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师范大学体育类顶岗实习生教师角色转变影响因素研究
本文关键词:河北师范大学体育类顶岗实习生教师角色转变影响因素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顶岗实习 体育类顶岗实习生 教师角色转变 影响因素
【摘要】:河北师范大学顶岗实习工作距今已开展了20期,在过去的10年中河北师范大学不仅将顶岗支教工作有计划的全面铺开,更是取得了各项优异的成绩。但与此同时,该项工作也存在着一些相应的问题。其中,顶岗实习生在顶岗过程中自身教师角色的转变周期长、转变效果差、转变不彻底的问题已成为顶岗工作中需应对解决的首要问题。而解决问题的关键是找准产生问题的原因,对症下药,有针对性的去预防、避免和解决。因此,研究导致顶岗实习生教师角色转变周期长的因素至关重要。顶岗实习工作涉及到的实习生均来自我校的各个学院,授课科目十分全面,每一学科又都具有专业特点,所以要想系统的研究影响顶岗实习生教师角色转变因素应区分学科进行研究。本研究主要针对体育类顶岗实习生教师角色转变的影响因素进行系统的研究。本研究通过文献资料法、访谈法、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法、逻辑分析法五种研究方法对体育类顶岗实习生教师角色转变的现状及影响其转变滞后的因素进行研究。旨在为促进体育类顶岗实习生教师角色的快速转变提供理论基础。调查研究发现,体育类顶岗实习生在10个方面存在教师角色转变滞后的问题:1教育理念,2职业道德素养;3抗压能力;4解决问题能力;5教法选择运用;6体育游戏设计;7教学反思;8运动训练指导;9竞赛组织编排;10裁判工作。而影响其教师角色转变周期的因素既有实习生个人的内在因素,又有外在因素。个人的内在因素中,实习生缺乏实习授课经验;对教师职业道德认识的不够全面;对现代教育理念了解的不够清晰;自身的教育理论知识和学科理论知识掌握的不牢靠;无法对实习学校现有的场地器材进行改造;在工作中学习接受能力存在差异同时普遍缺乏研究能力。外在因素中,实习学校对体育课程以及体育类顶岗实习生不够重视;当地指导教师学历普遍不高,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都存在固化单一的现象无法紧随时代的变化;岗前培训时间较短内容单一缺乏对学科的针对性;在职培训以及其他形式的指导效果无法保证,普遍流于形式。我校体育学院对体育教师的培养在课程设置上;培养模式上,培养效果以及评价的方法上都存在着问题。针对体育类顶岗实习生教师角色转变周期滞后的问题提出了解决的措施:我校体育学院的培养模式需要做出相应的调整,应开发并增加多种更具实践意义的新课程,并且在授课中保证学生在大学课堂上学习效果,同时改变考试这种教学评价的方式;在顶岗工作的开展中,应增加顶岗实习生岗前培训的时间和内容,保证各级各类教学指导的指导效果,定期举行教学反思汇报工作;加强实习学校对体育类顶岗实习生的重视;对当地指导教师专业化培养。
【关键词】:顶岗实习 体育类顶岗实习生 教师角色转变 影响因素
【学位授予单位】:河北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G807.4
【目录】:
- 摘要4-6
- Abstract6-10
- 引言10-12
- 1 文献综述12-16
- 1.1 河北师范大学顶岗实习概述12
- 1.2 顶岗实习与教育实习的区别12
- 1.3 教师角色的含义12-13
- 1.4 国内外研究现状13-16
- 1.4.1 国外教师角色转变研究13
- 1.4.2 教育实习师范生教师角色转变现存问题13
- 1.4.3 影响师范生教师角色转变因素13
- 1.4.4 体育类实习生教师角色转变现存问题13-14
- 1.4.5 体育类实习生教师角色转变影响因素14
- 1.4.6 顶岗实习模式特色14-16
- 2 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16-20
- 2.1 研究对象16
- 2.2 研究方法16-20
- 2.2.1 文献资料法16
- 2.2.2 调查法16-18
- 2.2.3 数理统计法18
- 2.2.4 逻辑分析法18-20
- 3 研究结果与分析20-48
- 3.1 第20期体育类顶岗实习学生基本情况分析20
- 3.2 第20期顶岗实习驻县教师基本情况分析20-21
- 3.3 影响体育类顶岗实习生教师角色转变的因素分析21-34
- 3.3.1 影响体育类顶岗实习生教师角色转变的内在因素分析21-28
- 3.3.2 影响体育类顶岗实习生教师角色转变的外在因素分析28-34
- 3.4 体育类顶岗实习生教师角色转变周期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34-44
- 3.4.1 体育类顶岗实习生应具备的素养与能力34-35
- 3.4.2 体育类顶岗实习生常规工作中教师角色转变周期分析35-39
- 3.4.3 体育类顶岗实习生课堂授课中教师角色转变周期分析39-43
- 3.4.4 体育类顶岗实习生课外活动辅导中转变周期分析43-44
- 3.5 体育类顶岗实习生教师角色转变存在问题及解决措施44-48
- 3.5.1 存在问题44-45
- 3.5.2 解决措施45-48
- 结论48-50
- 参考文献50-54
- 附录54-66
- 致谢66-68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清单68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晓峰;新时期呼唤教师角色转变[J];教育探索;2000年07期
2 王蔚;课程改革引发教师角色转变[J];中小学管理;2002年07期
3 莫烘云;在美术新课标导引下实现教师角色转变[J];基础教育研究;2004年07期
4 徐煊;关于体育教师角色转变的若干认识[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4期
5 张桂青,钟霖;深化学校体育课程改革 促进体育教师角色转变[J];教书育人;2004年09期
6 马正宾;;新课标下教师角色转变之我见[J];中国教育研究论丛;2006年00期
7 高海燕;;浅谈新课程与教师角色转变[J];甘肃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7年04期
8 王健;朱利健;;关于体育教师角色转变的若干认识[J];扬州教育学院学报;2008年01期
9 邓育柏;;语文高效课堂中教师角色转变的研究与实践[J];语文学刊;2014年16期
10 周霄汉;;新教师从学生角色向教师角色转变需注意的问题[J];学子(教育新理念);2014年1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徐开荣;;教师角色转变之我见[A];中华教育理论与实践科研论文成果选编(第1卷)[C];2009年
2 白云;;也谈教师角色转变[A];中华教育理论与实践科研论文成果选编(第4卷)[C];2010年
3 李秀杰;;教师角色转变初探[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成果集(中国名校卷)(一)[C];2009年
4 郑明希;;计算机专业项目教学中教师角色转变的研究[A];2014年4月现代教育教学探索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4年
5 德玛;;新课程教学中教师角色的变化[A];中华教育理论与实践科研论文成果选编(第4卷)[C];2010年
6 赵文明;;网络时代与教师角色转变[A];全国教育科研“十五”成果论文集(第三卷)[C];2005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泗阳县南刘集中学 刘芝瑞;教师角色转变势在必行[N];江苏教育报;2009年
2 秦安县叶堡乡阳兀川中学 陈周芳;新课改与教师角色转变[N];甘肃日报;2009年
3 屈兑梅;论新课程改革对教师角色转变的要求[N];陇南日报;2010年
4 江苏省宝应县泾河镇中心初中 赵玉庆;谈新课程背景下教师角色转变[N];学知报;2011年
5 安徽舒城师范学校 钟能文;教育应给学生添股精神气[N];中国教育报;2008年
6 安定区大城小学 张梅;课程改革呼唤教师角色转变[N];定西日报;2007年
7 河南省第二实验中学 陈强;他们是在用心办学[N];中国教育报;2008年
8 记者 王定翔;改革创新续写激情乐章[N];平顶山日报;2011年
9 四川省资中县球溪高级中学语文组 邱明;顺应教改潮流 转变自身角色[N];学知报;2011年
10 栗聪蒲 市中原街小学教师;从“×”到“?”的转变看新课改[N];太行日报;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姬冰澌;数字化下教师角色转变困境的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5年
2 刘鑫;河北师范大学体育类顶岗实习生教师角色转变影响因素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6年
3 张书文;新课程背景下小学科学课教师角色转变及策略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6年
4 冷雪;研究性学习案例指导中教师角色转变的实践与初探[D];东北师范大学;2007年
5 车宇光;基于创生取向课程实施中的高职教师角色转变的研究[D];吉林农业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77100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tylw/77100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