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顶尖羽毛球男子单打运动员李宗伟与林丹技战术特征对比研究
本文关键词:世界顶尖羽毛球男子单打运动员李宗伟与林丹技战术特征对比研究
【摘要】:本文运用文献资料法、录像观察法、专家访谈法和数理统计法,对近5年来李宗伟与林丹在各项羽毛球赛事中的14场比赛进行录像分析,对二人的技战术使用情况统计、分析,得出以下结论:在发球技战术上,李宗伟和林丹在这14场比赛中均采用反手发球,1区和5区是发球落点最集中区域,而两人主要区别在于李宗伟更喜欢发1区,而林丹则更热衷于发5区。在接发球技战术的使用方面,前者搓放网前小球使用最多,而后者的挑球次数最多,说明前者在接发球技术的选择上更加灵活,林丹在这方面则相对单一,但是其接发的质量却丝毫不差于李宗伟。比赛中处理前场球方面,李宗伟最主要的击球方式便是搓放网前小球。而后者则使用挑球最多,另外,后者的勾球、扑球和推球相对前者都稍多一些,说明前者在网前搓放球技术的运用明显多于后者。处理中场球技术运用方面,李宗伟与林丹均是以挡球为主,其次按使用频次从高到底依次是挑球、抽球和拦截。但是二者区别在于林丹的中场球比李宗伟的多了不少,原因是李宗伟的下压球远多于林丹,而绝大多数的杀球和平吊的落点都位于中场。二人在后场技战术使用方面截然不同,李宗伟的杀球在后场击球技术中所占比例最高,吊球所占比例仅次于杀球;而林丹使用频率最高的后场技术为高球,同时杀球和吊球所占比例明显低于李宗伟。两人在反手球和被动救球方面也有所差别,主要体现在林丹的被动抽球技术使用比李宗伟多。在全场技战术使用上,李宗伟与林丹各有所长,总得看来,李宗伟在全场技战术的使用上更加积极主动,主要体现为李宗伟一般给林丹前场球且质量都很高,避免林丹后场进攻的同时给自己争取有利进攻机会;而林丹也尽量避免与其纠缠于网前,更多的给李宗伟后场高球和平球。在得分手段方面,前者与后者也不尽相同,后者的主动得分能力优于前者,并且后者控制主动失误的能力与前者相比也是略胜一筹。比赛中临场心理素质方面,后者明显强于前者。
【关键词】:羽毛球 男子单打 技战术
【学位授予单位】:辽宁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G847
【目录】:
- 摘要3-4
- Abstract4-7
- 1 前言7-11
- 1.1 选题依据7-8
- 1.2 文献综述8-11
- 1.2.1 羽毛球技战术研究现状8-9
- 1.2.2 羽毛球男子单打技战术研究现状9-11
- 2 研究对象与方法11-13
- 2.1 研究对象11
- 2.2 研究方法11-13
- 2.2.1 文献资料法11
- 2.2.2 录像观察法11-12
- 2.2.3 专家访谈法12
- 2.2.4 数理统计法12-13
- 3 结果与分析13-31
- 3.1 发球与接发球的分析13-18
- 3.1.1 羽毛球男子单打发球落点区域图13
- 3.1.2 李宗伟与林丹发球技战术运用对比分析13-15
- 3.1.3 李宗伟与林丹接发球技战术运用对比分析15-18
- 3.2 李宗伟与林丹前场技战术运用对比分析18-19
- 3.3 李宗伟与林丹中场技战术运用对比分析19-22
- 3.4 李宗伟与林丹后场技战术运用对比分析22-24
- 3.5 李宗伟与林丹全场技战术对比分析24-25
- 3.6 李宗伟与林丹技术运用得失分情况对比分析25-28
- 3.7 李宗伟与林丹在比赛中的临场心理素质28-31
- 4 结论与建议31-33
- 4.1 结论31
- 4.2 建议31-33
- 参考文献33-35
- 附录 专家访谈所涉问题35-36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情况36-37
- 致谢37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洪钢;;林丹的“准明星”问题[J];中国新闻周刊;2008年14期
2 纤手;;考试是猛虎[J];中学生百科;2008年22期
3 徐梅;;林丹 我很讨厌输球[J];南方人物周刊;2009年15期
4 ;林丹:稳坐羽坛第一把交椅[J];体育健康知识画刊;2010年05期
5 张伟;;林丹的2012[J];新民周刊;2012年48期
6 吴军涛;;林丹 打出态度比输赢更重要[J];中华儿女;2013年16期
7 徐建文;关伟涛;;林丹:让每位战友分享奖牌的感觉[J];军营文化天地;2013年10期
8 张冬梅;林丹:羽坛新王牌[J];新体育;2002年07期
9 陈加志;隗连华;;把窗儿打开——记林丹同学的自讲课[J];新课程研究(教育研究与实验);2005年04期
10 羽洋;世锦赛后瞄林丹[J];新体育;2005年10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冷波;安忠鑫;周志辉;;林丹、李宗伟、陶菲克发接发以及前场技战术运用的对比研究[A];2013年全国竞技体育科学论文报告会论文摘要集[C];2013年
2 郑永权;姚建仁;倪汉祥;邵向东;屈振刚;张淑芬;;林丹防治成虫期小麦吸浆虫药效、残留及对天敌影响的研究[A];“植物保护21世纪展望”——植物保护21世纪展望暨第三届全国青年植物保护科技工作者学术研讨会文集[C];1998年
3 任明忠;刘相梅;彭平安;许振成;;环境有机组分对FeS-水体系下林丹非生物转化的影响[A];持久性有机污染物论坛2006暨第一届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本报评论员;向林丹同志学习[N];福建日报;2007年
2 记者 林丽明;向林丹同志学习 做人民满意的社区工作者[N];福建日报;2007年
3 本报记者 吴金W怠〗,
本文编号:88293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tylw/88293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