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体育论文 >

我国省市级健身气功开展效果评估指标体系构建研究

发布时间:2017-09-12 03:40

  本文关键词:我国省市级健身气功开展效果评估指标体系构建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省市级 健身气功 开展效果 评估指标


【摘要】:随着健身气功习练人群规模的不断扩大,社会组织的进一步发展,活动的不断增多,管理工作难度必然加大,必然对政府的管理能力、管理方式、管理水平提出更高要求。本研究将根据目前健身气功开展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从而提取出评估省市级健身气功开展效果的实质性指标,并在运用多种合理、科学的评价方法基础上,构建出一套省市级健身气功开展效果评估指标体系,为健身气功管理部门评估省市级健身气功发展水平提供可量化、易操作的标尺,为政府及健身气功管理部门把握健身气功发展动态、及时发现问题、调整方向计划、合理配置资源、改进机构自身的管理与确立新的发展空间提供参考依据。研究结果:(1)通过对健身气功开展现状的调查,确定我国省市级健身气功开展效果的研究内容,同时对我国省市级健身气功开展效果评估指标构建原则、构建方法进行了介绍,具体确定了我国省市级健身气功开展效果评估指标。(2)通过对国家体育总局及部分省市级健身气功管理者、健身气功方面的专家、及部分地区站点负责人等发放两轮专家问卷,共得到我国省市级健身气功开展效果评估指标一级指标5项,分别为健身气功指导员、健身气功组织活动、健身气功管理组织、健身气功经费支持、健身气功站点;二级指标12项,分别为指导员总人数、技术等级、功法培训、交流展示、裁判人员、组织机构、社团组织、宣传报道、专项财政、社会资助、站点数量、站点人数这;三级指标22项,由每年组织参与“百城千村”交流展示次数等指标共同组成。(3)评估指标体系中的五项一级指标的权重基本相近,其中,健身气功站点(0.206)、健身气功指导员(0.2039)、健身气功组织活动(0.2015)的指标权重相对较高,其次为管理机构(0.1920)、经费支持(0.1659),从指标的权重系数可反映需要对我国省区市的健身气功站点、指导员、组织活动的相关影响因素充分重视。在二级指标权重中,组织活动中的功法培训(0.0803)、功法比赛(0.0789)高于其他指标,说明组织部门要重视“功法培训”、“功法比赛”,举办开展更多的相关活动,以推动健身气功的开展。(4)通过模糊综合分析法计算了各个指标在整体评估体系中的重要程度,得出我国省市级健身气功开展效果评估指标体系中各个指标的相对权重,随着健身气功的发展,需进一步深入研究。
【关键词】:省市级 健身气功 开展效果 评估指标
【学位授予单位】:上海体育学院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G852.6
【目录】:
  • 摘要4-5
  • Abstract5-9
  • 1 选题目的与意义9-16
  • 1.1 选题背景9
  • 1.2 研究目的9-10
  • 1.3 研究意义10
  • 1.3.1 理论意义10
  • 1.3.2 实践意义10
  • 1.4 国内外研究现状10-16
  • 2 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16-18
  • 2.1 研究对象16
  • 2.2 研究方法16-18
  • 2.2.1 文献资料法16
  • 2.2.2 专家访谈法16
  • 2.2.3 德尔菲法16-17
  • 2.2.4 内容分析法17
  • 2.2.5 实地调研法17
  • 2.2.6 数理统计法17-18
  • 2.3 研究思路18
  • 3 结果与分析18-53
  • 3.1 我国省市级健身气功开展现状分析18-36
  • 3.1.1 我国省市级健身气功指导员现状分析18-22
  • 3.1.2 我国省市级健身气功组织活动现状分析22-27
  • 3.1.3 我国省市级健身气功组织管理现状分析27-29
  • 3.1.4 我国省市级健身气功财政支出现状分析29-32
  • 3.1.5 我国省市级健身气功活动站点现状分析32-36
  • 3.2 健身气功开展效果评估指标体系构建36-53
  • 3.2.1 健身气功开展效果评估指标构建原则36-37
  • 3.2.1.1 科学性原则36
  • 3.2.1.2 可操作性原则36
  • 3.2.1.3 公平性原则36-37
  • 3.2.2 我国省市级健身气功开展效果评估指标的建立37-47
  • 3.2.2.1 专家问卷初步设计程序37
  • 3.2.2.2 专家的筛选与权威性37-38
  • 3.2.2.3 专家问卷的发放与回收38
  • 3.2.2.4 专家权威系数38-40
  • 3.2.2.5 专家咨询结果40-47
  • 3.2.2.5.1 第一轮专家问卷数据分析结果40-43
  • 3.2.2.5.2 第一轮专家意见汇总43-44
  • 3.2.2.5.3 第一轮专家问卷评估指标修改情况44-45
  • 3.2.2.5.4 第二轮专家咨询结果45-47
  • 3.2.3 省市级健身气功开展效果指标体系的权重47-53
  • 3.2.4 省市级健身气功开展效果指标评估方法53
  • 4 结论53-55
  • 5 致谢55-56
  • 6 参考文献56-59
  • 附件一59-66
  • 附件二66-72
  • 附件三72-76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守升;浅析健身气功防病治病机理与作用[J];搏击·武术科学(学术版);2005年07期

2 尹海立;惠艳;;浅析健身气功产业发展的条件和方向[J];吉林体育学院学报;2005年04期

3 王敬浩;虞定海;;健身气功研究中现象学方法之启示[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05年06期

4 虞定海,李卫民;上海市健身气功发展战略研究[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05年02期

5 张斌;邓跃飞;;健身气功产业发展的条件和方向[J];博击(武术科学);2006年07期

6 尹海立;;未来十年山东省大中城市健身气功发展战略研究[J];吉林体育学院学报;2006年03期

7 姚琼;左家伟;牛爱军;;体育院校开设健身气功课程的现状调查及对策研究[J];广州体育学院学报;2006年06期

8 王沂;;关于健身气功若干问题的思考[J];博击(武术科学);2007年02期

9 王沂;;健身气功与儒家环境教育思想思考[J];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07年02期

10 费宏程;金相奎;王红;;“健身气功·六字诀”对大学生心肺功能影响的研究[J];吉林体育学院学报;2007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应荐;尚研研;李小青;张一和;;健身气功的医疗作用问题[A];中国医学气功学会第四届理事会2010年年会暨医学气功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2 刘莉;王润斌;;新时期中国健身气功社团组织发展研究[A];第七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一)[C];2004年

3 钟琳琳;虞定海;;健身气功推广模式的构建研究[A];第七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二)[C];2004年

4 胡家燕;;在大力弘扬先进文化推广普及四种健身气功研讨会上的讲话[A];大力弘扬先进文化、推广普及四种健身气功——中国反邪教协会第十一次报告会暨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6年

5 连辑;;在“大力弘扬先进文化、推广普及四种健身气功”学术讨论会上的讲话[A];大力弘扬先进文化、推广普及四种健身气功——中国反邪教协会第十一次报告会暨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6年

6 白志明;;在“大力弘扬先进文化、推广普及‘四种健身气功’学术讨论会”上的欢迎词[A];大力弘扬先进文化、推广普及四种健身气功——中国反邪教协会第十一次报告会暨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6年

7 ;大力弘扬先进文化 推广普及四种健身气功[A];大力弘扬先进文化、推广普及四种健身气功——中国反邪教协会第十一次报告会暨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6年

8 王渝生;;在“大力弘扬先进文化、推广普及四种健身气功”学术讨论会上的总结讲话[A];大力弘扬先进文化、推广普及四种健身气功——中国反邪教协会第十一次报告会暨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6年

9 骆玉峰;;四种健身气功练功效果的调查[A];大力弘扬先进文化、推广普及四种健身气功——中国反邪教协会第十一次报告会暨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6年

10 李克;;切实做好健身气功工作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而努力[A];大力弘扬先进文化、推广普及四种健身气功——中国反邪教协会第十一次报告会暨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6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钟键;什么是健身气功[N];今日信息报;2004年

2 钟键;什么是健身气功[N];人民日报;2004年

3 赵丽娜 秦顺欧;全省健身气功管理工作会议在蚌召开[N];蚌埠日报;2006年

4 本报记者 谢漪珊;竞赛让健身气功更具活力[N];中国体育报;2007年

5 许珂邋蒲亚昆;昆明健身气功迅速普及[N];中国体育报;2008年

6 张旭光;突出实践特色 解决实际问题[N];中国体育报;2008年

7 本报记者 部国华;健身气功千人展演激情四溢[N];中国体育报;2008年

8 记者 罗京生;全国健身气功推广工作迈上新台阶[N];光明日报;2008年

9 部国华;健身气功:混合动力奏响和谐乐章[N];中国体育报;2008年

10 部国华;提升发展空间[N];中国体育报;2008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王林;健身气功推广策略研究[D];上海体育学院;2009年

2 王言群;新编健身气功的理论构建[D];上海体育学院;2008年

3 许凤英;善治视角下中国健身气功社团的管理体制改革研究[D];曲阜师范大学;201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尤杏雪;健身气功·六字诀对老年人生存质量影响因素的研究[D];首都体育学院;2009年

2 张国明;北京市健身气功发展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07年

3 蒋满意;健身气功科学知识普及课程开发的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07年

4 冯存敬;河北省本科高校健身气功的开展现状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09年

5 李雄锋;现阶段我国健身气功协会的发展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08年

6 陈晓卉;北京市健身气功推广模式的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10年

7 郝凤霞;河北省健身气功推广策略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0年

8 刘玉兰;健身气功国际交流比赛运作现状调查及发展对策研究[D];上海体育学院;2010年

9 刘会;健身气功对大学生体质影响的实验与研究[D];太原理工大学;2011年

10 岳旭东;健身气功推广策略研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83490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tylw/83490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31b0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