柔力球套路技术体系研究
本文关键词:柔力球套路技术体系研究
【摘要】:柔力球套路从问世以来,发展的如火如荼,各种风格的套路表演争先恐后的出现,吸引了越来越多的人参与,然而理论的发展远远落后于实践技术的发展,只有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才能使柔力球套路更科学的发展,当务之急,对于柔力球套路技术体系的理论研究是非常有必要的。笔者采用专家访谈法、逻辑分析法、录像观察法等,以柔力球套路技术体系为主要研究对象,试图从柔力球套路技术的握拍、动作、创编、评价、审美五大体系构建柔力球套路技术体系的基本框架,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分析各体系之间的联系,目的在于为柔力球套路技术的教学与训练提供理论基础,协调理论与实践的发展,为柔力球套路的发展与传播尽微薄之力。研究结果:1通过访谈国内柔力球领域的一线专家学者、教练员、裁判员,结合他们给出的建议,依据柔力球套路技术体系的研究现状、项目技术特点以及竞赛规则,笔者从柔力球套路技术握拍体系、柔力球套路技术动作体系、柔力球套路技术创编体系、柔力球套路技术审美体系、柔力球套路技术评价体系五大体系构建柔力球套路技术体系的基本框架。2总结前人对柔力球套路握拍技术的研究,通过观察在全国比赛中获得优异运动成绩的运动员的比赛视频,笔者将柔力球套路技术握拍体系总结如下:正握拍技术、反握拍技术、横握拍技术、颈握拍技术、倒握拍技术、倒横握拍技术、倒侧握拍技术,各握拍技术之间有密不可分的联系,通过相互转换完成动作与动作之间的衔接。3根据柔力球套路的运动技术特点、动作难易程度和竞赛评分细则,结合运动训练学中运动技术的基本结构理论,笔者从基本动作技术(摆翻类、绕翻类、旋翻类、抛接类)和难度动作技术(A类、B类、C类)对柔力球套路动作进行细化,构建柔力球套路技术动作体系,规范项目的发展。4根据柔力球竞赛规则中对组织编排的要求,笔者从竞技体育创新理论的角度出发,分析柔力球套路技术创编体系是由创编内容、创编原则、创编方法和创编程序以及四要素共同构建的内部相互联系的复杂系统。5依据目前施行的2012年版柔力球套路竞赛规则的评价细则,结合该项目的运动特点,笔者从评价指标和评价方法上构建柔力球套路技术评价体系,以此丰富柔力球套路的技术体系和竞赛机制,为柔力球套路技术评价提供参考建议。6参考国内柔力球一线专家提出的宝贵意见,结合该运动的审美特点以及中国审美理论,笔者将柔力球套路技术审美体系划分为:审美内容、审美价值、审美方法。通过对柔力球套路技术审美体系的研究,不断丰富和挖掘其内在的文化内涵,加强项目的观赏性。7柔力球套路技术各体系之间的关系:握拍技术是基础,为顺利完成动作做铺垫;技术动作体系是根本,是衡量运动员技术水平的重要指标;技术创编为柔力球套路的创编提供有力依据;技术审美和评价为裁判员对运动员竞技能力的评定提供可靠依据。
【关键词】:柔力球套路 技术体系 研究
【学位授予单位】:郑州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G852
【目录】:
- 摘要4-6
- Abstract6-12
- 第一章 前言12-22
- 第一节 选题背景及依据12-14
- 一 选题背景12
- 二 选题依据12-14
- 第二节 文献综述14-16
- 一 国内相关文献综述14-16
- 二 国外相关研究现状16
- 第三节 研究的目的与意义16-17
- 一 研究目的16
- 二 研究意义16-17
- 第四节 研究思路17-18
- 第五节 研究对象与方法18-19
- 一 研究对象18
- 二 研究方法18-19
- 第六节 相关概念的界定19-22
- 一 柔力球的概述19-20
- 二 柔力球套路的概念20
- 三 柔力球套路技术概念界定20-21
- 四 柔力球套路技术体系概念的界定21-22
- 第二章 研究结果与分析22-49
- 第一节 柔力球套路技术体系的划分及依据22-23
- 第二节 柔力球套路握拍体系23-27
- 一 柔力球套路技术握拍体系的划分依据23
- 二 柔力球套路技术握拍体系的划分23-26
- 三 柔力球套路技术各握拍体系之间的相互联系26-27
- 第三节 柔力球套路技术动作体系27-34
- 一 柔力球套路技术动作体系的划分依据27
- 二 柔力球套路技术动作体系划分27-33
- 三 柔力球套路动作技术体系内部诸要素之间的关系33-34
- 第四节 柔力球套路技术创编体系34-41
- 一 柔力球套路技术创编体系的划分依据34-35
- 二 柔力球套路技术创编体系的划分35-41
- 三 柔力球套路技术创编体系内部诸要素之间的关系41
- 第五节 柔力球套路技术评价体系41-44
- 一 柔力球套路技术评价体系的划分依据41
- 二 柔力球套路技术评价体系的划分41-44
- 第六节 柔力球套路技术审美体系44-48
- 一 柔力球套路技术审美体系的划分依据44-45
- 二 柔力球套路技术审美体系的划分45-48
- 第七节 柔力球套路技术各体系之间的相互关系48-49
- 第三章 结论与建议49-51
- 第一节 结论49
- 第二节 建议49-51
- 参考文献51-53
- 附录 A53-54
- 附录 B54-55
- 附录 C55-56
- 个人简历56-57
- 致谢57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金嘉鹏;;济南市柔力球运动现状分析及发展策略[J];齐鲁师范学院学报;2012年02期
2 张艳青;;柔力球运动的发展现状及对策[J];军事体育进修学院学报;2012年04期
3 周建东;;对柔力球运动概念的再认识[J];搏击(体育论坛);2012年12期
4 冯永福;凌灏;;从文化学的视角谈柔力球运动的传承与发展[J];内江科技;2013年01期
5 周建东;;关于中国老年体协推动柔力球运动发展的历史分析与理性思考[J];搏击(武术科学);2013年06期
6 曹璐;张臣;;柔力球和瑜伽对女大学生体质影响的研究[J];西安文理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年02期
7 周建东;刘龙;;走出项目边缘化窘境——对竞技柔力球未来发展的思考[J];搏击(武术科学);2013年07期
8 刘淑慧;;中国柔力球国际交流发展途径及传播对策[J];当代体育科技;2013年24期
9 王洪武;;小小柔力球健身有“五力”[J];金秋;2014年06期
10 周玉莲;;我爱柔力球[J];老年教育(长者家园);2014年0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华雪;王体帅;王艳;;大众体育之星——柔力球运动[A];第二届全民健身科学大会论文摘要集[C];2010年
2 华雪;;影响柔力球套路比赛观赏性的因素——以2011年北京市柔力球比赛为视角[A];第九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2)[C];2011年
3 姚远;;柔力球练习对城市老年女性睡眠的影响研究[A];第九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3)[C];2011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保健时报记者 穆晶晶;老年人青睐柔力球[N];保健时报;2007年
2 本报记者 左亚军;省中老年人柔力球赛在我市举行[N];永州日报;2007年
3 本报记者 蒲智;铜仁柔力球吸引世界眼球[N];铜仁日报;2008年
4 朱虹;柔力球引领运动时尚[N];人民日报;2008年
5 本报记者 孙肖娜;柔力球何以变成神奇小球[N];中国体育报;2012年
6 深圳商报记者 黄青山 通讯员 黄子珩;以“四个统一”推进柔力球器材标准化[N];深圳商报;2012年
7 尹丽萍;第一套柔力球规定套路发布[N];中国体育报;2013年
8 记者 刘伟;市老体协柔力球培训基地挂牌皇岗[N];深圳特区报;2010年
9 记者 蒋艾m: 张敏;10年,我们越活越精彩[N];雅安日报;2010年
10 李伟哲 陈华 曹纯菲;迎引抛绕 拍上旋“乾坤”[N];中国体育报;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戴丽;山西省高校柔力球运动发展现状与对策研究[D];太原理工大学;2014年
2 陈丹;高校柔力球运动的推广历程与发展策略研究[D];山东体育学院;2014年
3 刘茂林;柔力球锻炼对老年女性平衡与灵敏能力及足底压力的影响[D];南京师范大学;2015年
4 曹跃;柔力球套路比赛规则的研究[D];山西大学;2015年
5 石晓庆;太原市高校柔力球运动的体育文化价值研究[D];山西大学;2015年
6 陈翠冉;柔力球与残疾人健康促进[D];山东体育学院;2015年
7 白锦昊;柔力球运动与乒乓球运动对学生身体素质特征影响的比较分析[D];西安体育学院;2015年
8 童胜玢;柔力球表演套路技术特征和编排特点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15年
9 钦怿;柔力球运动发展动因与发展对策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15年
10 谢曼Z,
本文编号:82657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tylw/82657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