瑜伽与中国武术的比较研究
本文关键词:瑜伽与中国武术的比较研究
【摘要】:中国武术和印度瑜伽均是劳动人民的智慧结晶,而同为东方文明的产物,代表着东方文化的经典和浓缩。时至今日,正值推进全球非遗事业健康发展的新时期,相对多数其他民族传统文化来说,瑜伽和武术的传播发展都是成功的。然而,在我国,乃至全世界,瑜伽的浪潮在一定程度上显现出高过中国武术的趋势。瑜伽发展至今,已有5000年历史,从一个少数古印度人在山脚进行苦修的密教形式成长为风靡全球的健身项目,不论是各国名流、青年学生、白领精英都在练习瑜伽,我国大小健身房、舞蹈室、美容院都相继开设瑜伽课程,各类瑜伽专业培训机构也相继涌现出来。但是武术依然局限于学校体育和中老年健身项目之中。相比之下,中国武术的现状严重影响了本来作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自身的良好发展趋势。基于以上等等情况,本文通过文献资料法、比较分析法和归纳演绎法在分别对瑜伽和武术的众多相关研究进行研读和整理后,将瑜伽和中国武术从三个方面进行了逐层深入的系统比较,首先是瑜伽和武术的发展现状比较,通过两者的起源、历史演变、发展现状、项目特点及习练人群的特点等方面的分析,发现两者历史悠久,都是最能代表东方文化的产物,但目前瑜伽在我国甚至是全世界的发展都有优于中国武术的趋势,需要引起国人的反思;第二个层面是瑜伽和中国武术的技术比较,包括技术要点、动作名称、习练方法等等,总结出瑜伽和中国武术在技术层面上存在着动作的象形取意、健身机制及注重呼吸等相同之处;最后,深入到思想理念的层面分析并比较了瑜伽和中国武术,发现两者遵循的均是自然和谐的东方哲学智慧,都从普遍联系中观察、认识世界,将人、自然及社会相联系,主张克己和众、和谐社会的思想。而反观武术的发展现状,通过以上对比获得武术能够借鉴瑜伽的经验去发展的结论,并得出以下启示:从自身开始正视并认可中国武术的文化价值,珍视我们中华民族自身的传统瑰宝;通过对武术套路进行适当的简化或创编,来扩大习练武术的目标人群;对于武术学科的建设和教育还应加强;改变武术自身定位,通过政府的支持和引导,自上而下的采用多种渠道来推广武术。希望通过本研究,针对武术进一步发展的美好愿景提供切实有效的理论指导。
【关键词】:瑜伽 中国武术 比较 启示
【学位授予单位】:华中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G852;G831.3
【目录】:
- 摘要6-7
- Abstract7-12
- 1 前言12-15
- 1.1 研究目的意义13
- 1.2 概念阐释13-15
- 1.2.1 瑜伽13-14
- 1.2.2 中国武术14-15
- 2 文献综述15-24
- 2.1 目前武术的研究动态分析15-19
- 2.1.1 关于武术发展策略的研究15-16
- 2.1.2 关于武术发展路径的研究16-17
- 2.1.3 对武术教学的相关研究17-18
- 2.1.4 对武术的地域、民族等研究18
- 2.1.5 国外武术研究18-19
- 2.2 瑜伽的研究审视19-20
- 2.2.1 国外对瑜伽的研究19
- 2.2.2 国内有关瑜伽的研究19-20
- 2.3 瑜伽与武术的关联研究20-21
- 2.4 研究存在的主要问题21-24
- 2.4.1 研究成果数量不多21
- 2.4.2 研究内容不平衡,重复较多21-22
- 2.4.3 研究方法较集中和单一22
- 2.4.4 研究的理论支撑薄弱,多学科交叉研究较少22-24
- 3 研究对象与方法24-25
- 3.1 研究对象24
- 3.2 研究方法24-25
- 3.2.1 文献资料法24
- 3.2.2 比较研究法24
- 3.2.3 归纳演绎法24-25
- 4 基于发展现状的瑜伽和中国武术的比较25-31
- 4.1 瑜伽的起源及演变25-26
- 4.2 武术的起源和演变26-27
- 4.3 瑜伽的发展现状27-29
- 4.3.1 瑜伽的组织管理和传播27-28
- 4.3.2 瑜伽的习练人群28-29
- 4.4 武术的发展现状29-31
- 4.4.1 武术的组织管理和传播29
- 4.4.2 武术的习练人群29-31
- 5 基于本体技术的瑜伽与中国武术的比较31-35
- 5.1 瑜伽的技术要领31
- 5.2 武术的技术要点31-32
- 5.3 瑜伽和武术的技术相通性32-35
- 5.3.1 动作的象形取意32-33
- 5.3.2 健身机制相通33
- 5.3.3 注重呼吸33-35
- 6 基于思想理念的瑜伽与中国武术的比较35-45
- 6.1 瑜伽思想的解读35-38
- 6.1.1 持戒35-36
- 6.1.2 遵守36
- 6.1.3 坐法36
- 6.1.4 调息36-37
- 6.1.5 制感37
- 6.1.6 执持37
- 6.1.7 静虑37
- 6.1.8 三摩地37-38
- 6.2 中国武术蕴含的思想理念38-40
- 6.2.1 对立统一的理念39
- 6.2.2 天人合一的理念39-40
- 6.2.3 量变与质变的理念40
- 6.3 印度瑜伽和中国武术的思想相通点40-45
- 6.3.1 注重和谐统一40-41
- 6.3.2 对立统一41-42
- 6.3.3 注重道德修养42
- 6.3.4 经络学说42-43
- 6.3.5 人与自然的关系43-45
- 7 瑜伽对中国武术的发展启示45-48
- 7.1 正视中国武术自身的文化价值45-46
- 7.2 合适的套路创编,扩大武术习练的目标人群46
- 7.3 加强武术学科的建设和教育46-47
- 7.4 改变定位,利用多渠道推广47-48
- 8 结论48-49
- 参考文献49-52
- 致谢52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丑亮;十世纪:中国武术发展的分水岭[J];武术科学(搏击·学术版);2005年06期
2 吴明;浅谈中国武术与哲学思想的融合[J];山西师大体育学院学报;2005年01期
3 朱瑞友;赵秋菊;;试析中国武术与武打影视融合后的“共赢”[J];搏击.武术科学;2008年06期
4 王冬乔;;论文化视角下的中国武术[J];曲阜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年02期
5 庄长宽;赵连俊;黄光志;;问题与挑战——浅析中国武术发展[J];搏击.武术科学;2009年04期
6 原颜东;;论审美视角下的中国武术与奥林匹克运动[J];体育科技文献通报;2010年06期
7 朱永飞;杨代国;;全球化时代中国武术的发展诉求[J];搏击(武术科学);2010年05期
8 康浩;;后奥运时代中国武术发展的思考[J];搏击(武术科学);2010年06期
9 朱宝忠;;偶像时代的中国武术[J];搏击(武术科学);2010年06期
10 陆小黑;;“约束”:中国武术“自由”发展的文化选择[J];搏击(武术科学);2010年0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翟少红;李然;;从“文化输出”的视域高瞻中国武术的输出立场与方略[A];第八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一)[C];2007年
2 茹凯;;“正戈为武”一中国武术的文化精神演绎[A];第八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一)[C];2007年
3 侯胜川;;裂变中的中国武术传统[A];第九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2)[C];2011年
4 吴珂;;浅析中国武术发展失利原因及改革方法[A];第九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4)[C];2011年
5 王岗;;回归主流文化的中国武术发展战略[A];中国的前沿 文化复兴与秩序重构——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四届学术年会青年文集(2006年度)[C];2006年
6 申国卿;;文化学视野下的21世纪中国武术发展战略[A];第八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一)[C];2007年
7 王三;马燕萍;;和谐社会与中国武术在农村发展服务体系建设[A];第八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一)[C];2007年
8 李俊峰;;后奥运中国武术发展的战略思考[A];第五届全国青年体育科学学术会议、第二届中国体育博士高层论坛论文集[C];2008年
9 李守培;郭玉成;;中·中和·和——中国武术的文化特征论绎[A];第九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4)[C];2011年
10 王岗;邱丕相;;“文化立国”战略指导下的中国武术发展研究[A];第八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一)[C];2007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记者 肖菲;揭开中国武术神秘外衣[N];北京科技报;2013年
2 宗边诗;高教社助中国武术走向世界[N];中国新闻出版报;2009年
3 本报驻比什凯克记者 孙长栋;吉国年轻人痴迷中国武术[N];文汇报;2010年
4 本报记者 黄心豪 实习生 周娅婕;书写中国武术辉煌[N];中国体育报;2013年
5 王琦;走出武侠梦才能看清中国武术[N];中国文化报;2013年
6 刘潇潇;文化内涵助中国武术走向“国际化”[N];工人日报;2007年
7 宋莉;方正签约中国武术携手打造世界功夫[N];科技日报;2008年
8 记者 宋斌;中国功夫登上万国宫舞台[N];光明日报;2009年
9 张小俊;“中国功夫”助方正科技闯市场[N];中国现代企业报;2008年
10 本报记者 罗俊;中国功夫“打”向市场[N];人民日报海外版;2009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崔秉珍;论中国武术的国际化发展[D];上海体育学院;2009年
2 陆小黑;中国武术精神要义研究[D];苏州大学;2015年
3 李蕾;近代以来中国武术项目管理过程及其评价与发展[D];北京体育大学;200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韩政;个体化社会对中国武术发展的影响研究[D];苏州大学;2015年
2 张国才;全球化背景下中国武术的国际化传播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5年
3 赵江莲;《中国武术段位制系列教程:形意拳》第1章及第2章1、2节翻译报告[D];河南大学;2015年
4 王盈盈;《中国武术段位制系列教程》中一段长拳在小学教学的实验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16年
5 刘娅;瑜伽与中国武术的比较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6年
6 陆小黑;20世纪80年代以来社会转型对中国武术发展的影响[D];苏州大学;2008年
7 郑锴;新媒体对中国武术传播的影响研究[D];苏州大学;2014年
8 陈晨;跆拳道道馆运营模式给予中国武术发展的启示[D];云南师范大学;2013年
9 许晓琴;中央电视台对中国武术传播边缘化的研究[D];苏州大学;2007年
10 叶献丹;媒介与中国武术传播的研究[D];苏州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88409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tylw/88409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