到挑战的特点。 2从整体水平上来看我国竞技田径运动在不断提高,我们在肯定成绩的同时,必须清醒地认识到我们的不足。首先,中国竞技田径运动中阴盛阳衰现象依然严重,其次,优势项目难显优势,总之我国竞技田径运动发展速度在一定程度上滞后于世界。 3影响我国竞技田径运动发展的因素包括六个方面:第一是训练因子:包括训练条件因素、训练的的科技含量、基础训练的专项化因素、训练计划因素;第二是人员因子:包括运动员的综合素质、教练员的综合素质、人才流动因素以及后备人才因素;第三是经济因子:包括经济投入因素、奖励因素;第四类是理论因子:包括运动员文化教育因素、基础理论研究因素;第五是体制因子:包括全运战略因素、管理体制因素、竞赛选拔制度;第六是环境因子:包括政治参与因素、媒体宣传因素、兴奋剂因素、群体因素、体育法规因素。 4我国应从四个方面发展我国竞技田径运动:第一、进一步完善新时期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举国体制;第二、努力提高田径运动训练的科技含量和科学化训练水平;第三、加强后备力量的选拔与培养;第四、完善体育法制建设,加大反兴奋剂力度,净化田径比赛环境。
【关键词】:竞技田径运动 影响因素 发展对策
【学位授予单位】:广西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0
【分类号】:G82
【目录】:
  • 摘要4-5
  • Abstract5-9
  • 1 前言9-10
  • 1.1 选题依据9
  • 1.2 文献综述9-10
  • 1.2.1 我国竞技田径运动实力的研究9-10
  • 1.2.2 我国竞技田径运动影响因素的研究10
  • 1.2.3 中国竞技田径运动发展对策研究10
  • 2 研究对象与方法10-12
  • 2.1 研究对象10-11
  • 2.2 研究方法11-12
  • 2.2.1 文献资料法11
  • 2.2.2 问卷调查法11-12
  • 2.2.3 数理统计法12
  • 3 结果与分析12-44
  • 3.1 世界竞技田径运动近10 年发展格局12-13
  • 3.1.1 参赛国家和人数不断增多,项目增加13
  • 3.1.2 新生力量不断涌现,竞争越来越激烈,世界纪录不断改写13
  • 3.1.3 美国霸主地位受到挑战13
  • 3.2 我国竞技田径运动近10 年发展情况的调查结果与分析13-19
  • 3.2.1 中国运动员在历届奥运会上的表现14-16
  • 3.2.2 中国运动员在近5 届世锦赛上的表现16
  • 3.2.3 中国运动员在近3 届全运会上的表现16-17
  • 3.2.4 中国竞技田径运动实力与世界竞技田径运动水平的横向比较17-19
  • 3.3 影响我国竞技田径运动发展的因素分析19-39
  • 3.3.1 训练因子分析22-25
  • 3.3.2 人员因子分析25-30
  • 3.3.3 经济因子分析30-31
  • 3.3.4 理论因子分析31-33
  • 3.3.5 体制因子分析33-37
  • 3.3.6 环境因子分析37-39
  • 3.4 中国竞技田径运动发展对策39-44
  • 3.4.1 进一步完善新时期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举国体制39-41
  • 3.4.2 努力提高田径运动训练的科技含量和科学化训练水平41-42
  • 3.4.3 加强后备力量的选拔与培养42-43
  • 3.4.4 完善体育法制建设,加大反兴奋剂力度,净化田径比赛环境43-44
  • 4 结论与建议44-46
  • 4.1 结论44
  • 4.2 建议44-46
  • 注释46-48
  • 参考文献48-51
  • 附件 151-53
  • 附件 253-56
  • 在读期间研究成果56-57
  • 致谢57-58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郑国金;从浙江省第11届运动会看我省田径运动的现状[J];浙江体育科学;1999年03期

2 刘振红;;浅析我国田径运动的可持续发展[J];中国校外教育;2010年14期

3 于树祥;;当前世界田径运动格局现状分析[J];沈阳体育学院学报;2008年05期

4 王琳;;福建省田径优势项目的发展研究——以历届全运会田径比赛为例[J];体育科学研究;2011年02期

5 王永安;;新时期田径运动的困境及发展趋势探析[J];科学大众;2006年06期

6 高鸿辉;王洪元;;北京田径竞技实力分析[J];湖南人文科技学院学报;2006年06期

7 张桂利;张振明;项立敏;;从北京奥运会看当今世界田径运动格局[J];安徽体育科技;2009年05期

8 李明;;中国田径运动实力与发展方向研究——以全运会、世锦赛、奥运会为例[J];军事体育进修学院学报;2010年01期

9 杨冰;王霞;;四川省田径运动后备人才的培养研究[J];四川体育科学;2007年04期

10 于奎龙;;从历届奥运会分析我国田径运动存在的问题及其发展趋向[J];成功(教育);2007年07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吕乙林;苏斌;田峰;;中国田径运动的基本现状和可持续发展战略的研究[A];第七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一)[C];2004年

2 詹建国;许治平;;我国田径运动各项目的研究现状及文献计量学特征分析[A];第七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二)[C];2004年

3 张贵敏;高健;金帆;刘平;李继辉;杨丹;刘建;;我国田径运动的困境与出路[A];第七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二)[C];2004年

4 朱恺;许治平;;我国田径运动研究者群体与研究对象结构特征分析[A];第七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二)[C];2004年

5 金帆;庄广秋;;我国田径运动后备人才培养现状调查研究[A];第七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二)[C];2004年

6 许治平;;我国田径运动科学研究的学科开放程度分析[A];第七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二)[C];2004年

7 李剑;;后奥运时期我国田径运动产业开发影响因素与发展对策的研究[A];第三届全国体育产业学术会议文集[C];2008年

8 宋秋香;李谦;郭新玲;;田径运动在农民体育健身工程中的优势研究[A];第二届全民健身科学大会论文摘要集[C];2010年

9 赵鲁南;;我国田径运动现状透析及突破方向相关研究[A];第七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一)[C];2004年

10 石岩;;我国优势项目高水平运动员参赛风险的识别、评估与应对[A];第七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二)[C];2004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建仁 张云;甘肃加快戏剧大省建设[N];中国艺术报;2010年

2 本报记者  徐鑫;优势项目助推营口工业[N];辽宁日报;2006年

3 杨之汀;我区近百个特色优势项目亮相农洽会[N];华兴时报;2008年

4 励小捷;突出文化优势项目 加快建设戏剧大省[N];甘肃日报;2009年

5 记者 王胜昔;让优势项目入驻郑开大道产业带[N];河南日报;2006年

6 记者  王瀛波;181个重大优势项目将落户浙江[N];浙江日报;2006年

7 本报记者  李铁燕 王忠陆 实习生 许箕亮;优势项目引领营口经济迅跑[N];营口日报;2006年

8 实习生 王佳;我市培训经济渐成“气候”[N];大庆日报;2009年

9 陈志伟 记者  陆铁男;佳木斯:让24个优势项目全部亮相[N];黑龙江经济报;2006年

10 高原 海涛;沁阳一批优势项目集中奠基[N];焦作日报;2006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石岩;我国优势项目高水平运动员参赛风险的识别、评估与应对[D];北京体育大学;2004年

2 范秦海;对我国优秀田径教练员知识结构的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08年

3 曲淑华;中国青少年田径运动训练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06年

4 肖超苏;中国农业集聚发展研究[D];湖南农业大学;2008年

5 陈广;我国16岁—20岁田径竞技后备人才可持续发展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05年

6 苗向军;我国备战奥运会组织管理的理论与实证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07年

7 明大阳;举国体制下我国高水平田径训练团队管理理论与模式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08年

8 郑立勋;我国奥运会射击项目运动成绩发展过程、影响因素及相关规律的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06年

9 荣敦国;智力和非智力因素对若干运动训练竞赛活动的影响研究[D];上海体育学院;2009年

10 兰继军;北京、西安部分大学生对北京奥运会态度的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汤盼;山东省竞技田径运动潜优势项目现状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2 周志东;河北省青少年田径运动员竞技水平区域性差异分析与对策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1年

3 王彦收;福建省田径后备人才培养可持续发展研究[D];厦门大学;2008年

4 侯仕泉;上海市田径运动后备人才培养现状调查与分析[D];上海师范大学;2005年

5 易高明;田径运动文化对体育院校校园文化建设影响的研究[D];武汉体育学院;2011年

6 朱冀;中国田径运动在历届奥运会上的成绩分析[D];河南大学;2007年

7 魏本全;转型期辽宁省田径运动现状及可持续发展的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07年

8 吴涛;“刘翔效应”对我国田径运动影响的研究[D];武汉体育学院;2006年

9 田武韬;田径运动在郑州市社区体育文化的价值研究[D];武汉体育学院;2009年

10 周静;河北省竞技田径运动发展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76874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tylw/76874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7fb93***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