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武术技法对散打运动国际化传播的影响研究
本文关键词:传统武术技法对散打运动国际化传播的影响研究
【摘要】:散打是中国武术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现代竞技武术技法的表现形式,作为中国武术的现代表现形式,虽然只有30多年的发展史,现已逐渐被世界各国搏击爱好者所接受,在世界体坛有了一席之地。但是在其快速发展的过程中由于一味的追求技击化的模式,致使其走上了一条现代化的竞技体育之路,无法体现中国传统武术技法的技击奥妙,渐渐失去了中国武术的特色,通过文献资料显示在国际范围内喜爱中国传统武术的人群越来越多而对散打的需求仅限于对竞技的需要。现如今,如何能让其以弘扬文化传承武术精髓的形式“源远流长”,不仅能以独特的运动形式进行推广,更能使其以独特的民族特色通过国际化的传播,在世界范围内生根发芽并得以延续,是当前急需解决的重要问题。本文运用文献资料分析、专家访谈和逻辑归纳等研究方法,使传统武术的技法与散打的技术有机融合,从传统武术文化中汲取能量来升华散打运动的文化内涵和丰富技战术形式,促进其国际化的快速发展。研究结果表明:第一,重竞技轻文化的现象,难以展现中国武术传统技法的魅力,并造成国际化发展方向的迷失;第二,与传统武术的脱节使其在发展过程中很难察觉到中国传统文武术的化内涵;第三,技术特点的改变忽略了对传统武术文化的继承与发扬。散打运动国际化传播的过程应始终秉承弘扬中国传统文化,发扬中华武术精神为根本目的。首先,在发展的过程中应与传统武术紧密相连,注重其文化内涵的发掘,坚持“术道”并重的传播特点。其次,通过与孔子学院相结合,借助孔子学院为传播平台,更好地将中国武术文化传播出去。最后,通过与传统武术技法相融合进而促进其广泛开展,注重传播模式的多元化,扩大习练人群的范围。散打运动的国际化传播,也是为了更好的传播中国武术。在传播的过程中,首先应保持本身所蕴含的独特文化内涵,以一种文化形式被世界所接受;然后,再以多元的推广模式进行传播,使其不局限于某一层面,从多角度阐释中国武术,如果一味的模仿西方竞技体育的发展模式势必会对中国武术的发展带来诸多不利影响。本文通过尝试性的使传统武术技法与散打技术方法的结合,来升华散打的技击内涵、丰富其战术体系,为使散打运动在国际化传播过程中更好地体现中国传统武术文化特色,并多元化的发展提供理论的参考依据。
【关键词】:传统武术技法 散打 国际化传播
【学位授予单位】:山西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G852
【目录】:
- 摘要3-5
- Abstract5-11
- 1 绪论11-15
- 1.1 选题依据11-13
- 1.1.1 传统武术与散打的内在关系11-12
- 1.1.2 散打发展历程中的得与失12
- 1.1.3 继承传统武术技法对散打国际化传播具有重要意义12-13
-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13-15
- 2 文献综述15-21
- 2.1 相关概念的界定15-16
- 2.1.1 传统武术的概念界定15
- 2.1.2 传统武术技法的概念界定15-16
- 2.2 国内相关领域研究成果的综述16-21
- 2.2.1 关于传统武术技法的综述16-17
- 2.2.2 关于散打发展的综述17-18
- 2.2.3 关于继承传统武术发展散打的综述18-21
- 3 研究对象与方法21-23
- 3.1 研究对象21
- 3.2 研究方法21-23
- 3.2.1 文献资料分析法21
- 3.2.2 专家访谈法21-22
- 3.2.3 逻辑分析法22-23
- 4 研究结果与分析23-47
- 4.1 传统武术技法特点的阐释23-29
- 4.1.1 溯本追源,传统武术之源尽显对中华民族文化的认同23-25
- 4.1.2 打练合一,彰显传统武术攻防技法的技击特色25-27
- 4.1.3 内有乾坤,传统武术技法中“气”与“劲”的特色是其独树一帜之本27-29
- 4.2 散打国际化传播的困境29-36
- 4.2.1 竞技化的“一枝独秀”及国际范围内项目开展的不均衡现象29-31
- 4.2.2 规则的多次修改对散打技术发展的利与弊31-32
- 4.2.3 同类格斗项目对散打国际化传播的冲击32-34
- 4.2.4 理念缺失:注重形式的改造,,忽略自身特色的继承34-36
- 4.3 传统武术技法对散打国际化传播的价值36-40
- 4.3.1 融合传统武术技法是丰富散打文化内涵的必要之举36-38
- 4.3.2 融合传统武术技法是散打区别其他武技的必经之路38-39
- 4.3.3 融合传统武术技法是散打国际化传播的多元化途径39-40
- 4.4 散打国际化传播的路径40-47
- 4.4.1 武林大会的出现对散打国际化传播的启示40-42
- 4.4.2 与孔子学院融合进行多元化传播传统武术文化42-43
- 4.4.3 大武术观背景下对散打赛事国际化的要求43-47
- 5 结论与建议47-49
- 5.1 结论47
- 5.2 建议47-49
- 本研究的不足之处49-51
- 致谢51-53
- 参考文献53-57
- 附录57-59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59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月晨,丛燕,付玉坤,丁东升,孙玲,郄捍烈;从山东省大学生武术节试探高校武术发展的现状及对策[J];山东体育科技;2000年02期
2 王新华,崔喜灿;谈如何培养少儿的武术兴趣[J];辽宁体育科技;2000年05期
3 刘同为,王震,丁丽萍;论21世纪武术发展的战略构想[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01年03期
4 郝士儒;浅谈武术的普及和发展[J];保定师专学报;2001年04期
5 王少军;传统武术发展趋议[J];解放军体育学院学报;2001年02期
6 范继军;武术赛场萧条的原因及对策[J];郑州牧业工程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1年01期
7 蔡宝忠;武术发展的社会化和产业化趋势探析[J];沈阳体育学院学报;2001年01期
8 刘和臣,张燕;对中国“武术”名词定论分析[J];辽宁体育科技;2001年06期
9 李素喜;浅谈培育和拓展武术市场[J];成都师专学报;2002年01期
10 胡秀娟,石运佳;武术科研发展战略[J];广州体育学院学报;2003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郭玉成;郭玉亭;邱丕相;;武术传播的对策研究[A];第七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集[C];2004年
2 张茂林;姜明;孙红梅;;21世纪武术产业化与可持续发展的思考[A];首届中国体育产业学术会议文集[C];2005年
3 郭玉成;郭玉亭;邱丕相;;武术传播的对策研究[A];第七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二)[C];2004年
4 张厚福;张春燕;钟明宝;;武术的知识产权研究[A];第七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集[C];2004年
5 郭守靖;;从文化学视角看北京2008奥运会武术比赛[A];首届中国体育博士高层论坛论文集[C];2006年
6 郭玉成;;论“2008北京奥运会武术比赛”期间的武术传播[A];首届中国体育博士高层论坛论文集[C];2006年
7 颜秉峰;李成银;陈寿忠;;2008北京奥运会武术比赛突发事件及其应对策略研究[A];第八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一)[C];2007年
8 李成银;张银行;;关于北京奥运会期间武术的宣传策略研究[A];第八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一)[C];2007年
9 王林;虞定海;;北京奥运会期间武术传播策略研究[A];第八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一)[C];2007年
10 林志刚;周士菊;;关于开发2008奥运武术旅游资源的研究[A];第八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一)[C];2007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郭博文 敬阳;旁观2003传统武术大赛[N];中国体育报;2003年
2 本报记者 蒋亚明;传统赛事促进武术普及[N];中国体育报;2011年
3 记者 蒋亚明;大力推进武术社会化[N];中国体育报;2013年
4 本报记者 蒋亚明;抓住试点契机 展示武术魅力[N];中国体育报;2013年
5 本报记者 冯新生;武术旅游,风起云涌壮山河[N];中国旅游报;2005年
6 邓祥国;知名武术教练的精彩人生[N];中国国门时报;2003年
7 郭同鹏;李正虎:痴情武术不言悔[N];平凉日报;2005年
8 本报记者 郑红深 薛原;东亚运有助武术推广[N];人民日报;2001年
9 劳王;北京武术赛事多[N];人民日报;2003年
10 本报记者 王静;武术进一步走向世界[N];中国体育报;2003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伟;论武术休闲及其市场拓展[D];上海体育学院;2011年
2 梅秀南;中国传统武术对越南传统武术的影响[D];湖南师范大学;2015年
3 马文友;中国武术的审美文化研究[D];上海体育学院;2012年
4 刘鹏;西棍之研究[D];上海体育学院;2014年
5 吴攀文;武术DNA研究[D];上海体育学院;2015年
6 杨建营;生态文明视域下的武术发展研究[D];上海体育学院;2010年
7 张国栋;中华武术现代传承困境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8 温搏;当代武术传承中华传统文化的历史使命[D];福建师范大学;2009年
9 李印东;武术释义[D];北京体育大学;2006年
10 刘祖辉;中国近现代武术思想演变的阶段特征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航;从武术传播的方式特点看武术的发展[D];首都体育学院;2009年
2 吴应广;对长沙市高校学生课外武术锻炼态度的调查与归因分析[D];北京体育大学;2008年
3 梁文钢;论视频播客在武术传播中的作用[D];北京体育大学;2008年
4 李志强;湖南省武术市场开发的现状及对策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9年
5 胡敏;江苏省传统武术竞赛开展情况的调查分析及发展对策[D];扬州大学;2010年
6 汤俊波;山东传统武术“十二五”期间发展规划设想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0年
7 李红艳;论传统武术发展的思路[D];山东师范大学;2010年
8 吕梅;关系营销学视角下的武术市场化探析[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9 宿宁;山东省传统武术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D];曲阜师范大学;2011年
10 高会军;甘肃省天水市农村武术现状及发展对策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5年
本文编号:77098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tylw/77098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