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体育论文 >

我国优秀女子链球运动员投掷技术的运动学分析

发布时间:2017-09-15 06:51

  本文关键词:我国优秀女子链球运动员投掷技术的运动学分析


  更多相关文章: 女子 链球 投掷技术 运动学 运动特征


【摘要】:分析与诊断我国优秀女子链球运动员投掷技术动作,对提高我国女子链球运动的运动成绩具有重要的意义。因此,本文以2014年全国田径冠军赛暨大奖赛总决赛女子链球项目前8名的选手为研究对象,通过使用两台CASIO FH25摄像机以设定拍摄频率为120Hz,拍摄距离为10米,机高1.2米,快门速度1/2000秒进行三维摄像拍摄,对掷链球技术进行运动学参数的时间参数分析;速度参数分析;轨迹参数分析;角度参数分析和出手参数分析,揭示我国优秀女子链球运动员技术动作的有关运动学特征。本文通过对运动学参数分析得出结论:(1)从时间参数来看:预摆时,我国8名运动员的预摆时间用时较长;在旋转阶段,张文秀和燕妮用时较少达到了世界优秀运动员的水平,但是时间递减率明显低于库岑科娃的时间递减率,并且旋转节奏不稳定;8名选手中,5名运动员的单脚支撑总时间高于双脚支撑总时间,双支撑期时间不足,d/s比率低;最后用力时间在总时间所占的比值也大大低于国外优秀选手,总的来说,我国运动员在最后用力阶段充分加速的作用时间短。(2)从速度参数来看:我国选手对预摆速度的利用率一般,与世界顶尖运动员相比仍存在一定差距(53%);在旋转阶段,我国大多数选手的链球速度在双支撑阶段增加,单支撑阶段下降,每圈的速度最大值和最小值都处于上升趋势,但是链球速度总损失较高,我国运动员与世界优秀运动员比较,在旋转第二圈和第三圈获得的速度增量相差无几,但是在第一圈与第四圈的速度增量相差较大;我国运动员在最后用力阶段持续加速的能力相对较弱,对出手初速度的贡献率最小,并且提前结束了最后用力动作,不利于出手初速度的提高。(3)从轨迹参数来看,链球在双支撑阶段以及最后用力阶段运行轨迹总长度,更能反映运动员动作技术的合理性以及链球的出手初速度;我国优秀选手链球每圈运行的最高点偏低,最低点偏高,造成身体重心较高,表明我国运动员在旋转中的动作技术存在不足;我国大部分运动员双支撑阶段链球加速距离小于单支撑阶段,造成右脚离地瞬间链球方位角偏大,右脚着地晚,未能有效地利用链球从最高点向下运行过程中重力以及人体肌力的叠加效益;我国链球运动员在身体的旋转中右脚离地与落地时机有以下动作技术现象:第一种是以张文秀和刘婷婷为代表的“晚抬早落”动作技术;第二种是以王峥、罗娜和燕妮为代表的“早抬早落”动作技术;第三种是以王璐为代表的“晚抬晚落”动作技术;第四种是以王莹莹和李雨茂为代表的“早抬晚落”的动作技术。(4)从角量参数来看,分析我国优秀运动员肩髋扭转角的数据,可以发现,她们还滞留在以往的幅度大、节奏慢的传统技术上;我国只有张文秀和刘婷婷两名运动员在每圈右脚抬离地面时肩链角数值最小,其他运动员在每圈右脚抬离地面时肩链角基本都高于90°;由运动员右脚落地双支撑开始阶段肩链角的数据而论,张文秀、王峥和罗娜的数据相对更合理,链球在每圈右脚落地时途经躯干正前方时,处于最理想的旋转半径,但其他运动员尤其是刘婷婷、王璐、王莹莹和李雨茂的第一圈,燕妮的第二圈和李雨茂的第三圈在右脚落地瞬间肩链角大于100°;整个旋转过程中,只有刘婷婷一位运动员重视了躯干的前倾动作,而其他运动员在旋转中躯干动作和链球运动的配合尚不协调;我国的运动员只有王峥、罗娜和王璐三名运动员在旋转过程中每圈右脚离地瞬间右髋角是逐渐增加的,加速的节奏较好,而张文秀、燕妮、王莹莹和李雨茂这四名运动员有一定程度的减小,制约了重心的快速前移和过度,加速节奏较差;在右脚离地和链球出手时,我国优秀链球运动员左踝角的整体情况为随着旋转圈数的递增而逐渐减小,在链球出手时又增大,表明在右脚离地瞬间踝关节蹬伸越来越不够充分,相比王莹莹在这方面较其他的运动员做的好点,在右脚落地瞬间,我国优秀链球运动员左踝角差不多,没有过高抬起。(5)从出手参数来看,我国链球运动员出手角度平均值为35.30°,与世界顶级选手相比存在一定的差距,链球出手高度对比赛成绩具有一定的影响的,我国优秀运动员在这方面做得不是很理想。
【关键词】:女子 链球 投掷技术 运动学 运动特征
【学位授予单位】:中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G824.4
【目录】:
  • 摘要4-6
  • Abstract6-11
  • 1.绪论11-17
  • 1.1 选题依据及背景11-13
  •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13-14
  • 1.3 文献综述14-17
  • 1.3.1 女子掷链球旋转技术的国内外研究进展及动态14-17
  • 2 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17-21
  • 2.1 研究对象17
  • 2.2 研究方法17-21
  • 2.2.1 文献资料法17-18
  • 2.2.2 现场拍摄法18
  • 2.2.3 影片解析法18-20
  • 2.2.4 数理统计法20
  • 2.2.5 逻辑分析法20-21
  • 3.研究结果与分析讨论21-52
  • 3.1 我国优秀女子链球运动员掷链球技术时间参数的分析21-26
  • 3.1.1 预摆阶段时间、速度特征的分析21
  • 3.1.2 旋转阶段时间特征的分析21-23
  • 3.1.3 旋转阶段单、双脚支撑时间及其比率的分析23-25
  • 3.1.4 最后用力阶段时间特征的分析25-26
  • 3.2 我国优秀链球运动员掷链球过程中速度参数变化分析26-33
  • 3.2.1 预摆阶段球速增量变化分析26-27
  • 3.2.2 对旋转阶段链球速度特征的分析27-30
  • 3.2.3 旋转过程中链球速度变化极值的比较30-31
  • 3.2.4 旋转阶段速度增量的比较分析31-33
  • 3.2.5 最后用力阶段链球速度增量变化分析33
  • 3.3 我国优秀女子链球运动员投掷过程中轨迹参数的分析33-40
  • 3.3.1 链球在不同阶段运行轨迹长度的分析33-34
  • 3.3.2 不同运动员链球运行轨迹最高点、最低点的分析34-36
  • 3.3.3 我国优秀女子链球运动员旋转阶段重心高度特征的分析36-38
  • 3.3.4 我国优秀运动员在旋转阶段对链球加速距离的分析38-39
  • 3.3.5.掷链球技术中转动时机的分析39-40
  • 3.4 我国优秀女子链球运动员掷链球技术角度参数的分析40-49
  • 3.4.1 旋转阶段不同时相肩髋扭转角的运动学分析40-42
  • 3.4.2 旋转阶段不同时相肩链角的运动学分析42-43
  • 3.4.3 我国优秀链球运动员躯干倾角变化特点的分析43-44
  • 3.4.4 我国优秀链球运动员旋转及最后用力阶段髋、膝、踝角的变化44-49
  • 3.5 我国优秀女子链球运动员掷链球技术出手参数的分析49-52
  • 4.结论52-54
  • 5.建议54-55
  • 参考文献55-58
  •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及所取得的研究成果58-59
  • 致谢59-60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昌亚;邰崇禧;;我国部分优秀女子链球运动员投掷技术的运动学分析[J];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13年06期

2 董海军;;我国优秀女子链球选手旋转技术时空特征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1年05期

3 张新民;;我国优秀女子链球运动员最后用力阶段投掷技术的运动学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0年12期

4 卢刚;杜少武;;世界女子链球运动发展趋势前瞻[J];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10年02期

5 董晋;闫新芳;;我国优秀女子链球运动员旋转技术的运动学特征分析[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10年02期

6 邓罗平;刘伟;许占鸣;;女子链球运动员米安科娃与张文秀旋转技术时空结构的运动学特征[J];天津体育学院学报;2009年01期

7 徐勤儿;刘昌亚;赵军;;江苏省优秀女子链球运动员旋转技术的运动学分析[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07年05期

8 智勇;冯海涛;董海军;;我国优秀女子链球选手投掷技术运动学特征的研究[J];广州体育学院学报;2007年05期

9 陈老虎;;我国优秀女子链球运动员旋转速度的比较研究[J];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07年03期

10 邰崇禧,刘昌亚,汪康乐,屠丽芳;我国优秀女子链球运动员顾原旋转技术的运动学分析[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05年05期



本文编号:85496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tylw/85496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f1b6***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