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首市广场舞“扰民”现象研究
本文关键词:吉首市广场舞“扰民”现象研究
【摘要】:随着我国生产力的逐渐提高,居民的整体生活水平也在不断上升,使居民在忙于一天的工作之后有了更多的放松时间。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居民的生活节奏也越来越快,然而快节奏的生活方式给居民不管是身体上还是心灵上都造成了很大的压力,尤其是在老年化越来越严重的中国,老年人是最无奈的群体,子女都忙于工作,沟通较少,而老年人渴求融合,只得冷暖自知,文体活动对老年人来说是高消费,所以针对老年人的休闲娱乐活动相对较少。从而在这样一个文化背景下使得广场舞风靡全国,同时也给居民造成了一定的困扰。本文以吉首市广场舞“扰民”现象为研究对象,通过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实地访谈等研究方法,对吉首市6个场地,其中包括广场、社区、公园等进行实地考察与访谈,访谈开展广场舞的社团组织者,对广场舞健身运动参与主体的基本特征、广场舞的组织与管理、广场舞参与人数、开展的时间、项目以及物质条件等进行一个全面的了解,并对开展广场舞场地、以及与住宅区之间的距离进行实地考察,为实地测量做充足的准备;再对6个场地周边居民进行问卷调查,并进行实地测量广场舞伴奏音乐伴奏前与伴奏过程中的噪声值,以获得第一手研究资料,经过统计与分析,力求对吉首市广场舞“扰民”现象的全面了解,总结出吉首市广场舞“扰民”的程度、广场舞“扰民”的主要原因,以及广场舞“扰民”所带来的负面效应,了解居民对减少广场舞“扰民”的态度,并提出相应的对策,为吉首市有关部门制定相应的政策、干预规划和改善措施提供科学依据。研究得出:吉首市广场舞“扰民”现象比较严重,吉首市广场舞“扰民”问题亟待解决;而造成吉首市广场舞“扰民”的主要原因是音量问题,开展广场舞的时间、持续的时间段以及场地的选择等因素;吉首市广场舞“扰民”所带来的负面效应主要是噪音干扰居民看电视、娱乐等活动、影响孩子正常学习以及影响家人的身心健康,同时占用公共资源等这些负面效应都给居民造成了很大的困扰;居民希望政府部门能够出台相关管理规定,严格控制音量,在开展广场舞的时间、时间段、场地以及音响设备等方面做出适宜的安排。
【关键词】:吉首市 广场舞 扰民
【学位授予单位】:吉首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G812.4
【目录】:
- 摘要7-8
- ABSTRACT8-9
- 第1章 前言9-11
- 1.1 研究背景9
- 1.2 研究意义9-11
- 1.2.1 理论意义9-10
- 1.2.2 实践意义10-11
- 第2章 文献综述11-17
- 2.1 国外研究现状11-12
- 2.1.1 有关休闲体育的研究11
- 2.1.2 有关社区体育的研究11-12
- 2.1.3 有关广场体育的研究12
- 2.2 国内研究现状12-17
- 2.2.1 有关广场舞“扰民”的相关指标界定12-13
- 2.2.2 有关休闲体育的研究13-14
- 2.2.3 有关社区体育的研究14
- 2.2.4 有关广场体育的研究14
- 2.2.5 有关广场舞的基本理论研究14-16
- 2.2.6 有关广场舞“扰民”的研究16-17
- 第3章 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17-21
- 3.1 研究对象17
- 3.2 研究方法17-21
- 3.2.1 文献资料法17
- 3.2.2 实地考察法17
- 3.2.3 实地访谈法17
- 3.2.4 实地测量法17-18
- 3.2.5 问卷调查法18-20
- 3.2.6 数理统计法20-21
- 第4章 研究结果与分析21-36
- 4.1 吉首市广场舞开展的现状21-25
- 4.1.1 吉首市广场舞的分类21
- 4.1.2 吉首市广场舞参与者的基本情况21-22
- 4.1.3 吉首市广场舞参与人数的规模情况22-23
- 4.1.4 吉首市广场舞开展的时间与次数23-24
- 4.1.5 吉首市开展广场舞的组织与管理24
- 4.1.6 吉首市居民参与广场舞的锻炼动机24
- 4.1.7 吉首市开展广场舞的物质条件24-25
- 4.2 吉首市广场舞“扰民”现象的现状25-30
- 4.2.1 吉首市广场舞“扰民”对象分析25-26
- 4.2.2 吉首市广场舞“扰民”的程度26-27
- 4.2.3 广场舞“扰民”与居民区距离之间的关系27-28
- 4.2.4 吉首市开展广场舞所造成的负面效应28-29
- 4.2.5 造成吉首市广场舞“扰民”的原因29-30
- 4.3 吉首市居民对减少广场舞“扰民”的态度30-33
- 4.3.1 吉首市居民认为开展广场舞的适宜时间30
- 4.3.2 吉首市居民认为开展广场舞适宜的时间段30-31
- 4.3.3 吉首市居民对开展广场舞场地的态度31-32
- 4.3.4 居民对小区内开展广场舞是否需得到居民普遍同意的态度32
- 4.3.5 居民对待广场舞“扰民”采用暴力冲突手段的态度32-33
- 4.3.6 吉首市居民对改善广场舞“扰民”现象的建议33
- 4.4 吉首市广场舞“扰民”案例33-34
- 4.5 改善吉首市广场舞“扰民”现象的对策34-36
- 第5章 结论36-37
- 致谢37-38
- 参考文献38-40
- 作者在学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40-41
- 附录A 关于广场舞“扰民”的调查问卷41-43
- 附录B 关于吉首市广场舞开展现状的访谈提纲43-44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春萍;;广场文化彰显时代的生命力[J];中国职工教育;2012年04期
2 陈实,冯志斌;推动我省广场文化发展的思路和建议——“广东省广场文化工作研讨会”纪要[J];广东社会科学;1998年04期
3 夏华中;;浅论广场文化的发展[J];金田;2013年04期
4 程嘉纯;对广场文化的美学探讨[J];学术交流;2004年08期
5 刘君;广场文化研究[J];学术交流;2004年08期
6 廖奇芳;;浅谈新形势下的广场文化[J];南方论刊;2008年02期
7 田祖国;白晋湘;;民族传统体育美学价值与广场文化建设[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1期
8 汪涛;;广场空间的文化寓意——以墨西哥城广场文化的抉择为例[J];甘肃社会科学;2008年03期
9 陆晨;刘少英;;广场文化与民族健身操协同发展研究[J];体育文化导刊;2008年06期
10 李艳;;广场休闲中的时尚主题——以西宁市新宁广场为例[J];才智;2008年20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张继刚;王长智;;浅论广场文化[A];山东省群文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0年
2 邹榜华;;大众 精品 主旋律——宜昌市西陵区广场文化活动实践与思考[A];不老的长江——第二届长江沿岸城市群众文化发展论坛论文选[C];2001年
3 郭俊苹;;试论新时期城市广场文化发展[A];不老的长江——第二届长江沿岸城市群众文化发展论坛论文选[C];2001年
4 商昌峰;;抓住广场文化兴起的机遇拓宽群众文化工作的渠道[A];山东省群文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0年
5 杨明伟;;城市新区广场规划设计探析[A];土木建筑学术文库(第16卷)[C];2012年
6 谈锦钊;;试论“广场文化是城市的灵魂”[A];中国城市规划学会2001年会论文集[C];2001年
7 余晓辉;;广场文化ABC[A];江西省抚州市社科联论文集(2002-2003)教育文化类[C];2003年
8 阎保平;;论中西古代广场文化及其城市生态[A];第十届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二)[C];2008年
9 王潇;喻昌军;;全民健身视野下城市广场体育文化的研究[A];全民健身科学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程青山;让广场文化为首府发展增添活力[N];呼和浩特日报(汉);2006年
2 刘千圣;“百日广场文化活动竞赛”呈现旺盛活力[N];新疆日报(汉);2007年
3 本报记者 田艳邋实习生 农先行;多彩广场文化 丰富市民生活[N];南宁日报;2008年
4 记者 王艳;全市广场文化系列活动闭幕[N];连云港日报;2010年
5 胡三争 陈伟民;因势利导 繁荣广场文化[N];台州日报;2010年
6 孙仲;对广场文化要倍加呵护[N];太原日报;2013年
7 浙江师范大学教育评论研究所教授 刘尧;城市建设须重视广场文化[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3年
8 记者 康晓芳 王平;高桥古镇广场文化聚焦“廉政”主题[N];东方城乡报;2013年
9 本报记者 赵征南;让广场舞跳得“欢而不扰”[N];文汇报;2013年
10 本报记者 薛巍敏;争议中的广场舞[N];甘肃经济日报;2014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曹文明;城市广场的人文研究[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韩慧萍;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广场文化建设研究[D];石河子大学;2011年
2 王玉;空间视角下的广场舞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5年
3 车光浩;延吉市广场文化服务建设研究[D];延边大学;2015年
4 岑晓红;公共治理视角下阳江市区广场舞管理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5年
5 李磊;公共服务视域下的广场文化建设研究[D];南华大学;2015年
6 郑玉捷;试论政府在群众性广场文化活动发展中的作用和角色[D];华中师范大学;2013年
7 刘莹;石家庄市广场舞的开展状况调查与分析[D];河北师范大学;2014年
8 开薪悦;交往、认同和仪式中的广场舞[D];安徽大学;2015年
9 高洪墨;基于多视角的广场舞现象及对策分析[D];大连理工大学;2015年
10 胡璇;风景旅游区公共集散广场功能与空间形态设计研究[D];湖南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91012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tylw/91012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