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体育论文 >

首都高校大学生排球联赛发展现状调查与分析

发布时间:2017-09-17 13:47

  本文关键词:首都高校大学生排球联赛发展现状调查与分析


  更多相关文章: 首都高校 排球联赛 现状 调查与分析


【摘要】:首都高校众多,开展排球运动的学校有86所,其中具有招收排球高水平运动队的学校有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京工业大学、北京交通大学、中央财经大学6所高校,其它普通院校排球运动开展也相对较好,排球联赛发展迅速,可以说首都高校排球联赛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影响和辐射全国高校排球联赛的发展。本文通过问卷调查法、专家访谈法、逻辑分析法等研究方法对首都高校排球联赛的开展情况进行全面调查,分析首都高校排球联赛开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结合当前高校排球联赛发展的规律,提出解决在首都高校排球联赛可持续发展的对策和建议。研究表明,首都高校发展迅速。由2006年首都高校参加排球联赛的8支队伍,到现在的80支队伍,参赛学校增加到31所高校,比赛场次增加到最高达到237场比赛,分组合理,联赛的比赛项目多元,增加了沙滩排球、气排球等项目,高水平排球训练队水平较高,运动氛围浓厚,教练员力量雄厚,比赛队伍的竞技能力提高较快,其中部分高校在全国联赛中取得较好的名次。首都高校排球高水平运动员招生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第一部分高水平运动员占总数的23.6%,第二部分是各个体校培养的运动员学生,占总数的47.2%,第三部分就是传统体育项目中学培养的具有体育特长的学生,占总数的21.4%,与此同时普通院校的排球队员群体则主要由未经过专业训练的排球爱好者组成,占总数的73.4%;高水平排球队运动员运动等级均到达二级水平以上,普通学校中具有较高运动等级的学生占总数的3.9%,二级运动员占总数的11.4%,没有达到国家相应标准的占总数的84.7%;训练年限集中在4-6年,总数的72.4%,普通学校排球运动员的训练年限相对较少,集中在0-2年的占总数的65.7%;首都高水平排球运动队的训练能够达到每周5次以上的训练占总数的84.6%,达到7次以上训练的运动队占总数的12.5%,而首都普通高校排球队训练集中在3-4次的占总数的23.5%,大部分集中在1-2次,占总数的75.4%,每周超过5次训练的仅占总数的1.1%。首都高校排球教练员的人才队伍年龄结构趋于合理,学历较高,职称集中在副教授和讲师,科研能力较强。首都高校排球联赛裁判具有较高的等级,参与比赛的裁判全部具有国家一级及以上的等级,但是缺乏继续培训。影响首都高校排球联赛发展的主要因素可归纳为以下几类,参赛学生水平差异较大、排球运动在各高等院校发展不平衡、校内与校际赛事活动的缺乏、宣传力度的不足、运动氛围不足等。
【关键词】:首都高校 排球联赛 现状 调查与分析
【学位授予单位】:河北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G842
【目录】:
  • 摘要4-6
  • Abstract6-11
  • 绪论11-13
  • 1 研究综述13-17
  • 1.1 国内排球联赛研究现状13-14
  • 1.2 国外排球联赛研究现状14-17
  • 2 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17-21
  • 2.1 研究对象17
  • 2.2 研究方法17-21
  • 2.2.1 文献资料法17
  • 2.2.2 调查法17-19
  • 2.2.3 访谈法19-20
  • 2.2.4 数理统计法20
  • 2.2.5 逻辑分析法20-21
  • 3 首都高校大学生排球联赛发展的现状调查与分析21-41
  • 3.1 首都高校排球联赛基本情况分析21-25
  • 3.1.1 首都高校排球联赛参赛队伍分析21
  • 3.1.2 首都高校排球联赛参赛学校数量分析21-22
  • 3.1.3 首都高校排球联赛比赛场地分析22-23
  • 3.1.4 首都高校排球联赛比赛分组方法分析23
  • 3.1.5 首都高校排球联赛比赛项目分析23-24
  • 3.1.6 首都高校排球联赛比赛场次分析24
  • 3.1.7 首都各个高校对排球联赛的资金投入情况分析24-25
  • 3.1.8 首都高校排球联赛的组织与实施情况分析25
  • 3.2 首都高校排球联赛运动员基本情况分析25-32
  • 3.2.1 首都高校排球联赛运动员来源渠道分析25-26
  • 3.2.2 首都高校排球联赛运动员等级情况分析26
  • 3.2.3 首都高校排球联赛运动员训练年限情况26-27
  • 3.2.4 首都高校排球联赛运动员参加比赛情况分析27-28
  • 3.2.5 首都高校排球联赛运动员训练的频率分析28
  • 3.2.6 首都高校排球联赛运动员训练的内容分析28-29
  • 3.2.7 首都高校排球联赛运动员训练的时间分析29-30
  • 3.2.8 首都高校排球联赛运动员训练计划制定情况分析30
  • 3.2.9 首都高校排球联赛运动员参与训练积极性分析30-31
  • 3.2.10 首都高校排球联赛运动员训练方式分析31-32
  • 3.2.11 首都高校排球联赛运动员训练效果分析32
  • 3.3 首都高校排球教练员基本情况分析32-34
  • 3.3.1 首都高校排球教练员年龄、学历、职称等情况32-33
  • 3.3.2 首都高校排球教练员科研能力情况分析33-34
  • 3.3.3 首都高校排球教练员运动经历情况分析34
  • 3.4 首都高校排球联赛裁判员基本情况分析34-36
  • 3.4.1 首都高校排球联赛裁判员等级情况分析34-35
  • 3.4.2 首都高校排球联赛裁判员继续教育培训情况分析35-36
  • 3.5 首都高校排球联赛开展的优势分析36
  • 3.5.1 参赛队伍多,,竞技水平高,吸引更多的运动员学生36
  • 3.5.2 北京高校多,便于比赛的开展与交流36
  • 3.5.3 教练员、裁判员经验丰富36
  • 3.6 首都高校排球联赛开展的劣势分析36-37
  • 3.6.1 其它运动项目的冲击36-37
  • 3.6.2 排球联赛的宣传与包装不足37
  • 3.6.3 后备人才较少37
  • 3.7 影响首都高校排球联赛主要因素分析37-38
  • 3.7.1 参赛学生水平的差异37-38
  • 3.7.2 排球运动在各高等院校开展的不平衡性38
  • 3.7.3 宣传力度的不足、运动氛围不足38
  • 3.8 北京市普通高校开展排球联赛的意义分析38-41
  • 3.8.1 排球的文化内涵与精神与高校教学目标相一致38
  • 3.8.2 使高校教学内容多元化,满足学生日益增长的体育需求38-39
  • 3.8.3 打造学生自己的联赛,发展学生的作用39
  • 3.8.4 为全国排球联赛及国家排球人才的培养提供后备人才39-41
  • 结论与建议41-45
  • 参考文献45-47
  • 附录47-55
  • 致谢55-57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清单57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钟秉枢;谢慧松;刘峥;高峰;;中国竞技体校未来发展战略定位分析[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11年07期

2 王萍丽;薛文标;许榕;;中美排球后备人才培养现状比较[J];体育学刊;2010年12期

3 彭蕾;张华;魏轶林;;我国男子排球俱乐部发展现状与对策探讨[J];四川体育科学;2010年03期

4 金玉;;论我国高校自主权的限制与保障[J];江苏高教;2010年04期

5 杨鸣亮;;中国大学生排球联赛可持续发展研究[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09年02期

6 周亦瑾;;从近三年全国排球联赛看其赛制改革[J];内江科技;2007年10期

7 王亚男;谢玮;;中国大学生排球联赛的市场调研和建议[J];浙江体育科学;2007年03期

8 丁永玺;;一条龙培养高水平后备人才——CUVA的必由之路[J];中国学校体育;2007年03期

9 屈东华;王海霞;史友宽;;全国排球联赛看台文化研究[J];中国体育科技;2006年06期

10 王伶;陈艳;;我国高校办高水平排球队的现状与发展对策研究[J];吉林体育学院学报;2006年02期



本文编号:86977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tylw/86977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295e3***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