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觉和动觉表象在健美操运动技能形成不同阶段对学习效果影响的实验研究
发布时间:2017-09-30 05:03
本文关键词:视觉和动觉表象在健美操运动技能形成不同阶段对学习效果影响的实验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表象能力 视觉表象 动觉表象 健美操 运动技能
【摘要】:【目的】通过实验研究探讨了表象训练对表象能力的形成和提高的效果以及不同类型的心理训练(视觉表象和动觉表象)分别将应用于两个不同实验班级的教学中,验证其对动作技术学习的影响以证明它们在健美操教学中可以起到的积极作用以及在不同阶段不同表象类型对技能学习的影响。【方法】实验班的选取是在宁波大学公共体育选修班中选修健美操课程的班级中随机选择两个班。经测量在统计学上无差异后从两个实验班分别随机选取10名学生共20名表象能力基本一致的学生进行为期7天的系统的表象能力训练(实验一),使用MIQ和Biofeedback 2000X-Pert进行测验和监测,前者进行了前测与后测,后者进行了基线测试、前测、后测;采集和分析各项指标,包括:MIQ、生理指标包括皮肤导电性SCL(左手)、皮温TEMP(左手)、血流量BVP、脑电α波振幅、脑电β波振幅、脑电θ波振幅以及心率变异性。实验二、实验为期12周,在开始教学前,两个实验班学生在开始进行教学实验前进行1次表象能力训练课,使学生清晰明白表象如何运用以确保他们能够在课堂上运用时快速进入表象状态。在教学进行中实验一班加入视觉表象训练因素,实验二班加入动觉表象训练因素。并在教学前、中、后期对技能成绩的掌握进行测评。【结果】1多参数生理指标结果:SCL(皮肤导电性)的基线测试、前测和后测进行两两配对T检验均显示出具有非常显著性差异;TEMP(皮温)基线测试与前测配对T检验具有显著性差异,前测与后测、基线测试与后测的配对T检验具有非常显著性差异;BVP(指端血流量)在基线测试与后测配对T检验中具有显著性差异。SCL、TEMP、BVP的前后测得效果量分别为:0.589(效果量大)、0.326(效果量大)、0.168(效果量大)。2脑电生理指标结果:脑电α波振幅的基线测试、前测和后测进行两两配对T检验均显示出具有非常显著性差异;脑电β波振幅的基线测试、前测和后测进行两两配对T检验均显示出具有非常显著性差异;脑电θ波振幅的基线测试与后测配对T检验显示出非常显著性差异。三个脑电波振幅的前后测得效果量分别为:0.454(效果量大)、0.255(效果量大)、0.349(效果量大)。3心率表异性(HRV)指标结果:从初次表象被试的心率散点图和最后一次两图的对比可以看出,训练前后被试的心率都在正常范围(红色椭圆在黑色椭圆范围内);经过一周的训练后HRV得到提高(红色椭圆范围变宽)。在经过为期7天的表象能力训练实验后,HRV各项具体生理指标中压力指数SI降低,一个正常RR期间标准差、PSDNN、均方根值的数据对比结果都有所增加。4教学实验结果:实验一班为视觉表象组,实验二班为动觉表象组,视觉表象组学生在技能学习前期技能考核成绩高于动觉表象训练实验组学生并且它们之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视觉表象组学生在技能学习中期技能考核成绩与动觉表象组学生(p0.05)没有显著性差异。通过与初期的考核成绩对比分析,尽管两个实验组间的成绩没有显著性差异,但是组内的成绩均有显著性提高,尤其是动觉表象组。视觉表象训练班技能学习成绩中期比技能学习初期成绩相比有着显著性提高(p0.05);动觉表象训练班技能学习成绩中期比技能学习初期成绩也有非常显著性提高(p0.01);动觉表象训练班在技能学习后期成绩比视觉表象训练班动作技术测评成绩好(p0.01)并且具有非常显著性差异。【结论】1、7天的表象训练可以提高学生的表象能力,表象能力可以在短时间内经过训练得到形成并提高;2、对初学者而言在动作技术学习的开始阶段,视觉表象训练班的动作技术测评结果比动觉表象班的动作技术测评结果好;3、在运动技能技术教学的中期和后期,伴随学生对健美操技能的掌握,动觉表象训练班的成绩逐渐优于视觉表象训练班的成绩,动觉表象训练可以使学生更快掌握技术动作定型。
【关键词】:表象能力 视觉表象 动觉表象 健美操 运动技能
【学位授予单位】:宁波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G831.3-4
【目录】:
- 摘要4-6
- Abstract6-11
- 引言11-12
- 1 研究理论背景及选题意义12-16
- 1.1 理论背景12-14
- 1.1.1 心理神经肌肉理论(Jacobson,1931)12
- 1.1.2 符号学习理论(Sackett,1934)12
- 1.1.3 注意唤醒定向假说(Schidt,,1982)12
- 1.1.4 生物信息理论(Lang,1979)12-13
- 1.1.5 心理技能训练理论13-14
- 1.2 选题意义14-16
- 2 文献综述16-24
- 2.1 表象训练的分类及其作用16-18
- 2.1.1 表象训练的分类16-18
- 2.1.2 表象训练的作用18
- 2.2 有关表象训练研究现状分析(研究对象、方法、项群和数量分析)18-24
- 3 研究方法24-25
- 3.1 文献资料法24
- 3.2 访谈法24
- 3.3 实验法24
- 3.4 统计法24-25
- 4 实验I设计和实验实施过程25-28
- 4.1 研究假设25
- 4.2 实验方案25
- 4.3 实验对象25
- 4.4 实验器材25
- 4.5 实验控制25-27
- 4.5.1 实验前测阶段的控制25-26
- 4.5.2 实验实施阶段的控制26-27
- 4.6 实验具体干预方法27
- 4.7 实验结果测评27-28
- 5 实验II设计和实验实施过程28-32
- 5.1 实验假设28
- 5.2 实验方案28
- 5.3 实验对象28
- 5.4 器材场地准备28
- 5.5 实验控制28-30
- 5.5.1 实验前测试阶段的控制28-29
- 5.5.2 教学实验实施阶段控制29-30
- 5.6 实验具体干预方法30-31
- 5.6.1 视觉表象组实验具体操作方法30
- 5.6.2 动觉表象组实验具体操作方法30-31
- 5.7 实验效果评定方法31-32
- 5.7.1 运动技能评价31
- 5.7.2 表象能力的评价31-32
- 6 实验一结果分析32-41
- 6.1 实验一多参数生理指标结果分析32-35
- 6.2 脑电结果分析35-37
- 6.3 心率变异性结果分析37-40
- 6.3.1 HRV散点图分析37-38
- 6.3.2 心率变异性各生理指标对比38-40
- 6.4 动作表象MIQ结果分析40-41
- 7 实验二结果分析41-44
- 7.1 实验开始4周后两班学生初次动作技能测评结果分析41
- 7.2 实验开始8周后两个班级学生动作技能测评结果分析41-42
- 7.3 实验开始12周后两个班级学生动作技能测评结果分析42-43
- 7.4 视觉表象实验对象与动觉表象实验对象表象能力前后测分析43-44
- 8 讨论44-48
- 8.1 表象能力经过训练得到提高及表象的测评44-45
- 8.2 两种不同表象类型(视动觉)在动作技能学习中不同时期对学习效果的影响45
- 8.3 有关表象训练理论机制的相关研究45-46
- 8.4 关于效果量的讨论46-48
- 9 结论与建议48-49
- 9.1 结论48
- 9.2 建议48-49
- 参考文献49-51
- 附录A 表象问卷MIQ量表51-54
- 附录B 评分标准54-55
- 附录C 访谈提纲55-56
- 在学研究成果56-57
- 致谢57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杨世木;表象训练在撑杆跳高技术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广州体育学院学报;2004年02期
2 沈建霖;钟海明;;足球裁判员判罚心理压力的分析及心理素质的培养[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09年07期
3 李妲;付全;;视觉参与程度对不同速度运动物体表象准确性的影响[J];沈阳体育学院学报;2013年03期
4 杜丛新;李改;王郁平;;表象训练的理论依据及应用模式述评[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12年04期
5 权朝鲁;效果量的意义及测定方法[J];心理学探新;2003年02期
本文编号:94625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tylw/946257.html